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方丈可以结婚吗?
道士可以结婚吗?相信很多道友和同修都有自己的看法。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道教是如何看待婚姻的?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以道教为最高信仰,以阴阳五行为基本理论。关于婚姻观,道教并不反对结婚成家,这与阴阳学说有很大关系。通过对道家阴阳平衡理论的解读,不难看出道家对婚姻持肯定态度。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也认为,如果没有婚姻关系,必然导致“阴阳不接,此为世绝。”被道家奉为养生权威的彭祖,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本能,认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
而且很多道家书籍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男女室是很大的关系。独阳不生,独阴不成功,人性不可废。”再次,道教对婚姻持肯定态度。
同时,要想修仙,先修人性。婚姻也是需要说教的。试想道士不结婚,躲在山里。长此以往谁来说教?!
正统弟子能结婚生子是有很多原因的。但必须注意的是,相同的信仰和价值取向是道教婚姻的基础。
道士在学习儒家经典时,要清楚其中的异与俗。如果她们嫁给世俗中平庸的人,很可能会混迹于浊世,堵塞了道学,蒙蔽了学道的信心,消磨了修道的毅力。如果两个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道家修行与世俗生活的落差,不利于维持家庭的和谐与幸福。所以道教提倡夫妻同道,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而且,如果婚后双方仍能坚持道教,学习道教,那么在家里也能大有作为,夫妻携手蓬莱。
道教婚礼
道教婚礼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与台湾省隔台湾省海峡相望,北邻浙江,西邻江西,南接广东。群山环海,海岸曲折,港湾岛屿众多。全省有1400个鸟岛,数量仅次于浙江。多山地丘陵,可分为闽西、闽中、沿海平原。主要的山脉是武夷山和戴云山。岷江是中国最重要的河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秋季台风多,年降水量约1500mm。我个人认为,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对福建文化的影响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具有山地地理环境导致的内陆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它具有由临海港湾众多的地理环境所导致的海洋文化特征。
(一)内陆文化的特点。福建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自古有“东南山国”之称。西北有武夷山,东北有太姥山,西南有博平山,中间有九峰山和戴云山。古代外省进入福建主要通过仙霞关、苏关、崇安分水关、福鼎分水关、诏安分水关。这五关进入福建,这些地方都很危险,所以进入福建不容易。史书记载“福建路比四川路难走”。再者,从福建人口聚集地来看,流域人口密集,如浦城、武夷山、建瓯、邵武、顺昌、尤溪、三明、永安、长汀、上杭、漳平、德化、华安、古田、屏南。所以这样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古代福建的交通拥堵,不同地区的人们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主要影响文化如下:1。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唐中后期以前),福建文化落后于北方。福建位于东南,古代是蛮荒之地。落后的交通使中原文化很难传到福建,而福建和越南的土著相对落后。同时,福建相对隔绝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不同方言的形成,而不同的方言又不利于人们的口语交流和文化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福建是移民大省。晋南朝、初唐、晚唐五代、宋末明清之际,大量北方移民涌入福建。与当地土著不同程度的融合,加上省内外交通不便,形成了福建不同的方言区,如福建东方方言区、兴化方言区、闽南语区、闽北方言区、闽南语区等。在不同的方言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信仰。比如闽东方言区信仰建水夫人和五帝;兴化方言区信仰妈祖;闽北方言区信仰古佛;福建客家方言区信仰定光古佛。不同的民间信仰也造就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比如有莆仙戏、高甲戏、湘剧等。福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山,适宜蚊虫生长。蛇很多,古代先民对蛇有敬畏和崇拜,从而形成了蛇的图腾。在古代,干柱式建筑的使用也与这种气候有关。按河流分布,福建文化可分为闽江流域、木兰江流域、晋江流域三大文化圈。所以福建文化本身就有很强的小地域色彩。2.许多中原古文化在福建得到了完整的保存。福建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词。有些古汉语常用词在普通话中已不再使用或使用较少,但在福建方言中却被保留下来,仍在使用,仍有其生命力。比如,古代汉语的“丁”,也就是现代汉语的锅,在福建方言中仍然清晰可辨,古代汉语的“脸”,也就是现代汉语的脸,也非常容易分辨。在福建的很多村落,都有群居的传统。同居的传统最初起源于北方,但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这一传统在北方逐渐消失。它保存在南方的福建。主要原因是这样的:北方移民在南下途中利用宗族克服种种困难;利用宗族反抗当地原住民;不同时期的移民利用宗族争夺生存空间和政治利益;多山的地理环境容易形成一个人聚居的村落。形成完整的理学体系。儒学是理学的源头之一,汉代以后随着南迁传入福建。宋代,以朱为代表的福建学派对佛、道、儒进行了改造,构建了完整的理学体系。民俗中保存了大量的中原古俗。两晋南北朝以后,中原民俗传入福建,但由于交通不便,群居,保存得相当完整。比如现在福建的端午、重阳节、寒食节,很多都是北方传入的。
