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孩子负责茁壮成长,家长负责自我滋养。
唐校长说,在他看来:
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读书重要。
孩子多读书远比做阅读理解题重要。
我们要培养的是终身运动员,负责人,问题解决者,优雅人生。
听了这些,家长们一定是找到了新的教育方向,准备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收拾、阅读、运动上了吧?
请稍等片刻,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你真的明白教育的意义吗?
让孩子看到一个整洁的家,看到爱读书爱运动的家人,看到对自己负责,积极解决问题的长辈。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活出自己,活出优雅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孩子负责茁壮成长,父母负责肥沃养育孩子的土地。
家里已经有的东西,孩子学之前就用了。
比如母语,比如音乐,比如美术,比如读书写字,比如打扫房间,裁缝做饭,比如陪伴宠物…
这种学习是润物细无声之后的选择,是兴趣之后的提升。
孩子的成长是自然而然的,自带光芒。
高的萧年鉴专栏,从高,1969年0岁,到高,2019年50岁。
他的故事会让你明白,每个人当然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但最终都成长得像一家人。
其实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他表哥的故事。
高家几乎几代人都是清华毕业的,只有一个表姐是在国外名牌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
每当清华有校庆的时候,全家人都会以校友的身份来一次家庭聚会,只有这个表妹觉得有点孤单。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工作多年后,表妹在清华读了博士,实现了以校友身份参加家庭聚会的愿望。
“金庸先生的亲戚有多厉害”在微博里搜了很久。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蒋英,钱学森,琼瑶和徐志摩都是各个领域的名人。
网友们在惊叹的同时,都在感慨,牛人的出生总是不可避免又遥不可及,差距就在于他身后不止一辈的家族气质。
名人的故事让我们知道,高能家庭培养不出低能庸才。
而家里没有的,孩子再怎么努力学习也不一定能运用自如。
比如英语不好的家长,学英语只能努力学习,努力练习,一般是在家里,根本没有语言环境;
比如不守信用的父母,孩子学的是“诚实守信”,他们只会认这些字,很可能根本不理解也不相信;
比如天天焦虑的父母,孩子学不会冷静;
比如在一个混乱的家庭里,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是优雅的生活。
高校长说,幼儿园娃娃最应该学的就是最简单的“整理东西”。
但是亲爱的家长们,不要试图教孩子收拾,让他们自己收拾吧。
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想组织”的环境,让他们知道“我组织起来以后应该是什么样子?”
所以娃娃的家长,比教孩子更重要的是,先学会“收拾自己”。
从整理开始,学会关注自己,最重要的物品和事情,对一切负责,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腾出心情和空间,一起运动,一起读书,一起解决重要的问题。
你用心“组织自己”的方式,孩子们都会看到的。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父母的样子是孩子未来的方向。
已经学会「整理自己」的家长,还在担心孩子不会「整理东西」?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终身成长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
孩子真正的起点从来都不是学区房,而是家里的书柜和家长的认知。
如果你在学习“整理自己”的路上有什么困惑,欢迎给我留言。
小猫将陪伴你了解自己,快乐地生活,通过专注于“整理自己”,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优雅生活。
然后,优雅地欣赏孩子,在干净、快乐、自由的土壤里,逐渐成长为自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