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诗人、诗歌等。论辽代的养生。

辽诗现存作品仅70余部,作者均为契丹汉族。其中契丹诗人的作品最能体现辽诗的特色。契丹诗人多为君主、皇族、后妃,因为他们较早有机会接触中国文化。

辽代第一位著名的契丹诗人是耶律碧。他博览群书,向往中国文化。海上有一首现存的诗:

山头压倒山头,山头无力。羞于见家乡人,从此出国。

“山”是契丹小字,意为“可汗”,与汉字“山”相近。《翻山越岭》实际上是关于皇太后厉德光的故事,尽管她有一个王子,但还是被抛弃了。这是齐与中国结合的典型例子。诗人利用汉字“山”的形象与契丹语“汗”的含义的重合,使这首诗既有生动的意象,又有深刻的隐喻意义,所以后人称赞它是“情字短意长,深得合风之旨。”(赵翼《二十二史注》卷二七)

契丹女诗人萧观音和萧瑟瑟的成就也相当可观。萧观音的诗歌种类繁多,既有豪迈俊朗的诗歌,颇具北方豪迈之气,也有委婉深邃的作品。前者如《胡夫·戴琳志》:

威风万里压南浜,向东可转鸭绿江。鬼怪神勇,教虎不投降。

粗怪崛起,气势非凡。后者如“怀旧”:

宫中只数赵妆,雨毁汉王。才认识一个月,就看到燕子进了昭阳。

通过吟诵历史,我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深刻而微妙的。她还创作了《回词》十首,该词以感情深厚、意象细腻著称。萧涩涩的诗充满了政治见解,现存的讽刺歌曲和咏史诗都是对国家政治事务的讽刺。前者说:

“不揭xi的黑暗红尘,不伤外国人的敬畏有多难。不如堵住邪路,选个贤臣,且须待俸禄,敢劝壮士捐,好卧寒北眠。”

这首诗指出了国家面临的危机,并规劝朝廷下大力气治理国家。后者用史实讽刺朝廷黑暗,大厦必倒。两首诗都有点过于直白,但情感激烈,风格奔放。诗以骚体写成,句式高低不平,力度很强。

契丹人的诗歌中,《醉义之歌》是最长最典型的一首。这首诗是一位“寺主”写的,作者是个和尚。原诗是用契丹语写的,后来在元初由卢野·楚才翻译成中文。如今,它被保存在楚材的《湛然居士文集》中,翻译了65,438+020句。这首诗从重阳节饮酒开始,从多方面表达了对生活的感受,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我爱南村农夫,山川溪流隐而不露。旧病尤甜暗,古风犹远。喧嚣避免了岩石山麓的幽静,闲云水岸。"

也表明了愿意用佛道来解决人生的烦恼:

“问你什么徒赏,这低他算什么高。幻影日出谋变,云峰难立。这也是生意上的事,但是大海吞噬羽毛。梦里的蝴蝶不是假的,庄周绝不是真的。"

由于论述繁多,艺术感染力有所减弱,但全诗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是廖诗歌中最好的长线条。原诗虽以契丹文写成,但使用了许多属于中国文化的典故,是古代诗歌中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生动例证。

相比之下,汉人在辽诗方面的创作成就并不大,但偶有佳作。比如赵延寿的《失题》:

空中吹来黄沙,云重雪满城郊。水探回到帐中,射出鹰箭,用弓复制。鸟饥霜果啄,马都沙河渴跑。占领高原肥沃的草原,晚上生火破林顶。

写北方风光,简单直白,能体现北方民族的本色。

辽诗作品虽不多,但既表现了契丹人的民族性格和社会生活,又反映了他们对汉化的逐渐接受,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