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防病之道
总结起来,中医的养生之道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春季气温、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的时间序列变化,人们总结出了春种夏种、秋收冬储的发展规律。“苏祥。四气调神》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终始,生死之本。反之则为祸,而从之,则不起。”
中国古代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并提出养生原则以适应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春天,人要“早卧早起,庭广而行”;夏天“夜卧早起,百日不厌”;秋天“早卧早起,与鸡同乐”;冬天“早卧晚起,静待太阳。”
养心养性,防止精神刺激过度刺激,会对身体的正常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疾病。苏祥的阴阳相象理论说:怒伤肝,喜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苏文举通论》说:“怒则气生,喜则气滞,悲则气消,恐则气郁...休克导致气机紊乱...思维导致气滞”。
这些都说明七情内伤会导致紊乱,甚至疾病。说明过度兴奋和抑制对健康有害。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心情舒畅,乐观向上,有助于延年益寿。
老年人饮食要注意营养适度,但由于老年人胃肠功能减弱,禁止暴饮暴食,没有节制。《苏文碧论》说:“饮食加倍,胃受伤害。”“前进方毅。《老年食疗学》说:“饮食当季宜俭,贪则多伤。老人肚子瘦,但不需要。”吃饭要定时定量,不要太饿太饱。
此外,中医强调饮食要合理分配,忌食肥甘,否则容易导致肥胖、湿重、疲劳,引起局部高血脂、动脉硬化、糖尿病。
元代高力《十书》说:“宜多食五谷少肉,不宜食肉汁。””方。《论养性》说:“不想太寒。”“千足金药方。道林举乙曰:“莫羌酒。”喝少量,“不要喝醉。”《滇南本草纲目》等记载:“辛热毒性大”,“卫生工作者宜远离”。
简而言之,饮食要适度、多样化,才能相辅相成,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苏祥。《论藏气之法》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以补精气”。这是事实。
不要太紧张和过度劳累。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做好一千块钱的准备》里说:“修性情之道,在于努力,而不在于精疲力尽,而在于坚强。且流水不腐,家不尴尬,故亦因其动。”
但是过度疲劳消耗能量,伤害形体。“苏祥。《论给予痛苦》说“劳动导致汽油消耗。”苏祥玄冥五气论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这些都说明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适度作息,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坚持体育锻炼,重视体育锻炼,是养生防病的积极方法之一。汉代华佗创造了“五禽戏”来锻炼身体,以促进体力,达到防病的目的。散步、跑步、太极拳、气功和保健按摩都是有效的健身方法。
节制性欲和适度的性生活对健康有益。但是过度放纵是有害的。所以要对性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老年人肾精亏虚,如果不懂得节制房事,“做自己想做的事”,“竭其精气消散其道理,不懂得憋足,时不时,快其心,逆其乐”,就会导致肾虚,影响身体的许多功能,使疾病丛生,加速衰老。
总之,中医养生防病的指导思想是以“扶正祛邪”和“治未病”为基础的。实践证明,这对保健、防病、抗衰老、延年益寿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