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简介

郭沫若,(1892 ~ 1978)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凯珍,笔名郭、、梅肯等。四川乐山人。我在中小学时期,广泛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14年初在日本学医,接触到泰戈尔、海涅、歌德、斯宾诺莎等人的作品,倾向泛神论。由于五四运动的影响,郭沫若怀着改造社会、振兴民族的热情从事文学活动,并于1919年开始发表新的诗歌和小说。1920年,田汉与宗白华书信集《散叶集》出版。1921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的艺术风格、大胆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人”的诗风。同年夏,他与程、、郁达夫一起发起创造社。1923大学毕业后弃医回上海编辑《创造周刊》等刊物。65438到0924,通过翻译川上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对马克思主义有了系统的了解。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参军参加北伐,后参加南昌起义。1929年初,参与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这期间,他写了《漂泊三部曲》等小说和《六章》等散文,充满了主观抒情的个性。还出版过《星空》、《瓶子》、《千猫》、《复辟》等诗歌,写过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等作品。从1928开始,郭沫若在日本流亡生活了10年。在此期间,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历史研究的新天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撇下妻子独自潜回祖国筹备《王久日报》,并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兼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他创作了《唐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充分显示了浪漫主义特色,这是他创作的又一伟大成就。这些戏剧用过去来比喻现在,紧密配合现实斗争。1944年撰写《沈嘉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教训。抗战胜利后,他在生命不断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坚持反对独裁和内战。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郭沫若历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主要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组织领导,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工作。与此同时,他继续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包括历史剧《蔡文姬与武则天》、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骆驼集》、文艺论文札记、李白与杜甫等。郭沫若一生创作了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传记文学、评论等许多作品,在许多方面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作品集为17卷《莫若文集》(1957 ~ 1963),新编《郭沫若全集》分为文学(20卷)、历史、考古三部分,自1982开始出版。多部作品被翻译成日语、俄语、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等多种语言。

作品目录

女神(诗集)1921,台东

《散叶文集》(散文集)与宗白华、田汉合著,1920,亚东。

星空(诗集)1923,台东。

聂颖(手迹)光华1925

文艺(散文)作品集1925,光华。

塔(小说和戏剧集)1926,商业

落叶(小说戏剧集)1929,创造社。

三个叛逆的女人(剧集)1926,光华

西方艺术史(理论)1926,商科。

Olive(小说散文集)1926,创造社。

瓶(诗集)1927,创造社。

千茂(诗集)1928,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创造社。

地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创造社。

我的童年(自传)1929,光华

漂泊三部曲(小说与戏剧合集)1929,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1929,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和散文集)1931,仙道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合集)1930,光华

黑猫和小羊(短篇小说)3931,国光

天津之旅(散文集)1931,爱丽书店。

在桌子上跳舞(小说和散文集)1931,仙道书店。

《文艺论文集(文集)》续集1931,光华

十年创作(回忆录)1932,现代

台东莫若1933书信

金帝(历史小说)1936,帕尔书店。

《北伐之路》(散文)lQ37,晁锋出版社

甘愿当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争之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作的十年(回忆录)1938,北新

香港于霞书店羽毛收藏(散文和随笔)1941。

屈原(剧本)1942,重庆林文出版社。

朴建基(散文随笔)1942,重庆文学书店。

唐棣的花(剧本)1942,作家书店。

胡夫(脚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古今文集(随笔)1943,东方书店。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脚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历史)1945,三明治出版社。

林纾《先秦理论》(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大批判书(论历史)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游记(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华书店。

归来来(散文集)1946,北新

群益大厦(脚本)1946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青春(自传)1947,海燕

春秋大革命(自传)1947,海燕

阑尾炎(随笔)1947,群益

浦建(散文随笔)1947,海盐人。

历史人物(论历史)1947,海盐

沸汤集(散文、随笔)1947,大富出版社。

天地黄轩(散文与随笔)1947,大富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之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集集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收藏(诗集)1951,悟。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历史回顾)1952,新文艺。

莫若文集(卷1-17)1957-1993,人文。

公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手迹)1959,文物。

潮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收藏(诗集)1959,人文

莫若全集(文学L-5卷)1982-1987,人文翻译书目:

德国斯图莫尔写的《胚芽梦湖》(小说),钱译,1921,告诉。

歌德的《少年维特》(小说),1922,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川上著,日本,1924,商业。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1926,台东。

歌德《浮士德》(诗歌),德国,1928,创造社。

墨若译诗印度仓里大若,1928,创造社。

《石炭纪之王》(小说)作者辛克莱,美国,1928,上海乐群书店。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批判》,德国,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小说)俄罗斯专栏托尔斯泰,1935,光明书店。

