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的八卦掌怎么练——初高中不同阶段怎么练(下)

(本文是张世铁生先生的最后一篇文章)《凝神静气》:要找到“头悬”和“对立统一”,前提是做好“凝神静气”。“集中注意力”是指神的意志受到约束,不能向外释放;“静静地呼吸”是指呼吸是连续的,气息藏在腹部,鼻子忘记了呼吸。只有在“专注、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没有杂念,真正体验到“我是巨人”在宇宙中巍然屹立,连接天地。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找到“头悬”和“对立统一”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果你满脑子杂念,静不下心来,你就永远练不好内家拳。“放松和安静”:在我们还没有发展出高深的技能之前,我们经常使用“放松”和“安静”这个词作为练习的手段。“松”字的含义包括“呼吸吸吮”、“送送”、“收放”、“连续”、“无限松”。“静态”这个词的意思是昌松回家后看着它(k?n)活不下去。它的意思是有意无意地保持这种意境,不分心,不过度执着。有意无意,都是真意。“睁眼看轮廓”:“头垂”的意思是“睁眼看轮廓”。根据拳法公式要求,要在圆和公式中进行“上提顶、沉肩肘、空胸拔背、斜扭腰、松腰胯、气沉腹、溜臀收肛、吸胯遮胯、曲腿磨胫”。这些规则最后一定要做到,但往往会让初学者很困惑,忽略了左右。如果把“头挂”的原理讲透给学生听,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这种感觉,进而体验到“头挂”带来的身体变化,那么就会像“绳一提,网一开”。头和身体一个个挂在天上,从头到脚顺流而下。自然地将头颈撑起,双肩下垂,腰臀放松,收膝,屈腿磨胫,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可以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挺住”:“挺住”是“提纲挈领”和“对立统一”的结果。找到“头挂”和“对立统一”的经验后,随着功夫的进步,从头到脚各个关节逐渐相对放松,可以体会到各部分自然下落的力量,也就是找到身体各部分的“自重”,这就是“挂力”。比如头挂在天上,身体挂在脖子上,手臂挂在肩膀上,手肘挂在手臂上,手腕和手指挂在下面。其他部分也一样,一个接一个的挂。每一节都能感受到它的“自重”,出体即生,贯穿一个又一个,统一灵活,处处有根,处处有一点,收发自如,轻松圆润。“夺力”:“夺力”是指力量发出后手臂根本不缩回,换句话说,真的找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即“挂力”出来后的一种力量,力量从根关节出来,然后直穿关节,灵活多变,还能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 哪能坚持然后爆发,而“夺力”“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是目的,也是修行的手段。 当四肢还没有从停滞笨拙的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也就是说,一个失去了儿童与生俱来的灵活性的成年人,要想找回与生俱来的天生能力,就会受到身体各部分“旧势力”的强烈阻碍。比如你想放松手臂或者腰臀,那里的关节已经变得紧张,紧绷,无法放松或者长时间拉伸。如果你坚持要松绑,要长出来,“他们”会拖你后腿。越努力越会适得其反,浪费精力达不到目的。如果这个时候你“顺其自然”,你会想把一个字松动,放到一个停滞的部分。见(k?n)抱着它,跟着它,它会按照自己的路线自发释放,这叫“顺其自然”。再者,在修行上,无论是走圈还是耍花招,都要遵循“顺其自然”的原则。我们应该先跟随它,再引导它,最后让身体的各个部分逐渐听从我们的指挥。这个“顺其自然”包罗万象,是一切动作开合呼吸的总纲领。“心松而长”:八卦掌讲究的是劲长而多变,所以无论何时何地走圈、打字都要讲究“松而长”二字。比如手臂要松,要长,不能有意无意的缩回。根段要先送出(即松散)再送回家,然后中间段和稍段要依次向前送。这时,如果根段已经送回家,略段还没有松绑,那么思路就从根段往中段和略段送,直到略段送回家。只有这样,才能把每个关节都一一练好,使它们具有“矛盾力”、“抓力”和“挂力”。否则手臂在送出的时候总会不经意的弯曲或者缩回。虽然可以相应的打通气血,也可以用来健身,手感也不错,但是离八卦掌所追求的“练粘不断力”的功夫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松与紧”:宇宙是无限的,松是绝对的,紧是相对的或瞬间的。物极必反,回到家,你的力量就出来了。比如你举臂挥锤,如果你肌肉紧绷,手臂僵硬,就紧紧握住锤柄,但你打出的锤不一定有力。相反,你放松手臂,放松肌肉,瞄准目标,在锤头接近要打击的物体时,突然使用爆发力。锤头的力量一定很大,就是中间松中间紧,这也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带肢”:拳谚说“其力在足,发源于腿,主于腰,形于指。”可见腰是身体所有力量和动作的中心,中国内家拳三大拳法都讲究“腰”字。八卦掌常被视为“横劲”,处处离不开腰。它的套路和动作都是以腰部为中心。即使是转圈走路,所有的胳膊腿都是靠腰带动的,“扭”和“走”也是。重心始终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的抬起和踏步也是靠腰部的轻柔转动来完成的;前脚着地,重心可以移动,这个过渡阶段也是靠腰部的旋转带动的。当然,你可以迈开腿不旋转,但这不是练八卦掌的目的,因为转圈走的一个主要目的是练腰,以腰为轴使全身整体化。《矛盾与反作用》:“矛盾”也是“对立统一”。人站在宇宙中,全身和周围环境是“矛盾的力量”。正如修行者所说,“周身六面圆”。但不仅仅是六面,全身都是一样的,包括练功时所谓的“惊而警觉”的意境(即能够观察到身后和周围的任何环境),原理也来源于此。“反作用”就是“物极必反”。即动作方面,前一个动作完成后自动引出前一个动作;转圈行走方面,前一只脚着地落回家,后一只脚会自动抬起。(文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