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这七个“行气穴”专治各种不开心!养生疏肝健脾

“药王”孙思邈曾在《明经》中提到养生秘诀:“晨不上火,夜不饮酒”。生气是一种病,经常生气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首先对肝不好,肝主气的排出,肝有病气,整个五脏气血运行就会失衡。

无论是发脾气还是生闷气,都是在给肝脏充气。如果肝脏装不下这么多的气,就会在体内到处乱跑:容易形成结节,给患者埋下祸根。

女性更娇气,担心更多,思考更多,更容易生气和抑郁,甚至经常失眠,会导致肝损伤。所以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积极乐观,不要杞人忧天,防止肝火萌动或肝郁气滞。快乐是对肝脏最大的维护。

当我们脾气暴躁、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用以下七个“散气穴”来顺气,散掉心中的郁闷,舒缓情绪,对养肝也是有好处的。

七个“传气穴”

1.焦孙穴

取穴:将耳廓向前折叠,耳翼尖端所指发际线即为眼角太阳穴所在位置。

按指腹3±5秒,反复,每次按65438±0.2分钟。脚太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是非常重要的“传气穴”。按压它可以缓解压力,对焦虑、生气后有胁痛、乳房胀痛的人更有好处。

2.寺庙

取穴:额头两侧,外眼角延长线上方,用手触摸凹陷处(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处凹陷处)。

将拇指或手指放在两个太阳穴上,以圆周运动的方式轻轻旋转30秒。每天按摩太阳穴可以提神醒脑,缓解疲劳,缓解神经紧张,缓解头痛。

3.风池穴

取穴:位于后颈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双手扣在脑后,大拇指正好在风池穴处摩擦,从左到右,时间可长可短。如果你觉得更舒服,就揉一会儿。如果擦一会儿就觉得头晕,那就少擦一会儿,力度要适中。按此穴有明目、提神、缓解疲劳、紧张或焦虑的作用。

4.钟山角

取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平于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上火后,可以在钟山穴上划下约100次,可以起到顺气的作用。按摩此穴有安神、扩胸、除烦的作用。

5.肩井穴

取穴:肩部,乳房前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处。

按摩时,用拇指腹轻轻按压穴位,每次按压5秒,休息3秒。生气的时候可以向下中风100次,可以顺气,对健康有很好的作用。同时,用拳头打肩颈也有助于缓解颈部疲劳。

6.太冲穴

取穴:位于足背,跖骨1、2之间,跖骨关节前凹陷处(足趾1、2后方)。

太冲穴是肝经本身非常著名的“化气穴”。用左手拇指或指腹按揉右太冲穴1分钟,以按揉时有酸痛感为宜。按揉右侧太冲穴后,按揉左侧太冲穴1分钟。这一点对生气抑郁的人有很好的舒缓作用。

7.足三里

取穴:小腿前外侧,小腿鼻点下3寸,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足三里不仅有助于调理脾胃,对心悸、失眠、神经衰弱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当你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时,经常按摩这些“散气穴”,可以疏肝解郁,让身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