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的相关问题

周边国家韩国和日本也加大了对本土医学——韩医和中医的投入,意欲成为“21世纪个体医疗的中心国家”。韩医和中医虽然起源于中医,但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体质研究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医学期刊上频繁发表论文,扩大了国际影响。然而,我国的体质研究仍在单打独斗,王琦甚至还欠着钱做研究。专家担心,中国中医体质研究会又将出现端午节归属之争。

东方传统医学的新方法研究

中医体质研究:用新方法研究东方传统医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30年前开始对中医体质产生兴趣。几千年的中医,对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很多描述——体质。如果这样对人进行分类,就可以建立一个适合大规模人群看病和预防疾病的模型。先明确体质的类型,再与疾病挂钩,根据哪类人群易患哪类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然而,中国中医古籍对体质的描述并未形成理论体系,不便于临床应用。”王琦说。到了现代,很多中医都想按照这个思路去研究,但是都不成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实验室的调查,中医药领域以往的体质类型研究缺乏方法学支持,缺乏准确、可重复的信息和数据,缺乏标准制定的相关要素,因此分类虽多,但难以标准化。

王琦决定用西方常用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人的体质。他带领课题组采用国际先进的研究个体差异的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为人群体质研究提供分子生物学解释。经过30年对我国21948例中医体质分类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了我国不同体质类型、年龄、性别、地域人群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掌握了各种体质易患的疾病。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将中国人分为九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A型)、气虚质(B型)、阳虚质(C型)、阴虚质(D型)、痰湿质(E型)、湿热质(F型)、血瘀质(G型)、气滞质(H型)和内在质(I型)。

这项研究被列入国家973计划,研究成果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4月,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定了国内首个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已被中华医学会认可为标准,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我们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调查论证。所以体质虽然研究的是中医的内容,但在国际上是可以被认可的。”课题组组长王琦说。王琦举例说,我们发现阳虚、阴虚、痰湿和平和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阳虚状态下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表达下调,为阳虚冷不耐受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解释,也为人群的客观分类提供了生物学依据。有人评论说,王琦的研究用西方的表达方式来讲述中医的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多年前提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个体化诊疗,但世界医学界未能找到办法。看到中医体质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一批学者认为:“我们西医才刚刚开始考虑这个问题...而王琦教授首创的中医体质可用于疾病的干预、预防和治疗,将有益于全球公共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医体质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了研究方向。

日韩各有侧重。

但东南亚一些国家加大了对体质研究的投入,对中国形成了挑战。四象医学是韩国唯一的民族医学。它根据人体阴阳含量把人分为四类,和中国的体质差不多。其理论来源于中医灵枢田童。2006年,韩国医学研究院启动了物理医学研究计划,即李济马计划。到目前为止,它已经在物理研究方面投入了6600万元,并计划将投入增加到6亿元。其目标是使韩国“四象药”在2065,438+05年占据全球替代医学领域的65,438+00%。目前,李吉马已经建立了体质信息库,开发了体质诊疗仪,研究了体质的生物学特性。韩国医学研究院希望通过这一计划,使韩国“成为21世纪的个人保健中心国家”和“世界一流的医疗保健服务国家”。日本也建立了自己的物理医学体系。1950成立日本生理研究所,2008年成立无病分析应用系,构建无病预防医学体系。2003年,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日本电气公司的联合研究小组从基因信息的个体差异入手,开发出可以预测药物疗效的系统,帮助患者获得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个体化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日本也是幼儿体质研究数据最全面的国家,积累了100多年的幼儿体质研究数据。

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令人尴尬

国内对中医体质的研究不多,王琦的研究群体是国内最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的认可。然而,他们的处境非常尴尬。王琦的研究小组在30年里花费了不到500万元。“因为很多科研经费没有到位,我们还欠着几十万元。”王琦说。目前很多国家都想获得国际认可,抓住机会在体质研究上取得优势地位。王琦说,地位的确立取决于在世界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平台,课题组无法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本土研究和实验。“现在我们有许多课题,我们本可以产生成果并在世界权威杂志上发表。但正是因为这个限制,所以无法完成。”王琦担心在国际舞台上被日韩取代。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研究组组长陈麒光认为,日韩两国都有国家支持,都做了长期规划。我们国家是孤军奋战,没有体系,没有完整的计划。陈麒光说:“中医药是中国的丰富遗产。不要等其他国家在国际上有了影响,我们才开始重视。不要让其他国家在这方面超过你。”他希望“端午”事件不要再上演。

方法和途径

为大规模人群提供“未病先治”的方法和途径

王琦说,中医讲究个体化辨证论治,用一种模式很难大规模推广。生理学采用分类指导的方法,先确定体质的类型,再与疾病挂钩,根据哪种类型的人容易患哪种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预防。他们编制并推出的量表通过大量实验证明是可重复的。中国中医、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认为,这是对中医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我们曾经让疾病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相同背景。”王琦说,如果你抓住了宪法,你就抓住了根源。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中风都属于痰湿多发疾病。知道自己属于哪种体质,可以提前预防这种体质易发疾病,通过干预改善和调整人的体质失衡状态,从而恢复健康。“我们中医体质研究人员提出了体质三级预防理论,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相应的预防保健措施,为大范围人群预防疾病提供了途径和手段。”王琦说。首先是生命早期的保护,也就是在母体内提到“防病”的时候。二是临床前的调节,即亚健康人群的保护。再次,在个体化保健中,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找通过“防病”来减轻国民医疗经济负担的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体质学分会提供的数据,美国哈佛大学健康学院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开始关注行为和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开展以“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压发病率降低了55%,中风发病率降低了75%,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50%。肿瘤减少了1/3,使美国的平均寿命延长了10岁,而这方面的支出仅为同期医疗支出的1/10。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465、438+0“治未病中心”全部采用9种体质分类建立了体质鉴定中心和体质调整方案,运用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标准开展体质鉴定、心理评价、亚健康状态评价等。在一般体检和院内体检中,使受试者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易感疾病和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健原则,实现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