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禅茶道笔记散文

写在开头:“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感恩、包容、分享、亲和”为宗旨,看似简单的八个字,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接触禅修茶道是福。经过三天的学习,我感触良多。写了很久,也没写全。满心欢喜地记录下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有一颗平常心。

1.

很久以前就想学茶道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正觉寺的禅定茶道班,提前半天报了名,学习了三天。去之前,我很苦恼。一方面,我之前没住过寺庙,担心自己的女人味。另一方面,我对要学的新东西既好奇又紧张。越想学好,越怕学不好。

但到了正觉寺,只觉得眼前的寺庙庄严肃穆。我冷静了一段时间,抱着来了就平安的心态开始了这几天的生活。

事实证明,我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我受益比我预想的要多。

2.

上课前,我们收到了课表,看到上面写着每天早上四点半有早课。我们担心前一天晚上起不来,所以每晚隔一个小时就会醒,睡不好。三点钟,楼道里响起了《慈秀之歌》,干净洪亮的女声在空中回荡。很自然的醒了,不是那种闹钟突然响起,心猛地一跳就醒了,也不是如梦初醒,神清气爽的那种。

喝水,洗漱,穿戴整齐,和同住的兄弟们一起去上早课。

第一天早课,我们和寺庙的师傅一起念经拜佛。大家要么双手合十,要么手捧经书,定居当下。很多经书我不熟悉,大师们背的很快。跟不上的时候就放下经书微微闭眼,不会因为跟不上速度而焦虑,也不会因为看不懂而沮丧。

耳边有诵经声,心中自然没有杂念。伴随着诵经的声音,有意识地清理你的头脑,清理你的头脑,感受这一刻非同寻常的胜利。

第二天早上的早课是练习禅定茶道。第三天上午的课是冥想练习。

上午的课结束了,天还没亮。这个时候我还在睡觉,但是现在我正在去吃早饭的路上。寺庙斋戒有严格的时间表,早餐5:30,午餐11:00,斋戒17:30(药食)。志愿者每天为大家准备丰富的饭菜。由于我大部分是素食主义者,所以我不会因为寺庙里没有肉而感到不舒服。相反,我认为寺庙里的素食极其美味。

早餐后可以自由活动,或漫步或休息到7:50开始一整天的学习。

3.第一天?耳根冥想与制茶工艺

走进教室,志愿者们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大家的课桌、茶具、坐垫等用品,为我们准备了零食和饮料。这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都不用管,大家各司其职,志愿者负责做各种后勤工作,我们负责专注学习。就像一个志愿者哥哥说的,“虽然可能没有家里舒服方便,但是来了这里就不会想家了。」

看到桌子上各种各样的器皿,我既好奇又谨慎。在简单了解了禅茶知识和茶具后,妙洁大师没有讲解禅定茶道的动作,而是先给我们介绍了禅定和耳禅。期间我们听了三段音乐,一段是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一段是各种嘈杂的声音和自然声音的混合,一段是大家闭眼打坐时教室的环境声。

师父听完后问我们听到了什么。我想过了。第一段,听到各种风声雨声鸟鸣。第二段,不知从哪里听到了吵闹声,但听到蝉鸣,就看到了自己坐在盛夏大树下的画面。第三段听到空调加热器、后门开关等细微声音。

我有点好奇,于是问大师:

“冥想和冥想一样吗?」

大师说:

“不一样。你所要做的就是在冥想时倾听。」

我还是不知所措。

4.

师父开导我们后,济海师兄开始教我们禅修茶道的十二道程序。我终于可以开始摆弄桌子上的各种物件和器皿,好奇它们的顺序和摆放,好奇它们与冥想的联系。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吉海师兄示范了一下。这个师兄有他自己的尊严。看着她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柔软中依然透露着力量。

在学习的过程中,吉海师兄不断地用“做动作不要着急”、“手臂要抬高,要大胆”、“基本功要扎实”之类的话来鼓励和安慰我们。从早到晚,我们学习了十二个过程的完整动作,无论空腹、午休、课间。

我心里很高兴,已经知道如何拿取和展示这些引起我好奇心的器皿了。虽然我对脑海中的一些细节还有些茫然,但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处于一种极其平静平和的情绪中。

