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大淡水湖的信息

鄱阳湖(在江西省)

一.地理位置

鄱阳湖位于北纬28° 22′至29° 45′,东经115° 47′至116° 45′。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入海口,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主湖在南部,长133 km,最宽处74 km。

第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南北长173 km,东西宽74 km,平均宽度16.9 km,岸线长1200 km,湖体面积3283平方公里(湖口水位21.71 m),平均水深8.4米,最深点25.400±500。储存后从湖口流入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的水之和。这是一个季节性和吞吐量湖。鄱阳湖水系面积16.22万km2,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其年径流量为1525亿立方米,占长江流域年径流量的16.3%。

三是“一旱一线,一洪一线”的自然景观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12.86m,最高水位1998年7月31日65438+22.59m,最低水位1963年2月6日65438+5.90m(湖口水文站,吴淞基地)。年内水位变化范围为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化范围为16.69米。随着水量的变化,鄱阳湖水位大起大落,具有天然调蓄洪水的功能。由于水位波动大,湖区变化大。汛期水位上涨,湖面急剧增大,水面广阔;旱季时,水位下降,沙滩裸露,水流回槽,湖面上只剩下几条弯弯曲曲的水道。它有着“一条枯线,一片洪水”的自然景观。

第四,历史沿革

在古代,鄱阳湖被称为彭李泽和官厅湖等。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彭在地质、气象、水文的一致作用下向南扩张,湖面越过松门山到达鄱阳县附近,故名鄱阳湖。湖泊南侵前,松门山以南原是人口稠密的小阳平原。随着湖水的不断入侵,鄱阳湖流域的晓阳县和海昏侯县相继被淹没在水中。历史上有“沈小阳始于都昌,沈海昏于武城”之说。鄱阳湖烟波浩渺,水域辽阔,经过漫长的演变,在大约1600年前形成了现代鄱阳湖的雏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葫芦系在长江的腰带上。

动词 (verb的缩写)国际重要湿地

鄱阳湖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也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湖泊。它在中国长江流域储存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指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在维护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白鹤世界”和“珍禽王国”

由于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鄱阳湖年平均降雨量为65438±0.636毫米,形成了“泽国曹芳碧漪,烟雨中梅黄”的湿润季风气候,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深秋和初冬(10月),成千上万的候鸟从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东北和西北地区飞来,在第二年春天(4月)逐渐离去。如今,自然保护区内有300多种鸟类,近百万只,其中包括50多种珍稀鸟类,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鹤群。2002年,越冬总种群达到4000多只,占世界鹤类总数的95%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的世界”、“珍禽的王国”。

七。人文历史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富庶地区。中国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如徐志摩、陶渊明、林、、、等,都曾在湖区居住过。这里发生过很多英雄事迹,比如周瑜的水师训练,朱元璋陈友谅的鄱阳湖水战,李烈钧的湖口“二次革命”。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路,鄱阳湖上文人墨客的轶事和民间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唐代诗人王波在《王腾亭序》中写过一句名句:“渔舟唱晚,响于栗鹏岸”,描写了鄱阳湖上渔人渔归的欢乐景象。宋代诗人苏轼在《李思训画长江岛》一诗中写道“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姨在江中”,描写了鄱阳湖的胜景。

鄱阳湖上有许多名山和美丽的岛屿。湖口县的石钟山和大孤山,都昌县的南山和老爷庙,幸子县的罗星墩风景如画,景色宜人。九江市旅游局通过游船将鄱阳湖上的所有景点连成一条线,即鄱阳湖水上旅游线。

