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记——个人成长札记

对自己的影响: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要求,制定每日计划,坚决完成。

一个是早起。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绝不赖床。

第二种是坐着不动。每天静坐半小时,也就是一个小时。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天天浮躁,被事务牵着鼻子走。

第三是学习。每天读十页经典,十页史书。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会改变。在你读完之前,不要碰下一本书。

第四是要谨慎。时刻警惕不乱说话,句句小心。

第五是养生、省力、戒食。禁欲就是戒欲,说白了就是戒房事。少吃,适量。这是一种保持健康的方法。

第六,茶余饭后每篇日记我都会讲一个。就是记笔记,找个本子,起个名字,叫茶话会,记朋友聊天时聊的各种有启发性的东西。不能白聊。

第七,每个月要写几篇文章和诗,有固定的任务。

八是练字。每天早饭后写半小时。

二:多读书,多向别人学习。

“学古者,多读书;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学习,你会发现更多的例子。

在儒家精神世界崩溃的前夜,出现了最后一个精神偶像曾国藩,仿佛是儒家的绝路,一个长寿老人。传统的人格美集中在曾国藩身上,在风雨飘摇的末世里做告别演出,华丽而悲凉。

曾国藩的功德和见解都做到了。就功勋而言,他从秀才做起,建立军队,带领狼群,拯救了被彻底毁灭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大清王朝的寿命又延长了60年,并非无足轻重。就立德而言,他始终以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近乎纯粹。50年后,他先后称雄中国两大伟人蒋介石和毛泽东,并把他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说到立说,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学者,他践行理学,成为学者,成就斐然。他留下了一部百万字的全集,其博大精深可以让学者们跌宕一生,他的《家语录》即使在今天也让普通人受益匪浅。

曾国藩的成功证明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可以部分抵消儒家思想“空洞无用”的指责。曾国藩一生的成就,都是在传统文化的支撑下完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人民是同胞,事物也是如此。一般指恋人和万物。宋章载《明希》中的博大胸怀,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中奋斗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自反真诚的认知传统,使他能够从前辈、从别人、从自己身上汲取智慧和经验,处理复杂的事情有很大的余量。对天真诚,对人忠恕的道德原则,使他能够堂堂正正,不纠缠于低级趣味,接受人的细垢,成为大德,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制服人,吸收人,使英雄为我们效力,最终成就大事。

曾国藩身上的儒家精神,是充满活力的,是坚韧的,是宽容的。不像那些愚蠢浅薄的官僚,他掌握了儒家的真正精神。他说:“学古者,多读书;如果你今天学习,你会发现更多的例子。”“不要说大话,不要虚名,不要驱虚向物,不要夸夸其谈。“所以,在清朝,他是第一个平等对待外国人的士大夫。他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西学东渐的先河。在当时的氛围下,没有大眼睛和广博的知识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后来,学贯中西的著名史学家陈在总结自己的学术思想时自言自语地说:“一生以古为鉴,思想局限于咸丰同治之世,议论几乎在增香乡张南皮之间。“这说明他是曾国藩的学术传人。

曾国藩做官很成功。善进退,一生出相。没有大的挫折。在传统官场很少见到这样的成功。曾国藩忠君孝。对于兄弟,彼此没有芥蒂。夫妻之间,互敬如宾,感情深厚。对于孩子,他和蔼又严厉,能尊重孩子的人格,在教育孩子时总是以鼓励为主,没有传统父母那种居高临下、不平等的作风。曾家世世代代至今人才辈出,与他良好的家风有直接关系。因此,他被誉为“古今完人”,“功胜周公、孔孟,名垂千古。”

当然,曾国藩的一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失败的。他就是白天的夸父,大海的精卫,天空的女娲。然而,在他的暮年,他突然发现,自己一生的奋斗,竟然像是拔剑溺水,根本影响不了水的东流。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圣人。但他遵循圣人之道,刻苦钻研,苦心经营,却没有达到“为天地立心,为百姓立命,续前事不忘,万世开太平”的理想。他一手无法挽回传统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强大颓势。他未能实现拯救旧世界的真理,也未能实现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阐明世界造福全民,创造和平世界的理想。相反,他看着中国不断走向陈箓,却无能为力。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腐朽政权的失败。无论如何,曾国藩一生都在捍卫和守护他所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一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性。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的精神旅途上,竖起了一座让人不得不敬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