慈禧在戊戌变法中是什么态度?学界怎么看?

首先,慈禧在戊戌变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慈禧对变法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变法的成败。其实慈禧从一开始就不反对变法,在变法过程中态度发生了变化。由于前期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慈禧支持的洋务运动差别不大,改革的发展必然会触及慈禧专制统治的权威。所以态度转直,演变成反对变法,打压变法。

第二,慈禧是影响晚清50年历史的政治人物。她既有落后的一面,也有符合历史发展的一面。甲午战争后,她支持政治改革。然而,快速的政治改革造成了社会动荡,每个人都感到不安全,抱怨比比皆是,并危及到了治理的稳定性。长期以来对权力的渴望使她毫不留情地发动了政变,但她保留了大部分政治改革措施,并鼓励继续实施,以消除时代弊端。她的态度矛盾多变。默许,观察,动摇,然后绞杀,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不是前人所说的“对立论”和“一致论”。

第三,慈禧在学术界对戊戌变法的态度主要有“反对论”和“赞同论”。前者以、方、唐志军为代表。例如,方认为“1898变法期间的皇党与后党之争,其特点是改革与保守之争。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两派矛盾迅速激化,最终演变为“1898年政变”。慈禧太后又听政,镇压维新派,将光绪囚禁在中南海瀛台汉元殿。可以说这代表了传统观点。他们试图用政治派系的斗争来解释党团的利益,对政治改革深恶痛绝。后者以蔡乐素、、马勇为代表,持不同态度。比如马勇认为,“如果没有西太后作为光绪皇帝的坚强靠山,光绪皇帝绝不敢进行如此有声有色的大规模政治运动,他还是会像戊戌变法前那样甘心做一个儿子皇帝”来自强不息。这两派各执一词,但都有失偏颇和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