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食疗著作
中医食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天气、地域、人的体质、疾病等情况,制定调理的原则,并以此为基础,选择适宜的食物和与原家庭药食同源的中草药,通过合理搭配、适度烹调,制成适合日常食用的饭菜,达到调理身心、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中医食疗是中医独特的保健方法之一。食疗“药食结合”,变“苦药”为“美味”,满足了人们“厌药而乐食”的天性。是一种能充分发挥中药功效,具有护理、调理、防治作用的美味食品。中国传统食疗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中国的食疗历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国时期,形成了丰富的中医食疗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
湖南长沙马王堆墓,发掘于1972-1974,为西汉初年长沙丞相李沧及其家族之墓。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以及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泥印、竹木制品、农畜产品、中药材等3000余件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先后出土,包括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方剂。全书9911字,抄在一个高约24厘米,长约450厘米的长卷的后5/6部分。现有处方283个,药物247种。书中提到的疾病名称为103,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等疾病。除了内服,还有艾灸、熨烫、烟熏等多种外治法。同时,书中有丰富的饮食内容。
书中记载了25个食疗方剂,涉及近60个药食同源的品种,包括生姜(含干姜、干姜)、葱(含葱干)、甘蔗、青米、分蘖米、糯米、小米(含美国小米、陈年小米)。小米、小麦、红豆、糯米(包括糯米汁和糯米)、糯米、糯米(生大豆)、黑糯米、糯米、盐、严蓉、杏仁、杏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