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艾玲2022年冬奥会夺冠经历五篇。
长期以来,滑雪一直是白人的天下。但顾爱玲用实力打破了这个传统。看看顾爱玲的滑雪路,你会瞬间明白什么叫“一路畅通”。9岁时,她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滑雪冠军。15岁的她,在雪联年度积分榜上排名前三,至今已获得60多枚奖牌。其实不像很多运动员一周训练五天甚至七天,她一周只训练两天。雪季的每个周末,妈妈都会开车送她来回雪原,进行强化训练。在这种相对低强度的训练下,她能在同龄选手中脱颖而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关键是兴趣驱动下的高度专注。
2.2022顾爱玲冬奥会夺冠经历。
顾艾玲再夺金牌!今天,顾爱玲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她的第二枚金牌,这也使中国队的金牌数上升到了8枚。网上好评如潮:牛,太棒了,滚滚夺冠!无数的赞美和祝福投向金牌得主。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这几天,这个总是笑容灿烂的女孩,带给了人们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冰雪享受。她的高颜值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也为她增添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
穿金戴银,头戴皇冠,19岁的姑娘仿佛被捧上了神坛。单纯的顾爱玲知道自己的分量。她说她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爱玩,爱吃。即使是奥运会,她也有一种“好玩”的心态。
这说明顾爱玲是可爱而珍贵的,阳光,率真,不做作。尤其是她对竞技体育的态度,为国人提供了另一种“体育思维”。
顾爱玲从小受母亲影响,爱上了冰雪运动。作为一名获奖的“雪公主”,刻苦训练是取得好成绩必不可少的。顾爱玲其实很自律。即使在奥运村,她也从未停止训练。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受伤是家常便饭。但她把这一切都视为“冰雪之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离不弃。
是爱让她与冰雪结缘,也是与金牌结缘。与此同时,她使活动更加令人兴奋和愉快。对于重大赛事,人们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而忽略了运动本身带来的精神愉悦。顾爱玲“享受运动”的理念也值得称赞。
3.22顾爱玲的冬奥会夺冠经历。
这次冬奥会,顾艾玲自带流量,是真正的“顶流”。此前,她通过一系列比赛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很难把这一切简单地归结为天赋。大方开朗,自信阳光,形象气质佳,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她用带着童音口音的北京话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也拉近了她与大众的距离。敢于拼搏,尊重对手,自信乐观,既有国际规范,又有东方美,温柔有力,这样的运动员成为拔尖,被人喜欢是很正常的。其实,顾爱玲所展现的并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经常可以在新生代运动员身上看到。拿王蒙当翻译。她的自信和幽默感动了无数人,一句“我的眼睛是尺子”收获了无数粉丝。这一代运动员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的时代,享受着中国发展带来的红利;他们也很努力。青春里,他们没有选择平躺,而是勇敢追求梦想。
4.顾艾玲2022年冬奥会夺冠经历
2月8日,中国选手顾爱玲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跳台比赛中上演惊世一跳,顶着巨大压力摘得首枚个人金牌。同日,教育部发布2022年工作要点,其中第八点强调,深入推进“双减”,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和重中之重。
顾艾玲曾经有一句名言——“因为玩,我找到了我的爱”,她的成功也被很多网友称为“五育并举”最生动的例子。去年7月24日出台的双减政策,核心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目的是尽可能多的给学生留下课余时间,让他们在各种“戏”中充分发挥天性,展示个性,从而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所以,只有深化“双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谷爱玲”。
顾艾玲夺冠后,人们谈论最多的是她“3岁学会滑雪,9岁获得少年组冠军,16岁获得世界杯冠军,18岁获得冬奥会冠军”。看来这位“青蛙公主”是为滑雪而生的,从小就在练习滑雪。事实上,钢琴、芭蕾、骑马、冲浪、长跑、篮球、攀岩...这些都是顾爱玲的大爱,滑雪只是其中之一。
有意思的是,夺冠后的顾艾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在决赛的前一天晚上还特意练琴。虽然决赛的第三跳是一个从未做过的操作,但正是长期练琴形成的音乐节奏让她充满自信,最终成功挑战自我。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顾爱玲不出现在冬奥会的滑雪赛场上,她也有可能出现在夏季奥运会的长跑赛场上。随着耳机里的音乐,她想象自己是一只在森林里享受的小鹿。或者出现在夏威夷冲浪比赛中,在海天之间,仿佛你骑着冲浪板在海面上四处泼水,画出一幅印象派的杰作...