艺术的真理(理论)卡尔·马克思著,德国,1947,群益。

翻译参考书目:

德国斯图莫尔写的《胚芽梦湖》(小说),钱译,1921,告诉。

歌德的《少年维特》(小说),1922,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川上著,日本,1924,商业。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1926,台东。

歌德《浮士德》(诗歌),德国,1928,创造社。

墨若译诗印度仓里大若,1928,创造社。

《石炭纪之王》(小说)作者辛克莱,美国,1928,上海乐群书店。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批判》,德国,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小说)俄罗斯专栏托尔斯泰,1935,光明书店。

艺术的真理(理论)卡尔·马克思著,德国,1947,群益。

-

作品欣赏

雪莱诗歌导论

郭沫若

雪莱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他是自然的宠儿,泛神论的信徒,革命思想的运动员。他的诗歌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一首美妙的诗。他有点像中国的贾谊。但是贾生的天赋还没有达到他的水平。这位天才诗人也去世了,他给我们的印象也是永远的伟大青年。

雪莱的诗就像一架钢琴,大扣大,小扣小。他时而妩媚,时而突然空虚;有时候他很安静很安静,哭起来像是在抱怨。他不能只是吹一根单调的吸管。

他是一个伟大的未完成产品。宇宙永远只是一个伟大的未完成的产品。古人把诗比作风。风有几种,拔树倒屋(Orkan)、惊大树(Sturm)、惊小树(Stark)、摇大枝(弗里希)、摇小枝(Maessig)、割草动叶(Schwach)、静止。这是在大宇宙中揭示意志时的各种诗风。雪莱的诗歌风格也是如此多变。风不是从外面来的。诗歌不是发自内心的。不表露在内心的诗不是真正的诗。雪莱是真正的诗歌作者,是真正的诗人。

翻译雪莱诗歌的目的是让我成为雪莱,而不是让我自己成为雪莱。翻译诗歌不是鹦鹉学舌,也不是猴子。

一男一女结婚,首先要有爱情,首先要有* * *,首先要有内心的共鸣。我爱谢莉,我能感觉到他的心,我能和他说话,我嫁给了他。-他和我是一体的。他的诗就像我自己的一样。我翻译他的诗,就好像是我自己写的一样。

现代诗人波德莱尔和维海伦写散文诗,他们都写非常正规的十四行诗和亚历山大体诗。不管是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写,根本就是诗。谁说一首既定的诗是一具腐朽的骷髅?谁说自由诗是鬼画桃象征?诗歌的形式是赛因的问题,不是索伦的问题。诗人有绝对的自由,但他可以为所欲为。他的诗几乎都是古体,所以不一定要古体。他的诗打破了既定的万物法则,不一定非要学时尚。千年后的今天,将成为一首古老的歌。

几千年前的古尸在当时也是时尚。方面是不可分的——诗歌一元论的根本精神是永恒的。

12月4日的暴风雨之夜

摘自1923年2月版的《创造季刊》第一卷。

梦想与现实

上/更好/以前/一个姓氏

昨晚月光般的阳光照射在兆丰公园的花园里。所有的树都在赞美它们的悠闲。白蝴蝶和黄蝴蝶在麝香豆的花丛中飞舞,以麝香豆的蝴蝶花为姐妹。你看它们飞走了,吻着花的嘴唇,好像在催促它们说:“姐姐们,飞吧,飞吧,别站在树枝上了,我们一起飞吧。”阳光是如此温暖,空气是如此芬芳。"

但是花儿只是在枝头摇摇头。

在这种背景下,我坐在一棵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我读过他的一首诗,说他早上走进花园,一个盲女送了他一个花圈。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象征,这个盲女就是大自然的三间房。

我一意识到这一点,眼前的蝴蝶就变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争着把麝香豌豆的茎做成花环扔向我。

我被埋在花圈的坟墓里。——

这只是一个破碎的梦,却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梦啊!

下面的

今天早上起得很早,准备去静安寺前的广场上散散步。

我在李楠闽侯的东总巷,面对着府西路的大门,但我看到了一个乞讨的女人。她只穿着一件破烂的轻便大衣,背上的几个洞露出了一团团紫色的肉。她把头弯到墙下,把一件小孩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薄外套卷成一条长带子。

一个四岁的女儿坐在她旁边,逗弄着那个黑色的帆布背包。乞讨女把衣服卷了一次,好像不太满意。她把它们打开,又卷了起来。

衣服卷了起来,她把它们裹在腰上。当她伸手去摸布包时,小女儿从包里拿出一根布带,像是黑色的皮带。

当她把布袋套在脖子上时,她的小女儿把布带扔在路中间。

叫她把布拿过来,小女儿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嘲笑她。

她这时候才抬起头,啊,她是个瞎子。

她看着女儿的笑容,浮肿的脸上有淡淡的笑痕。

有两三个孩子过来站在我旁边,但是最小的女儿用她的竹竿把他们赶走了。

四岁的女儿是她失明母亲的唯一保护人。

她玩了一会儿,把这块布给了她失明的母亲,母亲用它来背她。瞎眼的乞丐一手扶着墙,一手拿着竹竿站了起来,于是她到了现场,向府西路走去。

我跟着他们,心想:

唉!人还是要活到了这个阶段!那两条围在腰间的破布被子不就是她们母女晚上留下来御寒的吗?

