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与格斗谎言与真实——谈柯的《太极头》
近日,“浑源形意太极门掌门人马保国参加民间大赛,30秒内被打倒三次”的新闻登上各大网站头条和热搜。直到今天,马先生在意识清醒后,仍然坚持“功夫应该已经停了,本来可以把对方打个鼻青脸肿的”。
想到了大赛视频中的一个细节:马老师第一次倒地后爬起来,用手指着对手说的话。可能因为录音的原因没听清楚他说的什么,但是从马老师赛后说的话来看,当时大部分也是说了“你干嘛这么用力”或者“你没按套路走”之类的话。
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听别人说孔乙己偷书时对他的描述:
马老师当然是太极拳里的武学大师,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是格斗大师。武术不同于格斗。要知道亚运会的武术项目只是表演赛,不是比赛。所以武术和格斗一样,字面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意思。武术可以说停,可以有各种套路和规则,但格斗只有一个规则,就是击倒对手。
所以,不管你是“偷”还是“偷”,不管你是黑猫还是白猫,不管你出什么招,都要真打。如果高手们还讲究套路和规矩,对不起。为了您的健康和名誉,请远离争斗。
(2)
其实不光是武术高手,观众也要给武术一个正确的定位,这需要和实战区分开来。
很多人借此事件再次批评武术,是因为很多人,包括观众和武术界人士,都没能给武术一个正确的定位。
就像UFC格斗不同于MMA一样,八角笼里嚣张的“嘴炮哥”不也给了梅威瑟在擂台上一顿胖揍吗?
看起来都是拳脚功夫,但是专业不一样,差别很大。就像医生不是万能的,你能让看心脏病的医生治皮肤病吗?
马老师曾说自己打败过MMA冠军。不知道有多少水分,但是如果把一个MMA冠军囚禁在传统武术套路和规则的牢笼里,马老师真的未必打不过他。
老话说,隔行如隔山。
不同的行业,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一场比赛是不合适的。
(3)
当然,我不是说武术只是观赏性的。
武术招式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组合拳”。都说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门派繁多。其实根据自己对武术的理解,发明了很多不同的“组合拳”。
这些“组合拳”有用吗?
我觉得有用,但是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
金庸曾有一句名言:“天下武功无敌,唯快不破。以力取胜者必降,以力取胜者累死。”
意思是:世界上任何武术都有自己的缺点,再好的防守也有破解的方法。只要意识、进攻、防守、反应的速度远高于对方,必然轻松!
这句话揭示了武术的一个核心要素,那就是速度。
当然,我觉得这里还需要补充一点,就是实力。
其实速度和力量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除了少数极端的例子,大部分人速度都很快,力量也不会弱。因为,无论速度还是力量,其实都必须建立在过硬的身体素质之上——这也是武术的“组合拳”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
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来保证,就不会有爆发力、更不用说速度和力量。没有体能,再好的招式,招式都是慢的——打不到人,没有力量——打不到人。
换句话说,一个强壮、快速、强大的格斗小白,在实战中使用王八拳,也能打败脆弱的武林高手。
更何况如今的马老师年近七旬,能有多大的速度和力气可想而知。
所以,不仅仅是中国武术,还有格斗中的组合拳。慢了就成了作秀。
此外,炫耀性表演游戏并不是武术独有的。可以看看WWE(World?摔跤?娱乐)摔跤比赛,也必须赏心悦目。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想拿武术和其他格斗比,你得找两个身体素质差不多的人。像拳击、摔跤等正规格斗比赛,都有重量等级。找一个重量级冠军和一个羽量级摔跤手打一场,说拳击比摔跤差,是不合适的。同理,也不宜找一个老弱病残或“白切鸡”与肌肉男竞争。指望一个70岁的老人能像UFC选手一样激烈地战斗,是一种幻想,也是一种强烈的意志。
中国的武术人,还有其他搏击流派的人,都想在搏击场上扬名立万,先锻炼身体素质吧。这里说的身体素质,需要的是禁欲主义,而不是养生。
当然,大叔大妈练武强身健体是好的,吹牛打架就不好了。
(4)
马老师觉得自己会玩,有点自吹自擂。这其实很常见。谁不吹嘘一些牛?
但是吹牛吹了半天,周围的人也都同意,长此以往,马老师可能真的觉得自己能打了。所以,不光是吹牛,你真的要在行动上和别人斗,这一斗就露馅了。
马先生被KO的视频中还有一个细节:马先生倒地昏迷时,周围有很多人。在第一时间——真的是第一时间,它应该已经做好准备,等着马先生倒地。
这个细节反映了一个问题。其实周围的人很多,或者说大部分人都知道马老师肯定会被KO,但是想必在比赛之前,很少有人哄他。
一大群人在等着看马老师出丑,赛后嘲笑他是跳梁小丑,可这戏不是你开的吗?
这场景和皇帝的新装多么相似。
我父亲认识一个大学校长,不是中文专业,但是喜欢写诗。虽然它的水平没有韩复渠的《明胡夫》和《泰山赋》那么可笑,但也好不了多少。但他自己却陶醉其中,每次有新作就发朋友圈。因为地位高,很多人喜欢,有的还会留言“好诗”。长此以往,他自信心爆棚,自费印了一本诗集发给大家,依然收到好评。但我觉得背后肯定有人没心没肺。
《皇帝的新装》看似荒诞,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谁都知道皇帝没有新衣服,只有他相信自己穿的是新衣服,面对批评,他会指着对方反驳:“老子的衣服好看!”"
2017年,一部名为《假上尉》的电影上映,讲述了一个德国逃兵,不满20岁的威利·希律(Willy Herod)在德国战败前夕,穿上上尉军官制服,变身为希律上尉的故事。从一开始,他就因为穿上队长的制服而感受到了尊重和被需要,他欣然接受了这个新身份,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无法自拔。从死亡中逃脱出来的受惊的小鸟,变成了权力无法解脱的恶魔,甚至屠杀了数百名俘虏,并以“抵抗不断扩大的失败主义,继续为德国而战”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这个故事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荒诞,让人不禁好奇一个骗子怎么可以如此肆无忌惮。
但实际上,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假船长”威利·希律是真实存在的。
也许,就像“很多人的话毁了骨头”,对别人说多了诋毁就会变成“真”,对自己说多了谎言就会信以为真。因此,皇帝们会穿上“新衣服”,堂而皇之地走到街上。
(5)
关于马老师的对抗,我在随后的报道中了解到,起初马老师的对手是一位年龄相仿的武术高手,但他因故临时退赛,换了对手,才把马老师推到这种尴尬的境地——师傅太大意了!
我想,在之前与马先生的打斗中,马先生在最后一刻果断报警,避免了危险。或许马先生还有点自知之明。
不过,考虑到他的说辞,我还是怀疑他是否知道自己是裸体的。
也许只有他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