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应以养生为主。
要养肺,首先要舒服,避免难过。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要主动化解,同时也要有所收敛,以适应秋天万物的萧条。
一般来说,心平气和是最好的润肺方法。肺是呼吸器官,情绪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呼吸。气短不稳不仅加重肺部负担,还会使体内气体外泄,与“秋收”正好相反。所以秋季调养精神很重要。
生活适度,秋高气爽。
秋高气爽,要早睡早起,有利于“秋收”。进入深秋后,天气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日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所以衣物要随天气变化增减,否则会影响身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容易感冒。睡觉的时候要保护好胸背,因为五脏的穴位都集中在背上。如果阴风侵袭,很容易中风。
秋季进补要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肥”的习俗。每到立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开始“吃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理方面,要遵循《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饮食,防止秋燥伤阴。出自《养生之道》
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莲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如果脾胃功能低下,经常出现腹胀、腹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物和药膳,因为它们都是寒凉的,所以你要先调理脾胃功能,等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滋阴食物和药膳。
饮食宜少辛辣,多酸味
秋季饮食注意“少辛辣多酸味”。也就是说,少吃辛辣食物,防止肺火太旺。中医认为,肺火过多会损害肝脏的功能。因此,秋季除了“少辛”之外,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肺火过盛的侵袭。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理,秋季一定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酸味水果有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总之,秋季要多吃酸味食物,这样才能同时达到养肺养肝的目的。
平衡饮食,预防秋燥
传统养生文化认为形以形补形,物以物补。就是补你吃的东西。然后秋天要吃补肺,但是肺的功能太强,容易伤肝。另外,秋天本身就是肺的季节性季节,如果再补充,身体的平衡就会被破坏。
《食粮正要》云:“秋燥,宜食麻以润之,不宜饮寒。”为了缓解“秋燥”,饮食上宜滋阴润肺。甚至有人主张秋天吃糯米阿胶粥(阿胶加糯米),滋阴润燥。
静坐,吐出身心。
早上洗漱完毕,闭上眼睛在室内静坐,合上牙齿36次,然后用舌头在嘴里搅动。当你的口腔充满体液后,吞咽三次。
然后停下来一会儿,慢慢地做一个腹部深呼吸。吸气时,将舌头压在上颚上,用鼻子吸气。
然后慢慢地从嘴里呼出气。呼气时要默念“口四”二字,但不要出声。这样做36次。坚持做这个养生运动,有护肺强身的作用。
也可以双手搓揉,敷在眼睛上3秒钟,重复8次。坚持这项工作,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而且对肝、肺、心都有好处。
秋季经络养生
经络养生和运动养生的核心是一样的。但经络养生的目的是保持经络通畅,纠正脏腑经络功能的失衡。长期坚持会有好处。
具体做法:将双脚浸泡在温水中9分钟;之后按太渊穴、钟山穴各36次;最后深呼吸6次,漱口6次,吞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