人还是要活到了这个阶段!为什么人生的悲剧要在莎士比亚的名著里,在四川湖南等地的战场上,在地震后的日本东京?

竹竿敲击路面的声音...这是去墓地的游行吗?

路边的树叶子都掉光了,落下来的时候在北风中飘散。

哎哎,人到了这个地步还是要活下去的!……

我跟着他们到了静安寺门前,我不忍心再跟着他们了。身上只搜到两枚铜币,这成了我给他们最卑微的敬礼。

1923的冬天,在上海。

参观沈花园

-

感动中国的作家。

还记得天上集市带来的快感。我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在课本上看过郭沫若的名诗《天上的市场》。教材里好像没有作者的名字,或者即使有也没记住。因为从小看各种文学作品,甚至水浒、哈姆雷特,所以不太注意作者姓什么。借用钱钟书先生的比喻,我就是吃鸡蛋,根本不去想鸡蛋是从哪里来的,哪个鸡的屁股滚出来的。直到读研究生的时候,为了做所谓的学习,我才开始阅读郭沫若的传记材料。但是那些无聊的话根本不能和《天上的市场》相比。它是如此纯净、清晰和新颖。差不多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它带给我的快乐至今记忆犹新。

在最初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中,隔开他们的银河有多辽阔,他们相见有多难,一年才一次。郭沫若的诗里,银河不宽,牛郎织女可以自由自在地骑着牛。这表现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美化了人间天堂的一切,不仅给了我幼小的心灵一种美好的享受,也感染了我。我也很同情早先从母亲那里听到的牛郎织女的不幸遭遇。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变成诗中的流星,用灯笼的形象照亮他们的流浪。

虽然胡适的《试集》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但正如胡适自己所承认的,他的诗就像是裹了很久才放开的脚。那些脚不大不小,而那些诗半新不旧,都散发着一股陈腐的味道。他甚至用楚辞翻译了拜伦的诗。《女神》是一部真正成熟的中国现代诗集。从精神内核到形式音韵,都是五四时代的弄潮儿。郭沫若1920前后写的诗,至今仍感人肺腑。在现代文学的初期,他已经把现代汉语这种极其幼稚的媒介掌握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现在的很多诗人可能都无法运用的如此自如。郭沫若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先知诗人。《女神》中激昂的战斗精神,浪漫的情怀,反抗的决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闻一多曾赞美《女神》,说:“若论新诗,郭沫若的诗不愧为新,不仅作品在艺术上与旧诗相去甚远”。最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二十世纪的精神。有人说,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物。女神真是时代的孝子。"

女神不仅仅是某个时代的孝子,还有一些篇章,比如金星和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天狗》《炉中之煤》《天上之市》都是不朽的诗篇,会感动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我把你的乳头比作两座坟墓。/我们都睡在坟墓里,/血变成甘露!”读这样一首自然深情的诗,哪个感性正常的读者不会心碎?

他对蒋介石的乞求让他对日本绝望。

郭沫若的散文作品震惊了中国,让他出尽了风头,吃了不少苦头。今天试试蒋介石。从1926到1927,郭沫若参与了北伐战争的全过程,从而了解了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险恶用心和罪恶目的。1927年3月23日,蒋介石制造了“安庆惨案”,暴露了反革命的狰狞面目。虽然郭沫若与江的私人关系尚未破裂,但江甚至在郭沫若离开安庆时写信给郭沫若,要求郭与他同行。然而,出于真理和正义,郭沫若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好意,化名溜出安庆,来到南昌。在朱德的寓所里,他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催人奋进的文章:“蒋介石是卖国、卖民、卖革命的罪魁祸首。为了尊重革命先烈留下的光辉历史...我们必须急于打倒他,摧毁他,宣布他的死亡。蒋介石当时执政,权力在当时;郭沫若作为一个学者,可以公开列举蒋的种种罪行,谴责蒋的流氓行径,号召人民改变蒋的生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这篇文章一发表,就在中国引起了社会震动,使人们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开始对蒋这位革命领袖产生怀疑和警惕。对中国近代革命中各种力量的分化重组起到了现实作用。郭沫若也因为这篇文章大大得罪了蒋介石,蒋悬赏三万大洋要郭沫若的人头;迫使郭于1928逃往日本。

