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冬天想防病养生需要避开哪些雷区吗?
但是不要盲目跟风进补,切记不要乱用进补。对于老年人,也要防止“不足以补”。老年人大多身体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弱。突然进补非常容易加重胃肠压力,引起腹胀、恶心等疾病。
第二,避免经常熬夜。冬天熬夜对肾脏的伤害比夏天更大。冬天要“早卧晚睡,一定要等太阳”。冬天白天短,夜晚长,所以人体的阳气较弱,子夜到凌晨零点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弱最冷的时期。早睡早起符合季节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晚上不睡觉,即使身上穿再多的衣服,身体也很难抵御湿气的入侵。
虽然不能保证“日落时休息”,但有一点是你要尽可能在午夜前(11 pm前)入睡。可以躺在床上看一会儿书,聚精会神的听听轻柔舒适的音乐,早日入睡。如果夏天有可能睡六个小时,冬天就应该睡七八个小时。
第三,避免早上起床。对于老年朋友来说,早上要尽量减少早起。这是因为冬天黎明前天气寒冷。如果起得太早,身体的阳气就会受到影响,不符合冬季养生的原则。此外,这一时期血压高、血流慢、夜间血粘度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高发期,尤其是有三大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建议老人早上6 ~ 7点起床,起床不要太用力。他们可以闭上眼睛静坐两三分钟。你应该防止过早外出锻炼,尤其是在雾霾天气强烈的早晨。有晨跑习惯的人可以改在中午锻炼,也可以在室内锻炼。
第四,冬天忌生气躲躲藏藏。因此,在冬季,人们在情绪上也需要掩饰,“淡定从容”,不必随便发火,也不适合过分担忧,以免情绪波动过大,妨碍身体月经的运行,使五脏功能紊乱,甚至损伤身体的阴阳、精气等。
日常生活中要懂得立即调整负面情绪。当出现焦虑、兴奋、焦虑、抑郁时,要尽快恢复自己的心理状态。多吃滋补安神的食物,如红枣、龙眼肉、百合、莲子、小米手机等。多做一些修身养性的事情,看报、下棋、赏花种草、听歌都是不错的选择;多沾点光。比如光天化日之下在房间里把窗帘布拉下来,太阳照在背上。
五、冬季忌养猫很多人把“冬储”理解为冬眠期或冬歇期。立冬后,他们渐渐变成了冬天的猫,平时躲在家里很少出门,玩手机看电视剧打发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我觉得这是为了储存动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冬天要减少健身活动,尤其是气温寒冷的户外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完全不动。动则有阳。适度的活动,会让自己的阳气停止生长,还可以暖身御寒。
冬天锻炼没必要太早,也不要太剧烈。运动负荷不适合大工作量,尽量不要出汗。因为出汗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感觉有点发烧是必要的。太极、八段锦、跑步都是适合冬天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