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融生平事迹
1,科研:
思路:注重创新,不重复别人做过的研究工作,喜欢选择空白的方向或没有被开垦的课题。因此,其研究和成果大多是填补学术空白的开拓性、创新性成果,对某一学术方向或课题具有一定的基础或里程碑式的示范效应或铺垫作用。
工作总结:主持国家级、省级、局级(含校级)项目、课题近30项,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包括国务院直接批准的国家重大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务院古籍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子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全部属于省政府自然科学项目],四川省政府九五、十五计划。 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成都市科技局应用基础与成果转化科技计划【市政府自然科学项目】和科技惠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人文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学科针灸推拿科学研究开放基金项目。已发表和正在发表的论文超过65,438+000篇(国家公布实施“核心期刊”制度后,均在核心期刊发表,许多论文正在提交SCI全文期刊发表);已授权和申请发明专利数十项;获省、部、学术级奖项十余项;在国内外出版专著、工具书、古籍、教材28部(含合作、参与)。
(1)中国历史文献学方向(包括古籍文献学、辞书学):是一个长期的方向。
①作为早期企业家和核心研究者,参与编写震惊世界图书文学界的《中华大典》:1989 65438+10月,作为核心研究者,参与编写建国以来唯一由国务院直接批准的古代文学国家重大项目《中华大典》试点项目(也是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项目)。还为他起草了工作规则、编制方案、参考书目表、样稿等共计1多万字的学术工作文件,后来作为《大典总纲》编制的主要参考文件(总纲在他起草的细则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修改)。还被北京会议推选为《医药卫生法典》试点项目秘书长(全国只有两人,除李荣外,另一位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郑金生),先后担任《医药法典》学术秘书、副总编和《全科医学理论总部》主编。2009年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中华大典·医药卫生法典·医学通论总指挥部》,这是整个《医药卫生法典》的开篇总指挥部(排名第一),其内容是千百年来一直统领中国医学全局、指引中国医学方向的学科宗旨。也是中国医学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同类专著,是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搜索整理《医道》、《医名》、《医德》、《医患》、《治法》、《医源》等中医文化原文的著作,具有基础性、里程碑式的意义,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认可,产生巨大的影响(详见百度百科。
②填补空白的词典和专著有《中医难字词典》、《讹字研究》、《古今字与异体字》、《中医讹字词典》等5种。早在1975,我就苦干了20多年,终于写出了我国学术史上第一部中医难字专著和字典、第一部中医易错别字专著和字典。早在1986,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版了《中医难词词典》、《中医易错》、《中医针灸快速记忆法》等在国内外都有影响的历史文献和语言的专著和词典,受到了近30家报纸(当时电视等媒体还没有普及)的关注,收到读者来信5000多封。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数百位著名学者的好评。2001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更新转载。其著作《通假字、古今字、分化字研究》(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研究成果)、《中医通假字词典》首次阐明并提出了“古今字”、“分化字”新概念,对两千多年来极其混乱的“古今字”概念进行了界定和定义,得到了相关学术界权威学者的高度评价。此外,几乎与此同时,他与另一位学者提出了“异质妊娠”的概念,并在分化词的分类等其他许多方面提出了论据充分的新理论。这些不仅在人文学科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在医学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应用上也具有重要价值,并被批准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项目。上述研究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省教育厅、省语言学会等奖项一等奖。
本研究方向有以下研究工作和成果:
③早在1981就开始参与邱宗智课题组对重要历史文献《镜月全书》的校勘工作,并于1985受赵指示参与其课题组对全书的校勘和研究。1987年参与整理和整理卫生部重点项目《重要健康教育历史文献》和中国古代最大的健康书籍《尊生八记》(以上两本书均为大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被该社评选为“赠外宾医学书籍整理唯一代表作”,获四川省中医药科技进步1989。李融对后者的深入研究还在继续。
④1993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出版领导小组资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数百厚卷的医学书籍(每卷包含数种医学书籍),也是八五、九五重点出版项目。李荣主持了《针灸经典·铜仁穴》和《把脉求真》的整理任务,并参与出版。
⑤1996,该校梁副校长获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培养基金“针灸推拿学词典编纂”课题,李荣作为第一副主编和全书主编参与了最大的针灸推拿学词典的编纂,具体承担了30万字的《针灸推拿学历史文献与针灸推拿医家》的编写工作,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计划对自己的针灸推拿历史文献和针灸推拿医家进行整理和修订,编纂第一部科学规范的针灸推拿古籍书目。
⑥2002年,清华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承担了科技部基础工作的重大项目“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本草古籍)”,李荣带领其研究生任玉兰(现为医学博士)承担了历史文献《尊生饮食八记》的研究。
⑦2003年,李荣负责的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计划项目“传统文献语言学与汉字信息化研究”,第一次探索中医这一课题方向。
⑧2003-2005年,李参与或主持了以下文献研究工作:1)参与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汉字库(计算机)用字研究》;2)参与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部分中医院校参与的《中医大辞典编纂》论证;3)参与张琦教授负责的四川省教育厅项目“痰饮致病性比较研究”。4)主持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中西医结合防治非典型肺炎汇编》。5)国家十二五规划工具书《中医养生大辞典》副主编。
⑵器官纤维化及慢性病防治研究方向(中医方向或中西医结合方向):长期方向。
计划对多年来中医药(包括针灸)抑制肺纤维化的机制(揭示中医药和针灸拮抗肺纤维化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举一反三,进而延伸到“中医药防治慢性病”这一世界性主题的研究(包括其历史文献研究)...
