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生产技术如何确定?

在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和养猪生产的效率,在确定生产工艺时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1)确定生产模式

采取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必须根据当地的经济、气候、能源等综合条件来决定,最终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不能复制硬拷贝不适用的生产模式。比如规模小的集约化养殖,会导致投入高,田地利用率低,从而增加生产成本。同样是集约化饲养,待配种的公猪和母猪可以在同一舍(不同栏)饲养,也可以分舍饲养;母猪可以固定位置饲养,也可以小群体饲养。各类猪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需要根据生产方式确定。

(2)确定生产节奏

生产节奏是指两组泌乳母猪之间的时间间隔(天数)。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使其受孕后及时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保证分娩后形成一定规模的泌乳母猪群,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生产节奏一般为1、2、3、4、7天或10天,具体视猪场规模而定。如年产5万~ 65438+万头商品猪的大型企业,可实行1日或2日制,即每天一批母猪配种、产仔、断奶、仔猪保育、出栏猪;年产1,000 ~ 3万头商品猪的企业多实行7天制;规模较小的养猪场一般采用18天或12天。

(3)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的结构,即猪群的数量、猪舍和猪舍所需的场地数量、饲料量和产品数量,需要根据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表1列出了一个万头猪场的工艺参数。

表10,000商品猪养殖场技术参数

(4)计算猪群的结构

根据猪场规模、生产工艺和生产条件,将生产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在不同阶段形成不同类型的猪,计算各组猪群,形成猪群结构。

以一个年产10000头商品猪的养猪场为例:年总产仔数为1193(产仔数为10,出生到出栏成活率为0.9×0.95×0.98),生产节奏为7天,每周泌乳母猪23头;分娩率95%,发情受胎率80%,哺乳仔猪成活率90%,哺乳仔猪成活率95%,生长育肥猪成活率98%。清管器组结构如表2所示。

表20,000养猪场猪群结构

表20,000养猪场结构(续)-1

(5)猪圈配备

能否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现代化养猪生产,关键在于猪圈和场地配置是否合理。猪圈的类型一般是根据养猪场的大小来划分猪群,需要精确计算场数。计算现场需求的方法如下:

每个饲养组的猪舍群数=猪群数+消毒空舍时间(天)/生产节奏(7天)

每组栏数=每组猪数/每栏饲养量+移动栏数。

每个饲养组的猪圈总数=每组的田块数×猪圈组数。

如果空母猪和怀孕母猪小群体饲养,泌乳母猪网上饲养,消毒时间为7天,万头猪场的场数如表3所示。

表30,000个养猪场,每个饲养组的猪舍配置数量(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