洞庭湖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湖泊。构造湖。湖区位于荆江南岸,横跨湖南、湖北两省,北纬28□30′至30□20′之间,东经110□40′~ 113□10′之间。湖泊面积1.878平方公里,天然湖泊面积2740平方公里,内湖面积1.200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洞庭湖是燕山运动断陷形成的。第四纪以来一直处于振荡负向运动,形成外围高中间低的碟形盆地。盆地边缘有桃花山、太阳山、太傅山等500米左右的岛状山体突起。环湖丘陵海拔250米以下,湖滨丘陵120米以下为侵蚀阶地,60米以下为基底和堆积阶地。中部堆积平原由湖泊沉积、冲积河湖、河口三角洲和外湖组成,多为25-45米,呈水网平原地貌。分为西、南、东洞庭湖。湖底的地面从西北向东南微微倾斜。气候水文湖区年平均气温16.4 ~ 17℃,10月65438+3.8 ~ 4.5℃,绝对最低气温-18.1℃(临湘1969 1)7月29℃左右,绝对最高气温43.6℃(益阳)。无霜期为258 ~ 275天。年降水量为1100 ~ 1400 mm,从外围丘陵向内平原递减。4-6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多为暴雨和大暴雨;如果所有洪峰汇集在一起,很容易造成洪涝、涝渍。洞庭湖有松滋、太平、大内、钓仙(1958年封锁)四个港口,排放长江。东、南、西,湘、黔、元、李水直接注入湖中,形成不对称向心水系,水量丰富,年径流变化大,年径流分布不均,汛期长,洪水频发。城陵矶多年平均径流量3126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654.38+0945)5268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654.38+0978) 654.38+0990亿立方米。汛期(5 ~ 65438+10月)径流量占年平均径流量的75%;其中有四口1164亿立方米,占汛期总径流量的48.5%。洞庭湖水位4月份开始上涨,7、8月份达到最高,枯水期为165438+10月至次年3月。岳阳多年最大水位变化达到17.76米。素有“大洪水,几行枯水”,“霜落洞干”。1954年期间,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洞庭湖能够降低洪峰,显示了湖泊的调蓄功能。然而,在众多水流汇聚的湖泊中,只有城陵矶流出,洪水长时间断流,沉积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入湖泥沙65438+3.35亿立方米,其中65438+1.8亿立方米来自长江,占82.0%,241万立方米来自泗水,占65438。年均淤积量比鄱阳湖大十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三口河口淤积居高不下,入湖水量减少。然而,袁、李分洪道的天然陆相土增长巨大,、七里湖淤积各达2-4米,南洞庭湖以北淤积达2米。东洞庭湖斋藤优子河口向东延伸,浮尾至君山。因此,西洞庭湖蓄洪能力基本消失,南洞庭湖南移,东洞庭湖东蚀,调蓄功能趋于下降。

先秦两汉时期,由于河流三角洲不断向湖中延伸,湖面分割缩小,湖区边缘出现滩地和隔湖。公元4-19世纪,洞庭湖持续缓慢消退,洞庭湖水系受到长江南移的影响。洞庭湖一直向东扩张,在扫路光年间(1825)达到鼎盛,周长400多公里,淹没湖面6000多平方公里。近百年来,长江数次决口南下,形成四流鼎立的局面。河水携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水迅速淤塞萎缩。现有水域面积不到全盛时期的一半,退居中国第二大淡水湖。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北)向沼泽化方向演变。

经济概况洞庭湖区经过1954、1964三期和70年代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点淡水渔区之一。该湖以定居鱼类为主,包括河湖咸水洄游鱼类和半洄游鱼类14种,隶属于12目23科70属,以鲤科为主,占55.3%。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鱼、鲢鱼、鳙鱼、鳙鱼、团头鲂、鳙鱼等。芦苇遍布湖州,面积6万公顷,90%用于造纸。洞庭湖区通航河流147条,通航里程3276公里,正常年份通航河流75条,其中主要水道16条996公里。此外,城陵矶于1980改为外贸港口,设计吞吐能力200万吨。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称李泽,是古代沿海湖泊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约654.38+0万年前,太湖还是一个大海湾,但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逐渐与大海隔绝,变成了一个内陆湖。太湖面积2425平方公里,海岸线400公里,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网地区的大型浅水湖泊。湖区号称有48个岛屿,72座山峰,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它有不雕琢的自然美,被称为“太湖天下第一”。无锡山水,苏州园林,洞庭东山西山,吴县,宜兴洞庭世界都是太湖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中心,库容大,水位相对稳定,有利于灌溉和航运。太湖流域总面积36500km2,人口3400万,以不到全国0.4%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8。城镇化水平全国第一,乡镇工业发达,粮食产量占全国3%,淡水鱼产业产值也占很高比重。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蚕桑基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

太湖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其美丽的湖光山色和灿烂的人文景观闻名中外。它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来此观光。

太湖位于上海、南京、杭州富饶三角的中心。它是由长江和钱塘江下游的古海湾淤积而成的湖泊。在它的周围,有星星抱着月亮,如点陵湖群、阳澄湖群和涛哥湖群。纵横交错的江、河、溪、渎将太湖与周边的湖、湖连接起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江南水乡。

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围八百里”,但实际面积受淤积、人工围垦等因素影响,自形成以来变化很大。如今,太湖北接无锡,南接湖州,西接宜兴,东临苏州,水域面积约2250平方公里。

太湖流域面积虽小于鄱阳湖和洞庭湖,但气候温和,特产丰富,自古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太湖水产丰富,盛产鱼虾,号称“太湖八百里,鱼虾取之不尽”。