中国有多少女性受到了卓文君和王昭君的启发?是郭沫若的名作,也曾经感动过,并且还在感动着中国的读者。1923年,郭沫若创作了历史剧《卓文君》《王昭君》,1925年,创作了《聂瓦》。1926年,他将这三部剧编成《三个叛逆的女人》出版。这些早期戏剧表现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所向往的“藐视一切权威的反叛精神”。他为被压抑了几百万年的中国妇女大声疾呼:“我们妇女要独立生活,要求各种平等待遇!”那时候真的是大胆石破天惊。该剧一出版,就遭到封建卫道士的围攻。据说当时绍兴女子师范学校演出此剧时,引起当地新旧势力的公开对抗,以至于县议员动议罢免校长;后来浙江省教育学会也以“不道德”“不道德”的名义禁止学生将该剧搬上舞台。

如果说卓文君反抗的是以她父亲为代表的氏族权力,那么王昭君反抗的是以皇帝为代表的君权,她的反抗同样具有悲剧性。郭沫若以一个才子诗人的霸气精神,一改旧剧中王昭君的懦弱形象,将她置于汉元帝的对立面。元帝原本打算甚至强迫她留在宫里,但她并不害怕权力,也不想享受权力。她坚持要去沙漠和阿提拉结婚。王昭君的形象鼓励中国女性与男性站在同一战壕里,敢于挑战和对抗来自权力巅峰的威胁,誓死捍卫自己作为合法公民的权利和尊严。相当一部分女性在郭沫若戏剧作品的鼓舞下,走上了独立的人生道路,甚至在革命道路上洒下了热血。

每次上演屈原我都想看。

郭沫若影响最大、震撼最深的戏是屈原。这部剧以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歌颂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和侵略的战斗精神,鞭挞了寻求性和谐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外媾和”的卖国行为。虽然是历史剧,但针对的是现实;它反映了中国各类人的面貌和心态,但高度集中,戏剧冲突激烈,场面极其紧张。其中屈原的独白《雷电颂》就像真实的电闪雷鸣,绝对能把观众从座位上震起来:“风!你吼!你吼!使劲吼!在这黑暗的时间里,一切都在沉睡,都在梦中,都死了,该是你咆哮的时候了,该是你拼命咆哮的时候了!”据说1942年春天,该剧在重庆演出时,恰好是一个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夜晚。舞台上的朗诵回荡在剧场外的雷声,顿时震撼了整个山城。随后的日子里,人们沉浸在屈原的情感氛围中,许多人一遍又一遍地背诵《雷电颂》,从中汲取力量,投入战斗。《雷电颂》以及《凤凰涅槃》之类的诗歌,至今仍是很多独奏会的保留节目,会引起不小的轰动。每次上演《屈原》我都会看,让文字的闪电击中我,把我从平淡的世俗生活中唤醒。

即使有一千个错误,他们仍然是文化大师。

我承认我的诗歌创作一直受益于女神。即使不是专门用来朗诵的作品,我也尽量写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我找了各种版本的女神,看了很多遍。我仍然能背诵这些诗中的许多。有些诗的节奏已经内化到我的脑海深处,挥之不去。我有意无意的给自己的作品打上了烙印。我觉得是有益的影响,所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解释就是所谓的专家解释,我也列出来了。每次说到郭沫若,我都会用拳头点头,微微表示特别的尊敬。每次说到女神,我都会有一种看到久违的初恋的感觉,热血往上冲,精神往上冲。一个身体不好的人,不适合谈女神。

我佩服鲁迅,但佩服郭沫若;因为郭沫若有天的思想,他的诗能带领我仰望天空,而不仅仅是扫描世界。我觉得20世纪中国的文化版里,鲁迅思想最深,郭沫若最高,钱钟书最富。当着几个人的面,我诚恳地对老郭哲学家郭平英女士说:“以老郭的才华,如果专攻一门学科,拿个诺奖绰绰有余;当然,以他的人情世故,恐怕也不屑于被某一特定领域所羁绊。”

我知道很多学者对郭沫若晚年的表现持批评态度,甚至有把他搞垮的态度。但在我看来,都是蜉蝣撼树,自取其辱。郭沫若尽管有一千个错误,但仍然是文化大师。他的许多开创性的成就,并不会因为他晚年的轻率而失去光彩。现在我们一直在读他,研究他,背他的诗,演他的剧,这是不言而喻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