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临床上开药膏
南京市中医院谢英标应该不会补太多。为了避免补得太多,他要先吃“开路药”,观察病人服用后的反应。其次,辨证要细致,精挑细选,合理配伍,处方要重法度。古方多有辩证观,常为补与泻、升与降、闭与开。如六味地黄丸中,有熟地的补药,配以泽泻的泻下;有山茱萸的合,配合牡丹皮的开;以山药之固,配以茯苓之接。开合泻而不偏,使之补而不滞,养而不腻,守而不留,循环自如。再比如,肾气丸不仅仅是用富贵春补肾阳,而是根据阴阳相生的原理,用六味地黄丸滋阴,使阴生阳长。这就是张景岳所说的:“善补阳者,必在阴中求阳,然后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养阴者,必在阳中求阴,则阴生于阳,源生不息。”杂药膏的处方大多既要针对主症,又要考虑到病情的复杂,所以用药难免杂。每剂药膏的味道多达三四十种甚至更多。但这种多样性并不是随意拼凑和堆积,而应该以辨证为基础,以一定的规律为指导。要分清主次,有机合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互协调,或相辅相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因此,丁凯高放也必须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进行配伍,这样才能保证主次分明,结构严谨,各药既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发挥协同作用,增加疗效。因人而异,药膏的临床处方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每个人的体质、病因、症状等具体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虚证,膏方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中医有“同病异治”、“同病异治”的指导思想,忌用同一个膏方乱补。因为药膏的作用是通过药物的综合表现来体现的,所以所有的药物都有一定的偏向性,进补的目的就是通过药物的偏向性来纠正人体的偏向性,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比如,人参不仅是“补气之王”,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实证是由于实证而导致身体虚弱的症状,中医称之为实证。这个时候,绝对不适合滋补。如果药膏滋补,用药不正,往往会“闭门造车”,“助长邪气”。有些病证是虚实夹杂,或者虚实很少,不能盲目用方骏膏来补。我们应该把辟邪放在第一位,滋补放在后面,或者说扶正祛邪。辨证施养膏方药时,应仔细察看病情,严格观察病机,分清气血,分清寒热,懂得开合,分清轻重缓急,分清脏腑。气虚用益气,血虚用养血,阴虚用滋阴,阳虚用助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阴阳互根。所以在补气的时候,加入补血的药物,会保持气的来源。用补气药补血,可以益气生血,使阴求阳,杨灿求阴,相辅相成。辨证施补是临床膏方取得疗效的关键。我在临床上开的方子,大多是在汤剂有效治疗的基础上,等病情稳定后再开方子,更接近于“辨证补虚”。护脾胃膏的处方要注意保护脾胃之气。过多的滋养和充盈会阻碍脾胃的升降,造成中焦的梗阻。所以开药膏的时候,一定要在患者舌苔不厚,脾胃正常的情况下。对于痰湿体质,少食多呆者,应避免滋补,或推迟进补,即使有必要,也应辅以醒胃健脾之品。我开药膏的时候,只要有熟地黄、阿胶、玉竹、玄参之类的药,就一定要用砂仁、陈皮之类的产品,理气和胃。患者只有时时调理脾胃,才能坚持服用药膏。否则,即使有好药,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注意食补可以预防疾病,配合治疗,而且还具有取材方便,味道鲜美,相对安全的优点。食补的主要作用有:病前养生,强身健体。中医认为,人体脏腑功能衰减,阴阳失调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而且食补可以调节阴阳平衡,纠正虚与实,所以可以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但食补也要根据人的体质灵活使用,要区分熟热熟冷,虚实。比如阴虚内热的人要多吃寒凉的食物,比如银耳;阳虚寒凉者应多吃热性食物,如核桃、鹿肉等;肺热咳嗽的人要多吃梨、百合、银杏。血虚失眠的人要多吃桂圆、红枣。脾虚泄泻的人要多吃莲子、扁豆、薏苡仁。生过病,补过力促进康复的人,不仅身体虚弱,而且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往往导致营养缺乏,难以康复。应用食补法,既能调节脾胃功能,又能补充营养,从而达到治疗、滋补、康复的目的。所以我在吃药膏和滋补药进补的同时,也强调食补、食补、食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