国内外鲜有学者涉足该方向(在国内外权威科技信息检索单位和数据库做过查新),而李荣带领的研究团队经过10多年的探索,在中药(包括针灸)抑制肺纤维化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方向上,已成为国内外领先的团队。他整合了西部四大名校(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科技大学)的学者,联合攻关。在李荣的带领下,主持了10多项各级系列研究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正在向SCI全文期刊投稿,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
《自然》(2010,2007年7月)两次关注、倡导和呼吁中国的中医和针灸科学。自2004年以来,《自然》杂志已经发表了三篇关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研究论文。关注世界著名科技期刊的前沿动态和导向,基于李荣团队在中医和针灸研究方面的优势,融合这两个趋势,李荣团队的“上皮-间质转化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和针灸拮抗肺纤维化(PF)EMT的分子机制研究”计划诞生了。
他的团队前期对中药和针灸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发现,在调节I/II细胞因子的平衡、调节TGF-β/IFN-γ受体和这两个关键的信号转导通路方面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因此计划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古代中医的原创理论,从研究方向(PF)→理论环节(EMT)→小发现(TGF-β/IFN-γ)重新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项目,以期推进到EMT的深度水平,继续探索中医、针灸抗PF的EMT分子机制,深入揭示中医抗PF的现代生物学基础。研究方案包括以下方法:提取中药和针灸干预的PF实验动物模型不同发育阶段的肺组织,利用肺组织直接检测指标从体内组织中分离纯化上皮细胞,体外培养趋化EMT,达到体外和体内实验相互验证的目的。EMT过程的关键分子(胶原蛋白-1mRNA等。)、蛋白酶-γ芯片、MMP的组织抑制剂(如TIMP-1,2)和FB的细胞外基质(α-SMA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并通过定量PCR验证中医抗该病的EMT调控网络和关键靶点,通过信息融合等方法筛选TGF-SMA。
此外,李荣团队还研究了中药对血管纤维化(动脉硬化)、心脏纤维化等器官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拥有近10项发明专利。
⑶养生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及三大开创性贡献:(1)首次提出并构建了“东方自然养生方法论体系”,以国内外发表的科研项目、系列书籍、论文为支撑;②首次提出五脏养生理论,运用中医五脏理论统一古今养生方药,以科研项目和专著出版为支撑;③首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唾液养生理论,有科研项目和专著出版支持:以上为阶段性研究方向,80、90年代开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已停止,现从事新的养生工作。
早在1987年,李融就参与了卫生部重点项目、重要健康教育历史文献和中国古代最大的养生书《尊生八记》的整理和校勘工作,随后在四川省教育厅立项,再次进行“中国古代最大的养生书《尊生八记》文献研究”。后来又先后主持了科技部重大基础工作项目、中医药科技信息数据库尊圣八记饮服研究、四川省科技厅重点应用项目、中国唾液保健与方法论体系建设研究(省政府自然科学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等。在此基础上,经过十余年系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于上世纪90年代末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了“东方自然养生学”的学术理论和方法论体系,并计划与现有的“自然疗法”一起形成中医学的又一完整体系,在上述系列科研课题的一批研究项目的大力支持下, 在国内外出版多部系列专著,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发表多篇论文,多次获得各级奖项。 在医疗卫生法制建设中具有一定的里程碑和基础性意义(这不同于国际上和学术界一些没有正式科研项目、没有发表研究论文、没有正式政府和学术奖项的“空医疗卫生当局”);同时,李融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了“五脏养生理论”,将古今养生方药与中医五脏理论统一起来,出版了厚达50余万字的《东方自然养生法系列五脏养生方药》。本期首次正式提出并构建了唾液养生理论,出版了国内外最全面、最系统的20多万字的《中国唾液养生丛书》。此外,在养生高等教育方面,李荣还参与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主编的全国统一教材《养生与康复》的编写,以及“十二五”全国中医养生大辞典的编写。