(2)海洋文化的特征。福建沿海为基岩海岸,海岸线漫长曲折,长达3051.02km,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省,海岸线蜿蜒率为1:5.7,居全国第一。群山一直延伸到海边,形成了曲折的海岸和众多的港湾。全省大小港口125个,其中较大较重要的港口从北到南依次为沙城港、福宁湾、三沙湾、罗源湾、福州港、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港、金门湾、东山湾。沙城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东山港是福建省的六大深水港。福建的港湾一般比较深,两边是半岛和岬角,形成“大口小腹”的局面,风小浪弱,不结冰,淤积少,港湾面积大,掩护条件好。一个天然良港的优越地理环境,再加上“八山一水一分田”不适合农耕的内陆环境,让沿海居民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西晋:闽江、晋江流域航运已相当大,造船业发达,出现了“八槽船”的水密舱技术。隋唐:北方海运到日本、朝鲜,南方海运到东南亚国家。宋元:泉州成为“东方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明:漳州月港越来越繁荣。这些海外贸易的发展反映在福建浓厚的海洋文化中。
1,利润的价值。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在末,重在末”的观念根深蒂固。然而,由于海外贸易和商业的繁荣,福建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宋代刘克庄指出泉州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社会,“唯富金而不诗”。明朝以后,进一步加强。李贽叹道:“人情世故也是最好的。”商业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2.冒险的性格。古代航海和海外贸易几乎是一场生命的赌博,非常危险。航海面临的是惊涛骇浪,船只随时可能被大海吞噬。所以水兵往往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这让他们在心理上能够面对各种艰难的挑战,敢于冒险。比如全南人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努力”,尤其是晋江、石狮的商人,他们崇尚“年轻人不努力,老年人没有名声”,“输了人,就输了红薯面”,“争钱”,“三分本事,七分胆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冒险的性格在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3.无视道德准则。在沿海家庭,由于男性经常外出经商谋生,女性逐渐突破伦理道德的束缚,走出家门。在中国,节俭是传统伦理道德的美德,但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在泉州却成了耻贫扬富的时尚。服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泉州惠安解放前的服饰,叫“封建头,民主肚;省衣废裤”很能说明问题。
4.开放集成的特点。随着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宋元时期的福建东南沿海地区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尤其是泉州。宋元时期,除了传统的道教、佛教、自然崇拜、祖先和鬼神之外,还有从国外传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聂斯脱里教、天主教方济各会、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泉州成为“宗教博物馆”,与其融合精神密不可分。
5.爱国主义精神。福建人刚强好斗的性格与原始宗族意识密切相关。明清时期的闽南,经常发生村斗。暂且不去深究战斗的起因,但似乎可以看出,近代面对外敌入侵,能够奋起反击,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正是这种不甘的性格。如在闽南文化区,家军抗击倭寇,成功收复台湾省,近代、黄、韩希祺、等数十位华侨为家乡捐款。又如闽北文化区受朱思想影响,闽北士人注重贞节。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崇尚荣誉和忠诚,反对和谈。但近代以来,福州文化区涌现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等一批仁人志士,他们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质谱写了一系列爱国篇章。
总之,福建凭借其依山面海的独特地理环境,具有鲜明的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色彩。
说到婚姻,在道教中,有一句话叫“月下老人注定敬神”;有“和谐二仙”掌管夫妻和谐;由“红鸾天禧邢俊”负责喜事,共同庆祝,代表结婚信号和喜结连理。同时道教的太阴帝,也就是月神,“月宫磷满,星妙,果妙,月圣”也管理着人们的婚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