上课时,我需要保持七种坐姿(可以简单理解为盘腿坐)。平时很少盘腿,脚腿很快就麻了,大腿也疼。我以为我最大的问题是三点半起床,没想到其实我最大的困难是跷二郎腿带来的身体疼痛。

到最后,从妙洁大师的启示到济海师兄教我们十二道程序,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我很疑惑为什么学茶道要先学打坐,现在明白了一些事情。

所谓禅茶,就是以禅养魂,以茶为骨肉。在泡茶的过程中,首先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没有其他的想法,这样你所有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在你的手势上。有了平静的心之后,就要追求慢。这种慢不是拖延,不是混日子,而是优雅漂亮地做好每一个动作,甚至努力做到呼吸之间平稳。

下课后回去,美美地睡一觉。

5.第二天?学性情与禅茶三字经

昨天学了禅宗茶道的十二道程序。虽然我能做出一整套程序,但缺乏韵味和节奏感,无法展现茶道之美。所以今天吉海哥结合禅意茶心谈(十二首)和音乐,带我们去体验运动和旋律的结合。

一开始跟着纪海哥哥,听她跟着音乐给我们节点提示。在旋律的变化和诗歌的朗诵中,动作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停止?做几个练习,就可以自己体会一点门道了。这时我心想:“终于摸到禅定茶道的门了,真好。”

当我可以专心跟着音乐走的时候,我开始理解妙杰大师昨天说的那句“你只要听就好了”。

音乐一开始,我的精力就全部集中在一起了。脑子里没有杂念,不会分心,心里也没有各种情绪起伏来保持平静。这个时候心灵会变得豁然开朗,可以全心全意的感受音乐,感受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每到一个节点,我自然知道该做哪个动作,争取融入。

这种融合的前提是一定要专注一个地方,没有分歧。

这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管理和人类行为也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尽量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绪,这种情绪不仅容易损害我们的健康,消耗我们的精力,还容易牵着人的鼻子走。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关于精神疗愈的书,里面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的理智只有在我们头脑冷静的时候才起作用,而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任何结论、想法和感觉都是混乱的结果,都是不可信的。」

6.

禅定茶道由正觉寺的任云长老继承整理,他写了很多诗。经过专业的整理加工,成为了禅定茶道的音乐曲,我们上课用的音乐中的诗词就是他的作品。

此外,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任彦长老还编撰了《禅定茶道三字经》,方便理解和领悟。作为初学者,妙洁大师来给我们开导一下这部作品的前半部分,剩下的等学久了再慢慢讲解。

听课过程中,耳朵在听,脑子在想,腿却在疼。后来有种大腿根部要被撕裂的感觉。即使左右腿交替坐着,疼痛依然不减。当时我鼓励自己“忍一忍,沉住气”,同时觉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不断靠深呼吸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身体。

就像拔智齿有神经,麻药中途失效,我忍着,不打断医生的手术。之后,陪我去拔牙的同事问我:“很痛吗?看你手攥得紧紧的。”我说:“如果你打断医生,让他再给我打一次麻药,你还不如忍一忍,让他打完,这样能快点打完。」

还好我坚持到了最后。当我完成了这个坚持的过程,我以为这个克服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

7.第三天品茶和毕业活动

今天,李稷师兄来给我们讲品茶。我发现长期学习禅定茶道的人,都有一种气质,温柔而清醒而坚定。

同一种茶,同样的水温,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味道。同学们一起泡茶,终于可以把这几天所学的茶艺动作付诸实践了,比如烧水煲汤,洗杯燃灯,观色闻香,水洗茶,静静泡茶,随缘喝茶。

大家静静地品完自己泡的茶后,开始分享自己泡的茶和喝茶的感受。我看了看自己泡的茶,第二次泡的时候有点苦。我知道是因为我有点浮躁。因为是学习的最后一天,马上就要回到各自的生活了,所以很舍不得,所以感觉不自觉的起伏,有点难过。但我真的很想尝尝不同心情下泡出来的茶的区别,于是我不停地安慰自己,深呼吸,然后去泡第三泡和第四泡。可以品出茶已经失去了苦味,变得有些浓稠和沉闷。

在泡茶的间隙,我看到许多学生与李稷师兄分享他们自己的茶。品完之后,李稷师兄可以仔细的说出泡茶者当时的心情,个人性格以及最近的情绪变化,并给出一些建议。但是尝了几个同学的茶,只能体会到大体的不同,没有细致的感受,所以北觉李记师兄的功夫很厉害,感觉以后要更加努力。

很抱歉没有和吉莉哥哥沟通。那时候,我只是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调整自己的心情,感受茶传达的不同。如果将来有机会,我还是希望李稷兄弟能尝尝我的茶。

茶和水是大自然的礼物。一杯一盏中,藏着大家不曾说出口的情怀和故事。懂的人,尝一尝你就懂了。

8.

