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
为了探索新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许多国家做了大量的试验。根据我国现行规范,该临界强度值为28天正常养护强度的40%,且不小于5 MPa。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就是以此为依据的。
采取适当的养护方法,防止早期受冻,是保证冬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温度、结构特点和现场能源条件进行选择。
1,当最低温度不低于-15℃,且结构的表面积系数(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不大于5时,宜采用蓄热法;
2.如果结构表面系数在5以上,有早期强度要求,供电条件好,可采用电热法;
3.当结构的表面系数比较大,如柱、梁、板等,且有足够的蒸汽可用时,可采用蒸汽法。此外,对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接缝、墙板接缝和现浇圈梁,也可采用远红外线或电磁感应加热法达到早强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养护方式,都要注意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进行热工计算,加强保温防风,控制人工加热的升温、恒温和降温速度,避免混凝土受冻或开裂。
为了防止早期冻害,通常要求混凝土在养护开始时的温度不能低于5℃,由于蓄热法是在保温的条件下依靠水泥的水化热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本身的热量达到预定的温度,因此其养护温度需要提高到10℃以上,因此在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捣固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热量散发过快。
负温配制混凝土时,水和砂可以适当加热,但水砂混合料的温度不能超过40℃,否则水泥投入使用时容易产生假凝。混凝土除加热养护外,冬季还可掺早强剂和防冻剂,降低其冰点,使混凝土在负温下硬化。
混凝土中掺入氯盐时,应严格控制其掺量。氯盐能腐蚀钢筋,增加混凝土的导电性,所以只能用于无筋混凝土。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经常潮湿或靠近高压电源的建筑物,不能掺氯盐。
冬季配制混凝土时可加入引气剂(见混凝土外加剂)。其目的是利用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均匀分布的微孔,以减缓自由水的冻结压力对混凝土中毛细结构的破坏,提高其抗冻性。但含气量的增加会影响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应加以控制。
扩展数据
冬季施工时,由于气温下降,有些工作无法进行,需要施工时可以采取措施。为此,国家出台了《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范》(JGJ104-2011)。
冬季施工一般指日平均气温连续三天低于五度时进入冬季施工;东北北部一般有五到六个月的冬季施工期,大概是10月中旬到4月中旬;
根据建筑施工手册中的气象资料,哈尔滨冬季施工期为10.18-4.14,牡丹江为10.16-4.13,齐齐哈尔、佳木斯与之相近,伊春会更长。至于冬季停工,要看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如果是室内的话会短一点,一两个月。
百度百科-冬季施工
百度百科-冬季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