家庭是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当然,顾爱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在谈到《育儿经》时,顾爱玲的母亲顾言说:“爱玲刚上学的时候,老师说:不要纠正孩子的错别字,不要伤害孩子的创造力;少夸他们聪明,多夸他们努力。我就是这么做的。”
可能有人会说,顾爱玲小时候在北京的奥数课上刷题,顾言也说过“中国学了10天,美国学了1年”。但这不是内卷,而是规划和平衡——只有在中美之间找到有效的方式,才能规划她的学业和诸多爱好,平衡她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而且顾爱玲6岁就立志要去斯坦福,我相信她和去滑雪场一样开心。
更难得的是,顾艾玲透露,保持身材的秘诀是“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在教育部去年发布的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中,10小时睡眠是小学生的标准。换句话说,顾爱玲利用小学生的睡眠时间,不仅做到了“五育并举”,还考上了斯坦福,获得了冬奥会冠军...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深思。
“双减”政策实施刚刚半年,一下子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是不现实的。要继续巩固成果,完善机制,消除盲区,提高水平,维护稳定,加强监管。今年6月65438+10月1生效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也是为了助力“双减负”政策的实施,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减负的主阵地,让家长成为孩子减负的主力军。
只有家长进一步转变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明天,我们才能拥抱更加多彩的未来。
5.22顾爱玲的冬奥会夺冠经历。
2月8日,顾爱玲进入决赛。中间的故事,几乎耳熟能详。第三跳前,她打电话征求妈妈的意见,得到了转1440确保银牌的建议。但她决定尝试1620,这是她从未挑战过的困难。妈妈说:“最后的选择是你的。这是你的游戏。好好享受吧。”事实证明,顾爱玲做到了。
归化运动员的身份,一个软的新体育姐姐的商业代言,这些高关注度带来的压力,似乎都没有在顾艾玲身上留下痕迹。在2月7日预赛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晋级决赛;当记者问到三个项目争夺奖牌会不会压力太大时,她说,“我觉得没什么压力,但会让我感觉比三个项目压力小很多,因为我有三次实现愿望的机会。”;在更早的学霸高考故事里,顾爱玲因为一个突发状况,冒雨一路跑到了考点。不仅考试没有受到影响,她还表现非凡,交出了1.580(满分1.600)的答卷...
这些细节证明了顾爱玲的“大心脏”。“别人家的孩子”顾爱玲是如何拥有如此“大心脏”的,她又是如何一直享受竞技场上的竞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站在第三跳的起点,想想自己所承载的巨大商业价值或者身边的聚光灯,你根本无法承受尝试1620的后果。只有纯洁和爱才能承受这样的决定。就像她自己说的,这是希望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这是她一直希望带给青少年,尤其是女孩的。
所有的比赛都要面对对抗和失败的恐惧。从2021东京奥运会开始,我们对结果和失败的恐惧明显减弱,对奋斗过程和运动乐趣本身的关注增加。但是,顾爱玲的选择和表现,还是给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这种纯粹和爱会让我们在看比赛的时候更加成熟。
顾爱玲的成长起点和才华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但无论什么起点,包括顾爱玲站的第三跳的起点,都有外界赋予的枷锁和内心的忧虑。克服恐惧恐惧,回归爱与专注,对于18岁的顾爱玲来说,是一堂精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