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子同治简》——关于贞观之治的思考

读了一段时间的《子同治鉴》,我渐渐发现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即在这件事上是合适的,在其他事上也是有道理的。这就是类比思维出现的原因。

贞观之治之所以出现在这个盛世,与唐太宗和方、卫慧、杜如晦、王爵等大臣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当然,具体的政策措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我只想对唐太宗和朝臣的一次谈话发表一点拙见。在其中,我发现了治理国家和治理个人健康的异同。

君主和大臣们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时,唐太宗并没有同意大臣的要求,颁布严令禁止,而是抓住本质,在自己身上进行反思和讨论。他认为重税造成人民生活难以维持,被迫犯罪,而重税则是君主的傲慢和放纵私欲造成的。

然后接着说,一个国家如果民不聊生,民不聊生,国家就会有危险,国有危君也很难自保。所以唐太宗自己也不敢放纵欲望。

看了这个,觉得很有道理,不禁想:个人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没有管理一个国家的能力和福气,却操纵着我们的内脏(心、肝、脾、肺、肾)。难道我们不用努力去管理和同情他们吗?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不断的夜生活,无节制的使用手机,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其实就是唐太宗所说的放纵自己的欲望,但后果不是由人民和国家君主来承担,而是由他自己的身体状况来承担。喝酒抽烟——肺肝承担后果,无节制看电子产品——眼睛承担后果,长时间熬夜——各种疾病等着你。

在一个国家,外部威胁不是最致命的关键。内部的不团结和问题是最致命的。说到个人,来自外界的挑战和虚弱多病的身体比起来算不了什么。换句话说,一个身心健康、平衡、和谐、统一的人,在面对外界压力时,一定会变得更加勇敢和自立。

总之,如果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没有自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那么不好的后果一定会卷土重来,而承担后果的是你自己的健康(确切的说是你的内脏是有活力的)。所以,大到君臣,小到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应该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大学里“从皇帝到庶人,一个人以修身为本”的道理。* * *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