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白居易中唐诗中的风云人物。
晚年,白居易为少府太子做官。他以谥号出生,被称为白父和白文公。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要及时写,歌诗要为物写。他写了许多感叹时代、反映人民疾苦的诗,对后世影响很大。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诗人。
元和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为得罪了有权有势的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成了一个好佛。他一生写了很多诗,其中讽喻诗最为著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会解释的老太婆。在叙事诗中,琵琶行和长恨歌非常有名。
白居易是贞元二十六年二十九岁的秀才。他先后担任过省校书记、校书郎、副将、翰林学士。元和在位期间,留下他收拾残局,写了不少讽喻诗,令达官贵人咬牙切齿,悲痛变色。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四十四岁时,宰相吴和钦差大臣钟诚裴度遇刺身亡,吴当场死亡,裴度身负重伤。对于这么大的事件,当时当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都保持冷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很生气,为了法纪,他敦促当局严令缉拿凶手。但掌权者非但不称赞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的官员,在谏臣面前谈论国事是擅闯的行为。所以他被贬为州刺史。
宦降江州,对白居易打击很大。他说,他的烦恼和快乐在表面上消除了,他的是非在胸中消除了。他早期的佛教和道教思想不断发展。三年后,在好友崔群的帮助下,升任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在长安猝死,他继位。穆宗喜欢他的才能,把他召回长安。先后在我系做过外交部长,主管学科和嘉宾的博士,书中的舍人。但当时朝鲜一片混乱,大臣争权夺利,内斗不断;穆宗在政治上懒惰,不听劝告。于是催放,长庆二年任命穆宗为杭州刺史,杭州期满后任命苏州刺史。晚年被太子客分为东都。七十岁的官员。毕竟,他是一个有所成就并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这时,有些诗词还是透露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他依然勤于政事,做了很多好事,比如疏通了李泌开凿的六口井,解决了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起长堤蓄水灌溉田地,还写了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头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排水。这就是著名的白堤。
闲适诗和讽刺诗是特别受重视的两种诗。两者都有写实、低俗、勤俭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大相径庭。讽刺诗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为目标,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写得比较得意;闲适诗意在独立、自得、和谐,玩味性情,从而表现出一种淡泊、平和、闲适的心境。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和创作,突出强调通俗性和现实主义,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明确指出写诗的标准是:其质径,欲见者易辨;他的话直截了当,想听的人都深以为戒;它的事是有核的、真实的,所以采用它的人可以传信;它的身体光滑流畅,可以在音乐和歌曲中播放。
在这里,质与径、直与精辟、芯与实、顺与顺分别强调语言要浅显通俗,论点要直白露骨,文笔要绝伪纯粹,形式要通顺流畅,具有歌谣的色彩。换句话说,诗歌必须真实可信,通俗易懂,易于传唱,才能被认为是极致。在余元久的书中,他明确地说:仆人以帮助两者为目的,他们尽力而为。永远服务的是道,发明的是诗。称之为讽刺诗,也是志在助人;叫闲适诗,也是向善的意思。
由此可见,在白居易的讽刺、闲适、感伤、杂律四种诗中,前两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们体现了他一贯的既济又善之道。他的诗歌思想主要建立在早期讽刺诗的基础上。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广为流传,从宫廷到民间,名声远播新疆、朝鲜、日本。白居易的诗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很大。晚唐的皮日休,宋代的吴,清代的黄遵宪,都受到白居易诗歌的启发。白居易的诗在日本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他的诗经常被日本古典小说引用。可以说,白居易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