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州县乡都有哪些官员?

明初,省府设在元制下。洪武九年,改称公政司,称“省政府”。每个首席秘书(省)都有一个左右使(贵州只有左使),下属官员包括左右参议员。特使负责一个省的政务。宣德称帝时,全国定为十三使。

每个省设立一个省法官、审判员的部门,按违法事项负责全省的刑名,相当于现在的政法委书记。省按察使司有省按察使一人,有副使、按察使等官员。

行政部和司法部是一个省的最高行政和司法机构,统称为“二司”。明初,权力极重。明朝中期以后,逐渐成为巡抚或巡抚,总领军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实际首脑,权力在两部之上,巡抚或巡抚衙门成为实际的省管机关。

明代两部与政府之间有两种“道”:参政议政建在政治部,各部门各有道,称为分别守道;据法官说,署设副使、事务,分各路,称为“分巡路”;有的地方还整理了驻军路、清军路和驿道。根据不同情况,还有斜塘路、水利路、垦荒路、河道管理路、盐法路、学习路、训练路、海巡路、人民福利路、军监路。明代陶的背景更为复杂。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部门,是专门机构。

明朝时,道下有府,府中有知府一人。官员们都知道,并通过了判决。知府掌管一府的政务,同知是知府的副手,掌管漕运和农田水利。政府分为三个阶层:上层、中层和下层。税粮额20万石以上者为上朝,10-20万石者为中朝,10万石者为下朝。

府下有两个州:一个是直隶,相当于府,低于府,直属于省;一种是散州(即州),隶属于政府,地位等同于郡。各州州长为周知,下属官员包括同知、判官。

府州之下有郡,各郡之首为知县,下属官员为县丞、主簿、典史。还有一个县主管教育的官员。县也分上中下三级。

县以下的区划属于自治系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

这些省份如下:

外交部长:

布政使,一人,从二品;左右参政,各有一人,从三品;元老院左右议员,一开始一个,之后无名额,从四品。

我们的下属机构有:

经历:掌管衙门内务——经历一人,从六品;万物一人,从七品。

据磨:掌管文件和档案——据磨一人,从八品;一个校对是最好的。

询问处:主管刑事案件——询问一人,从六等;助理经理问一个人,来自七个产品;一个人被指控与此案有关,但他没有流入。

监狱秘书:管理囚犯的机构——一名监狱秘书,来自九个年级。

一名大使,来自do;一个助手,没有流入。

一个大使仓库,来自do;一个助手,没有流入。

杂造局(负责工艺制造)、军械局(负责兵器制造)、宝泉局(负责铸币)和织染局(负责绸缎织染),各一名大使,从做;一个助手,没有流入。

省评委:省评委,正三品;协议,两个人,四个产品;东西,没有配额,就五个产品。我们的下属机构有:

体验部——体验一人,正七品;一个总督,是八品。

照磨坊——照磨坊一人,是九品;查一个人,从做。

司狱-一司狱,从do。

傅:

知府,一人,是四品;同治,一人,正五品;传句,一人六品,一人七品。下属机构有:

体验——体验,一个人,一个产品。

按磨坊的说法,一人八品。

狱卒就是狱卒,一个人,从做。

直隶州:

周知,一人,来自五品;同治,一人,从六品,后裁革;评判,一人,从七品;一个官员,来自九品。

三周:

周知,一人一品。

县:

知县一人,是七品;贤成,一人,是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佳能历史,一个人,不入流,负责收发文件。如果是二十里户以下的县,没有县令和主簿,典史就要承担县令和主簿的责任。

此外,许多政府、府县都设有检查署、邮局、税务署等业务部门。

巡检司:负责抓贼,盘问汉奸,维护地方治安。

巡视检查,正九品;副检,从做。

驿站:负责邮政投递和迎送,相当于现在的邮局和政府招待所。

易成,不入流。

税务局:当然是收税。

大使,从do;副警长,没有流入。

明朝的俸禄是:

洪武四年正月制定的标准:

一级石900,一级石750,二级石600,二级石500,三级石400,三级石300,四级石270,五级石180,六级石160。

洪武十三年二月,重新制定的标准是:

正一品1000石,来自一品900石,正二品800石,来自一品700石,正二品600石,来自一品500石,正四品400石,来自一品300石,正五坛220石,来自五五170石,正六65438石。正一给四个产品300元,五个产品150元,六个产品90元,七个产品60元,八个产品45元,九个产品30元。

洪武三十年制定的标准为:

正品1044石,来自正品888石,正品732石,来自正品576石,正品420石,来自正品312石,正品288石,来自正品252石,正品192石,来自正品65438+。

明代以石计算俸禄,石是米的计量单位,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米都发,还有一种复杂的“薪钞折”。在洪武时,官俸全给米,偶尔发钱(洪武时规定一千元或钱一致,可达一石一米)。明朝成祖在位期间,所有的官、官、官都要交米、钞,高官的交十分之四、五的米,低官的交六七成的米。只有九品杂职和那些没有等级的官、官、官、将军旗兵,都交了米,规定十个印可以抵一米一石。到了仁宗年间的朱高炽,纸币的价值在下降,甚至一石大米也值250元。

当然这些都是官方规定,实际情况更复杂。有时用丝绸、盐、布、胡椒、木头等来支撑。但无论怎么给,只要不是整米,实际金额都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