太湖县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临天柱山,南临庐山,位列长江中下游旅游热线之上。合九铁路、国道105、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到合肥、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只需2小时车程。全县辖15个乡镇,人口56万,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往今来,民风淳朴,文风越来越明显,被誉为“一门四士,十里二状元”。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故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山,黄梅戏表演家马兰,作家希瑟,林业专家马大普,都是太湖人。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为他们的家乡增添了光彩。今天,冠军的故乡充满了全世界的教育和学生。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路上西风、法华竹、神秘古松”四大胜景,自古以来就有口皆碑。汉代修建的海会寺、三国时期修建的上阁城、晋代修建的佛图寺、代唐修建的西凤寺、清代状元赵墓等文物保存完好。全国佛教活动场所和中国禅宗诞生地正在建设中。当时,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刘帆主持了高倩会议旧址——笏石新寺,意义重大。赵贺塘湾温泉,水温常年47℃,日出水量1500吨,水质清澈,可饮用,可洗浴,可治疗。华亭湖,位于县城中心腹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654.38+万亩水面碧波荡漾,气势磅礴。湖中岛屿星罗棋布,群山环绕,果树丛生,是旅游、疗养、休闲的胜地。

太湖资源丰富,有许多特产。这里是全国商品粮、商品牛、瘦肉型猪基地县和安徽省茶叶、板栗、柑橘重点生产县。天华古尖茶是优等品,已获国家绿色食品标签。东方竹粉丝、天华健密封酒为省名牌产品,电机、日用细瓷、水松纸、羊毛衫、板栗罐头、杜丽干茶、番茄红素等特产享誉全国,远销海外。境内有石英石、紫砂岩、瓷土、铁砂等20多种矿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原来的吴县市,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吴中区,无疑是天堂中的天堂。

“太湖风光秀丽,精华在吴县”。太湖水面2400平方公里,吴县占3/4,湖中72峰,吴县市58峰。国务院规划的13太湖风景名胜区中,东山、西山、光复、交趾、木渎、石湖6个景区位于吴县市,景区内有石公山、林屋洞、七园、天池山。

吴县文物古迹众多,县级以上文保单位89处,其中省级24处,国家级1处。三山有三处旧石器遗址,“清”、“奇”、“古”、“奇”四大古柏原址寺,宝胜寺唐雕塑精品,紫济南寺五彩罗汉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吴县是游客的购物天堂,不仅有枇杷、杨梅、橙子、李子、银鱼、白虾、梅鲫、莼菜、大闸蟹、碧螺春等土特产,还有苏绣、皮绸、雕塑、泥砚等吴文化手工艺品,产品丰富,工艺独特。

吴县市,环抱古城苏州,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吴县建设了包括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太湖大桥、东山、酒店、广福机场等一大批娱乐和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了梅花节、赏桂花秋游、四季鲜果游、古水乡游等。

太湖风光秀丽,吴中人聪慧美丽。是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

洪泽湖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发育在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以前是洼地,排水不畅,后来积水成了很多小湖泊。在中国的秦汉时期,它们被称为“涪陵”湖。其中洪泽湖最大,面积达2069平方公里,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第四大淡水湖。

洪泽湖古称破釜塘。公元616年,皇帝杨迪下到长江以南,那里正处于干旱时期,航行非常困难。龙舟经过破釜塘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行得很顺利。炀帝大喜,以为洪福上天,恩情浩荡,遂将破釜池改名洪泽普。洪泽湖始于唐代命名。

洪泽湖是一个“悬浮湖”,湖底比苏北平原东部高出4-8米。洪泽湖的主要水源是淮河,淮河是我国自古以来洪涝灾害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淮河洪水必然会影响洪泽湖地区。因此,洪泽湖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洪水斗争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洪泽湖千年大堤是历代治水而建,与都江堰齐名,全长67公里。它几乎全部由玄武岩条构成,据说有108个弯曲折折。从远处看,它像一座横跨在湖面上的长城。古蒂目前正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洪泽湖的整体形状就像一只昂首展翅的天鹅。由于洪泽湖发育在冲积平原的洼地上,湖底浅平,岸坡低缓。湖底比苏北平原东部高出4-8米,为“悬浮湖”。在治理淮河之前,洪泽湖覆盖着汪洋,既没有固定的湖岸,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参照治理淮河,也治理了洪泽湖。目前湖区东堤宽50米,长67公里,几乎全部由玄武岩条构成。从远处看,它像一座横跨在湖面上的长城。这条长长的大堤不仅保护了下游地区成千上万的良田和上千个村镇,还通过保留丰富的水源为航运、发电和灌溉提供了便利。

