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会决定一生一世去西方。
殷瑛大师方的《俗人书》原文:
听说你病了,想一天一天康复。人世间不讲道理的人,生病的时候,要么怨天尤人,要么祈求上天有鬼,只会徒增业障,害人害己。
你一直是个干干净净的人,家务都让你老婆打理,你老婆贤惠孝顺,你心里没什么牵挂。宜抛开一切家务,抛开自己的身体。以一尘不染的心,捧着万德红的圣名,会想着死,除了念佛,不会作杂念。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将决定去西方,并不平凡。如果你活的时间不够长,你会决定摆脱疾病,从疾病中康复。如果不如思考,只会求快康复,不仅不会快痊愈,反而会加重病情。就算活到最后,也会随着行业一起沉沦,绝对不会有这么苦的时期。祈求智慧是幸运的。(印祖笔记放大卷二)
我把殷祖信中关于寻死愿望的核心一句话,“宜放下一切家事,放下自己的身体。”以一尘不染的心,捧着万德红的圣名,会想着死,除了念佛,不会作杂念。提炼为四句话:“想死,不求病愈,念佛名,只求报价。”因为一个人在世间追名逐利的根本是求生存,如果一个人快死了,他可以“不求恢复(不求生存),只求引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颗应该抛开一切家事,知道自己一切的一尘不染的心”。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思死不求复,念佛名,但求引经”的重大意义:
第一,“思死,不求病愈,念佛功名,只求收语录”是判断佛教修行者是否信其愿的试金石。
印度祖用法语称赞胡艺大师说:“你是否活着取决于你是否相信它。好的品味取决于名气的深浅。一千佛出世,这是个很难的案子。念佛的次数、念佛技巧的高低、念佛人的功德,都不是你能不能死的关键,而“信不信”才是死的关键。所以,用什么标准来判断一个佛教徒是否有“信与欲”就成了当务之急。张,唐朝的屠夫,天天杀牛,临死前被佛祖接了不到十次。宋代苏东坡长期参禅,最终未能活下来。之所以很多人对此产生怀疑,是因为没有具体的方法来判断有没有信仰。
如果你以尹光大师“思死,不求病愈,念佛名,但求领死”的启示来判断你信不信,这样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张善和反派在地狱死之前,能够“思死,不求复生,念佛名,但求引其来世”,最后因他愿意“有”而成功来世;伟大的佛家苏东坡,在生命的最后没能“思死,不求病愈,念佛功名,但求引子”,没能随事业而死,都是因为他的信仰和欲望的“无”。
尹光创始人“思死,不求痊愈,诵佛名,只求引见”的启示,把所有未能“乐得极乐”的人逼到了墙角,不得不撕掉一切伪装,扪心自问:“我现在真的相信极乐了吗?通常很多佛教徒都认为自己要极乐世界生活,但一旦生病或遇到危险,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想着死,不求痊愈,念佛名,只求语录。“这就是印祖独特的眼光,他早就看出了许多佛教修行者的致命盲点——土地脆弱,人的生命无常。那些一口气不来的佛门修行者,彼此分离,没有学会“预知时间”,不管生病与否——没有人知道这口气是今生的延续还是来生的开始。
佛教徒如果不能“思死,不求病愈,念佛功名,只求引见”,就会在生命的尽头错失极乐而死的机会,“必将随波逐流,绝无此苦期。”每一个佛教徒都可以提前做一个关于前世极乐的测试:“可以随时测试自己是否能‘思死不求复生,念佛功名,只求引见’?如果我现在死了,我不想活了,不想活很久,只是专心佛,求佛领我到极乐世界。这是尹光大师留给后人避免自欺欺人的宝贵启示。这是检验佛教修行者有没有信仰的试金石。每个佛教徒都可以在活着的时候随时测试自己现在的佛教信仰是否通过。
第二,消除“想着死,不求痊愈,念佛功名,只求引见”的恐惧,要知道念佛的人“现在愿意去极乐世界,不会缩短寿命,加速自己的死亡。」
印祖明确指出:想死,不求病愈,念佛名,只求引见。如果你的寿命没有耗尽,你就不会加速死亡,而是会“病愈,睿智,昌盛”;不要想着死,只求病愈,不求死。如果你的生命结束了,你就不能延缓死亡,你只会失去快乐死去的机会。所以要“想死,不求病愈,念佛功名,但求引见”,没什么坏处,何乐而不为呢!
