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不是没有痛苦,只是你的痛苦不一样。
或许是从小就被养育者排斥,多次忽略了“亲密”和“依赖”的需求。回避亲密关系的认知是扭曲和矛盾的。因为依赖是天性,生活环境不认可这种天性。让他们对这种自然需求产生怀疑。
这种怀疑一直保留到成年后的亲密关系,表现出想要接近爱人内心的欲望,拒绝亲密。总是矛盾的。会忽冷忽热,悬崖会崩裂。
一般人不懂回避就很难理解他们的感受。经常感觉被冷落被拒绝,时间久了会心灰意冷。正常的亲密关系很难维持,更不用说甜蜜的爱。
关于如何改变,也是从根源上。当你想要亲密或者感到窒息的时候,勇敢的把这种感觉明确的告诉对方,而不是被动的回避。回避的另一半也需要配合“治疗”,也就是说,在避免过分热情和充满幻想的时候,告诉TA我很好,但是有缺点。在避免放大缺点的批评时,说明我有缺点但有信心解决问题。
所以对待回避,要教育熊海子,循序渐进引导TA,多角度正确看待问题。逃避解决不了问题。而改变固有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需要你的伴侣的爱和耐心。也需要避免信任,勇气。
不避就不用攻击他们。真正的回避型(注意不是所有的突然分手都是回避型)并不是说要伤害你,吊死你。你感受不到他们内心的痛苦,就像你的痛苦他们很难理解一样。
如果伴侣真的患了回避症而不自知,或者伴侣无法深刻理解回避的脑回路,那么你们越早分手越好。
如果你避免了想要改变的想法,而你的另一半有足够的内在力量引导TA,你们可以尝试在一起。虽然很难,但是没有一段感情是容易的。只有长大了,才能肩负起一段感情。一段长久的感情,至少需要一个人成熟稳重。
PS:我咨询回避问题这么久,深知恐惧回避型的恐惧、焦虑、紧张。
很多人说逃避真的不好,他给自己带来这样的痛苦。但我想明确一点,回避是一种自我保护策略。如果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下成长,可能会像《勇敢去爱》里的你一样去面对!
不接受就不要勉强自己,为了爱牺牲自己。爱一个人的前提永远是先爱自己,在精力充沛的时候再去付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