洪泽湖是浅水湖泊,水深不足4米,最大水深5.5米。湖水的来源,除了大气降水,主要靠河水。流入洪泽湖的河流集中在湖的西部,包括淮河、何穗、汴河和安河河。三河和苏北灌溉渠是洪泽湖排入长江和入海的主要河流。

洪泽湖水产资源丰富,湖中鱼类近百种,主要有鲤鱼、鲫鱼、鳙鱼、绿草、鲢鱼等。洪泽湖的螃蟹也是远近闻名。另外,洪泽湖的水生植物非常有名。芦苇几乎遍布全湖,在郁郁葱葱的地方连船只都难以航行。莲藕、芡实、荸荠在历史上很有名,曾有“鸡头荸荠半年粮”的说法。

巢湖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心,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50平方公里。它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海被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包围。

千里之外的江淮,巢湖最美。巢湖的美不仅在于它的辽阔,更在于它丰富的物产,深厚的文脉,遍布两岸的景点。湖中崂山寺有一幅绝妙的长联。第一联写着:“八百里参差不齐,欲看春光明媚,烟消雨散。岑楼洞开疏,远美环谄。”第二联写着:“千层浪滔滔,不引一片静秋色,风歇夜静。”

出了巢湖市区,我抬头看见了巢湖,它吞噬了吴楚和千帆,感动了银河五夜。从湖的支流登上游艇,独木舟迅速向南航行。我看到了辽阔的巢湖,水天相接,一望无际。湖面上点缀着渔帆,渔歌阵阵。不到一个小时,就能隐约看到“湖天第一景”的中殿。

中殿矗立在凤凰台的红砂礁岩上,三面环水。该寺建于吴栋赤武二年。后来被士兵反复修理,修了几次。它倚着朝霞,面向老人,东望鸟巢,西望淑秀。现存的寺庙和亭台楼阁都是清末的建筑,有70多间。

《巢湖实录》对中殿的描述非常细腻:“红庙壁陡错落,凤凰台光秃秃,直达湖中,浪洗不动。湖浪吞吐,飞流喷珠,湖潮入洞如钟。”游客抬头望阳台,重檐飞出,灰色的屋顶犹如凤凰的皇冠,夕阳西下,给人一种飞翔的感觉。殿内横梁上有横匾,殿内有神龛,墙上画有鬼神,走廊上画有天兵。游客称之为“人间岛”、“湖中异”、“仙坛云护”。

供奉在神庙里的女神是毕夏·袁俊。据古书记载,“鼎盛时期,春光明媚,对着烟火,江南北,男女老少,各持一瓣香,念佛名,向寺祈福,肩并肩,足跟足尖。”现在,人们参观这座寺庙,不是为了祈求空灵之神的恩赐,而是为了在工作之余欣赏李白巢湖的壮丽景色。

离寺庙很远的地方是浩瀚湖面上的一个湖岛,看起来像一只巨大的乌龟漂浮在白水湖上。近看,像是一个老婆婆托着下巴凝视着儿子。这就是神话中的崂山岛。

传说很久以前,巢湖是一个有理想城市的盆地,叫潮州。有一天,一个渔夫钓到一条千斤大鱼,运到城里低价出售。全城的人都在争先恐后地买鱼,但一位老太太焦老和她的女儿古玉不吃。一个人转向老人说:“这条鱼是我的儿子。如果你们母女不吃,会有很好的奖励。城东见石鱼,城池必陷。”果然,不久的一天,焦老看到东门的石锅鱼红了眼。她急得满大街跑,呼吁全市人民避灾,然后想带着女儿一起走。一个晴天突然一声巨响,大雨倾盆,洪水过境,巢州沉没。焦老母女被浊浪淹没。危急时刻,小白龙用魔法从湖中长出三座大山,将自己母女和焦老丢失的鞋子托出水面。后人盛赞焦老之德,将巢湖命名为焦湖,并将湖中的山命名为崂山、孤山、谢山。

唐代文学家罗隐过巢湖时,有一句诗“秦汉千年问城中人溺”。

船在崂山附近,四面环湖,亭台楼阁参差不齐。翡翠岛若浮,似“白银盘绿螺”。

崂山是巢湖中部最大、最美丽的岛屿。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700米。岛上有一塔三亭六山,九峰,清幽宁静,四季景色宜人。