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第二代创始人,大师被视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善导大师在概念法中明确说:“说念阿弥陀佛,愿死者,能延寿,免九渡之难。后两句是“消灾延寿”的意思。善导大师在《如舟赞》中也说:“不要说拍阿弥陀佛,专心不回。但心的变化决定方向,垂死的华盖前来迎接。善导大师在这里也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只是在弥留之际持华盖吸引众生回归极乐,阿弥陀佛不会提前吸引众生。
在康僧铠翻译的《佛祖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的19愿是“得终一愿”:“立我为佛,修一切众生,修各种功德,终一愿。在生命的尽头,我不想让自己被大众包围,也不接受启蒙。看这段话可以知道,阿弥陀佛是在弥留之际答应吸引众生,而不是在弥留之际。每个人都要相信佛是“真说者,真说者,会说者,非说者”。佛是不会提前来吸引众生的,所以请念佛的人放心。
可见“思死不求复生,念佛名只求引见”的人,绝不会缩短寿命,反而会延长寿命。
除了尹光大师和道大师的教诲,还有十九世阿弥陀佛愿意证明他的安慰。所以,佛教修行者要用佛菩萨祖师的教导,来打消“愿现在死,就早死”的恐惧。想着随时会死,发愿“不求病愈,但求引见”,无愧于我们的老师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佛经》中对一切众生的反复劝勉:“善男善女,若信,应发愿生那个国。」
第三,如何理解“闲难得”与“弃此生”的关系,解决“早死”或“缓死”的偏执。
珍惜自己的业余时间,就是要珍惜难得的如瞎龟钻般修法的机会,不要执着于这个世界的名利,不要怕死,为了活得更久而耽误了人生的极乐。
抛弃这世上虚幻的名利,就是抛弃世间导致轮回的八法,不抛弃闲暇时难得的修持佛法的机会,不厌倦人生,希望短命,急于早死。
佛经《无量寿经》说“斋戒一日一夜,胜于身在无量寿国百年”,所以在临死之前一定要更加珍惜自己的闲适生活。现在修行一天的功德,等于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的功德。所以珍惜闲暇的佛教徒自然不会说“早死”。
《杂阿迦玛》中有一个比喻说:“如果甲在大地上,如果它是有情众生,那么人文主义者也是。如地球,如非人。”佛说人生无涯》云:“难见如来之价值。佛经很少有不好闻的。菩萨胜一切波罗蜜。很难闻。遇到好知识,就能闻法。这也很难。如果文斯对这封信满意。没有所谓的难。“如果失去了生命,你会一蹶不振。
如果有人获得了一个难得的人,可以相信“烦恼无难”的净土修行,但最后却因为怕死而错过了极乐世界的机会,可以说是天地间“无悔之憾”。尹光大师自言自语道:“你会死的。赶紧念佛。如果你不专一,你一定会坠入地狱。饿鬼猛兽还是很难找的。不要想着人家的福气。”这是大师在提醒我们,凡夫俗子不死极乐世界,就要坠入地狱,很难变成饿鬼禽兽。想要得到祝福更是一厢情愿。所以,放弃了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誓愿的佛教修行者,不要因为「怕死」而错过了活在极乐世界的机会。
我等的是普通人,但我不知道我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我只知道,人的生命是无常的,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间。所以要以“想死,不求病愈,但求死”的心态念佛。
尹光大师说:“因此,如果你培养西方人,你可能今天就死去,或者活到120岁。想干嘛干嘛,不用上学。若信为真,终命成全,即神在净域之外,业感恩。莲花开九种花,佛赠一生录。所以,只有阿弥陀佛完全知道自己的生命何时终结,何时死亡,这完全取决于阿弥陀佛的安排。佛教是中道远离旁门左道,不要怕死,想着缓死;不要厌倦生活想早死!把自己的身、心、内财、外财都交给阿弥陀佛,随时想着死,做好死的准备。至于什么时候死,完全由阿弥陀佛来安排。