《中国唾液保健》和《东方自然保健系列》专著之一李荣,2000年由英国大都会影视公司在中国拍摄,作为中医药文化专题片。同时获得韩国出版社的翻译出版协议书,获得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四川省民俗学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李荣参与的另一部养生历史文献图(四川省教育厅立项研究成果),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学术著作奖,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此外,李融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参与了大型养生学术史文献研究《尊圣八笔记》的前期科研报告。
⑷针灸推拿方向:长期方向。其中,针灸推拿的历史文献研究及抑制器官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已如上,此处略。
5.中医方向:是一个阶段性的方向,2001到2003年进行,现在已经停了。
①“中药谱效关系”的提出和构建。早在2001年初,李荣就和他的博士生严某一起提出了“中药的谱效关系”,并率先在《中国中医药杂志》等多个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了《开创中药的谱效关系》等多篇文章,并在十几个国家部委主办的首届(成都)中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上交换论文。后来中医界提出“中药谱效关系”,大多是在它之后。
②中药新药的开发。在申请了多个品种后,因为国家原局长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多名厅级、处级领导的介入,导致和国家产业一样的环境影响,被迫流产,药物试验停止。
③滴丸的研发。李荣在滴丸研发方面也有实践经验。溶出速度比胶囊更快的滴剂在抢救病人方面具有时间优势,但研制这种制剂的技术和经验在李荣所在的学校是一片空白。这个学校制剂专业的教授曾经问过李荣关于这种剂型的研发经验。
2.教学:
2001年首次创办并讲授博士学位课程《针灸推拿文献学》(1998年试行,同年也是全国首创)。此外,他还为博士生、硕士生、大学生和藏医班讲授《中国古籍文献学》、《针灸医籍选》、《中医文化》。
3、临床:
早在20世纪70年代,她还在上学的时候,就给亲戚朋友开药方,尝试治疗疑难杂症,并初见成效。比如她用地黄汤、熊骨等药物治疗,实际上使那些因慢性肝脏后遗症而长期不能下地行走的女性中老年患者病愈,行走如常。用黄花蒿甲鱼和鳖甲汤进进出出,其实已经让整天不思茶饭、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类似于西医的重度抑郁症)、对中西药物都没有反应的大玩家朋友回归正常;红烧肉豆蔻和诃子去油,竟然让患了很久鸡腹泻的爷爷康复了;服用逍遥散益珍珠母产品,长期患偏头痛的西医医生治愈了...这些都是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期间的治疗方法。此后30多年,他们从未放弃临床实践,坚持临床治疗。先后在四川宜宾、自贡、成都等地就诊(包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仁堂总店等。)并且已经积累了整整一箱病历。
4、研发和业务管理:
90年代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有创办和管理药企的经验,拥有多项中药临床有效方剂发明专利。计划近几年退休后投身市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服务于患者的产品,为拯救患者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贡献余热。
5、绘画、书法和音乐:
从小喜欢画漫画人物,吹竹笛。八九岁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的墙上画了气势磅礴的岳飞,得到了邻居和亲戚的称赞。后师从川南画家吴先生学习绘画,50年代师从四川著名音乐家先生学习音乐。还学习了重庆竹笛演奏家吴其仁先生的演奏风格(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奏《葡萄架下》),笛子抑扬顿挫,悠扬悠远。夏夜门前吹竹笛,街上纳凉的人都听着欣赏,校园里演奏吸引了男女同学来伴奏歌曲。下乡的时候,我当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长,画过大字报(放学后也是这样)。成为医学博士后,由于投入的医术和科研,他练习书画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参加(演奏)了三五场校园文艺晚会,他的书画不时在校园里展出。近年来,我努力学习书画理论、方法和技巧,参加了大量的讲座。积累了几十万帧国内外名师、大师授课的课件,在临池拜过名师,练过文笔。恰逢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单位也需要加强学校,服务社会,于是奉命建立书画研究、创作、教学机构。目前,他们正在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