阳春三月,山青水秀,湖泊消融,春风杨柳,莺飞燕绕,让山野变得有趣起来。1964年春,郭沫若亲临巢湖,留下书法:“遥望巢湖金郎,爱她,加油。”炎炎夏日,崂山开满了红花和香花,凉爽宜人。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湖水湛蓝,柳树挂满果实,景色绚烂。北宋宰相、《资同治鉴》编者司马光在崂山上写了一首诗:湖心岛映微寒,荷花通水天。冬天,山下舞着银蛇,裹着红色,岩石下几尺冰,树上开满银花,像一个玻璃世界。

崂山不仅美丽,而且有许多名胜古迹。游客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如果他们的脚步稍微重一点,就能听到他们脚步的回声,这是崂山特有的“空谷回声”。如果你顺着声音走,你可以找到大约20个洞穴。大的能装100人,小的能藏10多人。山洞里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危险。再往上爬,可以看到明清古塔的文峰塔。

文峰塔建于明朝崇祯四年(公元1631)。泸州知府汝嫣倡议修建,刚修成四层,就因为战乱停了下来。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李鸿章主张捐建,委托江苏补路、泸州人吴续建三楼。功成之后,李鸿章题写了“文光畲斗”四个大字,并立了一篇“崂山塔碑”镌刻在石碑上。

塔高七层,565,438+0m,65,438+033级,青砖砌成,层层飞檐,八边形朝四面八方,四角有铜钟,外观宏伟,结构精巧。塔身由外墙、回廊、塔心三部分组成。人入塔,门梯交错,左拐右拐,其乐无穷。每个塔壁都被碑文、诗歌或佛像包围着。有两广总督李题写的匾额25块,砖雕佛像802尊,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题写“中流砥柱”。

人站在塔上,只觉得风在呼啸,铜铃在叮当作响,如站在云端之上。从窗口望去,烟波浩渺,渔帆点点;近看脚下,顾和谢都是如雾般的礁石。

宝塔上镶嵌着一尊完整的李鸿章雕像。李鸿章发迹之前,得益于恩师曾国藩的指点,集结淮军在湖上练兵,留下了气势磅礴的七言绝句:“巢湖如砚中之波,手如孤山。”崂山塔如羊毫,足以写出蓝天八股文。“离塔不远,有一座祭祀春秋时期焦老的圣庙。红梓青瓦掩映在松柏之间。

巢湖的早晨很美,夜景更美,崂山的月夜更迷人。如果在清秋的三月五日夜晚,一轮明月倒映在微微的湖面上,就像一颗玉珠镶嵌在湖面上。月色、灯光、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融为一体,真是一个“湖光一色,秋色无边”的美好夜晚。清康熙年间,庐州府官学朱贤在《巢湖夜月》一文中写道:“清风无生气,天光皎洁,静影深蓝,人为之神往,工为之解脱,仿佛置身于一个冰冷的世界。”

第二,城市

1.巢湖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靠近长江,被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所环绕。现辖庐江、武威、和县、含山、居巢。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453.06万人。

巢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毗邻南京、合肥、安庆、芜湖、马鞍山、铜陵。淮南、合九铁路、和宁、胡蓉、合巢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巢湖市182km,芜湖至巢湖公路大桥、铜陵至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地堑。依托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和南京、合肥机场,可以“坐船”出海。

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黄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储量巨大。巢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盛产大米、油料、棉花、蔬菜、家禽和水产品。“巢湖三宝”(银鱼、白米虾、螃蟹)享有盛誉。巢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市有138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江、湖、山、泉并存,以水著称。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光三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巢湖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5个县(区)被列入全国粮棉生产大县,相继进入粮油百强县行列。“两水一菜”(即水产品、水禽、蔬菜)发展迅速,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二,特色水产品产量居全省第一。家禽形成了20多个规模化养殖小区:蔬菜面积1万亩,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了建材、机械、纺织、医药、食品等支柱产业,拥有一批具有一定实力和规模、在省内外同行业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骨干企业。目前,全市共有大中型企业54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万伟高辛、朝东股份、新力药业、华星化工。旅游业发展迅速。建成了宝蟾山、华阳洞等5个溶洞,太湖山等4个国家森林公园,半汤、汤池、香泉等温泉度假村。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综合配套功能显著增强,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城市”称号。

撤地设市以来,巢湖连续六年开展解放思想优化环境活动,连续四年开展对外开放活动,积极落实鼓励外商投资政策,建立市、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站式”投资审批程序。为政务、创业、人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巢湖市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加快建设“四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即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外溢基地、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优质劳务输出基地、 周边大中城市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周边城市旅游“后花园”。 巢湖正朝着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滨湖城市的目标迈进。

巢湖是一片开放的热土,巢湖人民热忱欢迎海内外朋友投资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