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数的基本解释

“象数”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西宫十五年》:“龟,象也;哦,伯爵。物生而有象,象生而有养,养而有数。”《注》:“龟以象言之,以数告之,数象而生,而后居之,故知古凶。”象数是周易固有的。虽然《易经》用的是图像和数字,而不是数字,但是《易经》有很多文字和数字。《易传》认为“象”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者变,象也;大象也喜欢它。”“八卦是大象讲的,大象带着感情说话。”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似万物之情。”象、卦、辞是《周易》的三种形态。“圣贤设卜,观象,讲吉凶。”“圣贤尽其能设象,设卦合其心,尽其言。“(凝聚)数字主要用于占卜、占卜。易经反复强调数字对《易经》的意义,说“数过去者顺,知未来者逆。易,逆数也。”“去天地而依数”,“知极数即占”,“参武变,杂数”和“极数,从而定天下之象。”(引自《衔接》和《说卦》)六十四卦一开始是不用文字解释的,后来用简单的占卜语言写成,而《易传》是俳句,而《项辞》是从象、数的角度解释卦,赋予其哲理。易传的意义来源于象数的变化。象和数是易经的基础,一切变化都是从易经中产生的。后来发展为对图像数的研究。汉代孟茜、方婧、郑玄等人以象数解释《易》,创立了卜筮、纳甲、陈愉、互体等学说大象数学”应运而生,北宋邵雍开创了“先天之学”。《周易》中“象”、“数”的含义不断扩大,演变为包括天文、历法、音乐、道教、养生等在内的复杂的形象数学体系。”象数”本来是包含在“幻数”里的,最早变化的是幻数,纷繁复杂。汉代还很难区分象数和幻数,直到清代才有了一定的界限。一般把象数作为探索宇宙秩序的自然哲学,把幻数作为衡量人事祸福的方法。物体的数量和数学在后世是混在一起的。否定者认为象数学派所说的“象数”偏离了《周易》的本义,误入歧途。支持者认为象数丰富了易学,既符合易经,又符合宇宙原理,是一种实用的科学的宇宙模型。参见“象教”和“象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