禅修和茶道也讲究二学,循序渐进。这个* * *,有三个班,分别是:初级工作坊,初级增益班,三天禅修。下午,我们将一起完成表演,并与学生分享。

坐在我们工作坊对面的是三天禅学员,他们学习禅修茶道的时间比我们长,对“禅茶一味”的理解也更深。我能见到的三天禅学员,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他们表演的时候,我看到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从容不迫,动作是那么的整齐优美,心里顿时感慨万千,被震撼到哭了。

当时我心里有一个很强烈的想法——学长都这么大了,还这么努力的练习,这么努力。作为年轻一代,他们应该更加勤奋,培养自己的道德观。很多人总说修身养性只针对中老年人,你这么年轻就该享受生活。其实修身养性和享受生活本身并不冲突。修身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要早点开始,日积月累。

记得前天刚来上课的时候,吉海师兄给我们看了一部任澜长老祭山的纪录片。当年,年过七旬的任兰长老从淄博点了香,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走遍了安徽九华山。

期间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自然也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但是,任云长老在谈到途中拜山的经历时说:“更重要的是意志的磨炼和灵魂的洗涤。这是一个普通和尚应该做的很普通的事情,他也不觉得我很伟大。我在太行山的时候还是这种心态。我既不开心也不不开心,不开心也不不开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行了。」

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不是和尚,也不需要三步走就去拜山。我们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和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在这个逐步完成的过程中,我们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不会一帆风顺。但是想想,如果我们能坚持下去,再坚持下去,也许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完成我们的愿望。

如果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扰乱我们的情绪,动摇我们的信念,激起我们的愤怒,那么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反思自己是多么的脆弱。

9.

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有一种不想走的感觉。真的,就像那天志愿者跟我说的,这里的感觉就是家。我生活舒适而有规律,头脑干净,专注于工作,内心平和宁静。我很怀念这种感觉。

在回家的路上,我回顾了三天的学习。每次接触到新的事物,新的想法,总会想为什么。有些可以自己回答,有些可以和学生交流解决,有些可以放在心里。随着学习的深入,阅历的增加,自然会得到答案。

我经历过脾气爆炸的叛逆期,也经历过改变想法的好处,但是还不够,远远不够。我还有很多要学习和经历的。真正的平静来自内心,而不是嘴上。

我身边有两种人:

一类人天天在朋友圈发鸡汤式的话。可见,那些话只是把网络上的热门语录的表达方式换成了自己的话。这种人看似看破了世俗,心胸开阔,但其实还是嫉妒攀比,对生活充满是非。

另一类人也在朋友圈发积极的话,从中可以读出他们别出心裁的想法和独立的态度。在这种人身上,你能感受到温暖和无忧无虑,不是做作,不是刻意,而是由内而外的美好。

当然,我更喜欢第二种人,老实,相处不腻。这样的人往往眼神清澈,笑容自然,像温热的茶,醇香的酒。就像我这几天在庙里遇到的志愿者和师兄一样。

自始至终,我都相信你是由心而生的道理。你是什么样的人?看你的眼睛,看你的脸,看你的精神状态,你就知道两三了。

最后,和耐心看完文章的人分享一下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

"勇气是一切美德的前提。"

巧合的是,在我去上禅修茶道课的前一天,我碰巧听到彭霞老师解释这句话。

勇气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一切美德的践行,意味着你选择的道路一定是相对孤独和冷漠的,不坚持,就看不到尽头。

所以,对于那些可以马上得到的东西,对于那些可以体验到的,与及时享受人性相关的东西,你要不断的延迟自己对它们的满足。只有这样,你才能实践真正的美德。

所以勇气变得非常重要。

* * *鼓励。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