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阳节为什么要插山茱萸?
古人认为,重阳节爬山插吴茱萸,可以驱虫、祛湿、祛风邪。所以人们把山茱萸戴在胳膊上,或者磨碎放在香囊里,放在脑袋里。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的男人也穿。
重阳节与山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神话小说《续齐之和》中的一个故事:汝南人随费长房游览风景、学道。有一天,费长芳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会有大灾,解决的办法是让家人做一个五颜六色的袋子,把山茱萸放在里面,缠在胳膊上,爬山,喝菊花酒。
九月初九,桓景一家也跟着来了。晚上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鸡犬牛羊都死了,全家因为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考努斯的《驱魔》流传下来。
扩展数据:
山茱萸被昵称为“辟邪”和重阳崇拜山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流行。除了佩戴山茱萸,人们还佩戴菊花。唐朝就有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一直流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以除邪秽,以招财进宝”。这就是头上的菊花的庸俗化。在宋代,还有人把彩带剪成山茱萸和菊花送给对方。
但宋元以后,佩山茱萸的习俗逐渐稀少。其变化的原因,大概可以从重阳节重心的转移来理解。
在早期人们的时间生活中,重阳强调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更多的期望,祈求长寿和延长寿命。因此,“延寿客”(菊花)的地位终于超过了“避邪翁”(山茱萸)。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