第四,我明白“想死,念佛名,不求病愈,但求引见”的好处:现在的修行人放弃此生,是最不平凡的事,他们会很快去除一切违反世俗法和世俗法的行为。
《毗湿奴经》说:“在我的家人中,像是妙瓶、比丘、舍利子、目连的人,不如让他们提供百人食粮、供品,不如让他们瞬间记法,这是无常的大胜。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在有为法中,供养一百个像舍利子、穆玉莲这样的大阿罗汉圣人,应该是极其宽泛的。但是佛陀说,这种供养的功德,还不如一瞬间修死无常的功德。因为修行无常,即使为觉生福田提供供养,我们也大多是沉浸在这个世界中,在心中观察一瞬间死亡的无常,可以让我们的心放弃此生而转向为后世幸福的修行,在一瞬间改变心意,这比给没有改变心意的外相提供供养要好。
那么,能有这么大的功德,能在一瞬间修死无常。如果我们目前能“想死,不求痊愈,念佛名,但求引见”,我们不仅要舍尽这世间的功德,还要有愿一生成佛的阿弥陀佛所赐予的更不可思议的功德。
因此,根据上述教义,可以说,在平时,无论疾病或健康,如果你能“思死,不求病愈,念佛功名,只求来世”,并有能极乐世界生活的信念,就是此生最非凡的舍弃,不仅能在一瞬间积累远超供养数百尊大阿罗汉的非凡功德, 而且还能在修行中迅速摆脱“执着此生”这一最大的违反,更重要的是,有了阿弥陀佛大愿的加持,充满信仰的佛教修行者在菩提路上永不回头,一生极乐而成佛。
第五,“思死,不求病愈,念佛名,只求引见”的必要性:凡轮回的凡夫,都是生老病死的重病。
虽然尹光大师的这封信表面上是对病人的开悟,但实际上是对所有仍在沉入六道的普通人的深刻而广泛的开悟。轮回中谁不是重病患者?谁不是生命无常的重病患者?
首先回顾过去,普贤菩萨在《普贤愿》中说:“我过去被劫,无始。从贪婪到疯狂。发送消息。作恶多端。无边无际。如果这种恶业。物理人。空虚的世界受不了。”普贤菩萨还是这么说的。我们都是凡人,每个人都有因缘生重病。其次,观察现在,每一个轮回中的芸芸众生,每个人都在经历八苦,五阴盛衰,重病缠身。最后,展望未来,在这个五浊恶世里,面对国家的脆弱状态,面对人生的无常,芸芸众生都像囚犯走向城市,一步一步走向死亡,都是永远面对死后堕落三恶的危重病人。
身体的大病只是今生的痛苦,反复发作的恶业不改、麻烦不断、生死难料、死亡不可预知的大病才是真正的大病。如果我们不按照殷祖所教导的“想死,不求痊愈,念佛名,只求引见”,也许天下的医生也可能治好。但是,如果不按照殷祖所教导的“思死,不求复生,念佛名,但求引见”,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彻底治愈轮回这种大病的。因此,尹光大师指出“九界众生,若无此法,不能成道成佛。十方诸佛,无此法,不能群居。”
所以,无论我们的身体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的,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我们是一个死亡日期不确定的垂死病人。烦恼的众生很难有清净的戒律和完全的禅定,更不用说靠自力获得空明的智慧。最后他们只能靠阿弥陀佛的大愿加持,信念佛,活在极乐世界。对于获得了自己的身体,信仰极乐净土的佛教徒来说,要成就极乐死的大事,必须要有真实的信仰。“想着死,不求痊愈,念佛名,只求死”是信仰的凭证。
殷祖曾说:“没有什么奇怪的潜规则,只是把一个死字贴在额头上,挂在眉毛上。抱着“想死,不求病愈,但求死”的心态,不走完一生,就决定摆脱病魔,荣华富贵;当你死时,你决定去极乐世界。这真是一个建立信念的独特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