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是道家养心调神的第一功夫。

《庄子·秋水》曰:“生而不语,死而不苦,知终而不故。”

中医作为具有东方特色的保健和治疗知识,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门调节疾病、延年益寿、养生的技能。中医特别注重心理健康,养生第一,养心第一,调形第一。静是养心养性的重要形式、载体和条件。可以说,中医养生的第一功夫是“静”,集中体现在静息的主导思想上。这种养生思想的背景是老子的道家哲学。道教非常重视精神修养,提倡清静以净化灵魂。

老子,道教创始人,擅长静养养生。作为一个百岁老人,他倡导“虚怀若谷,清静忠信”的崇高精神境界,清静养性,摒弃一切欲望,提倡“去极端、奢泰”,告诫人们在养生过程中,要摆脱那些极端、奢靡、过分的要求,追求一种平静、宁静、超然的心境。庄子还认为,人的存在只是世间纷繁复杂的现象之一,生老病死只是人生中必经的程序,就像世间万物一样。所以他在《庄子·秋水》中指出:“生而无言,死而无苦,知终而不可免。”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生死的变化而快乐或悲伤,提倡养生的清静主义,重视精神修养,使内心无欲无求,保持良好的精神境界。

安静有益于保持神。静坐养心,排除杂念,自然呼吸,让心不狂动,让心灵回到自己的家,回到孩子的心境。这可以通过引导深呼吸,平复内心来实现。此时身体安静,肌肉放松,精神集中,万物寂静,真气运行,可以随意来去,身心处于完全舒适的状态。这就是儒家所说的《内经》中的“静而后静”、“养浩然之气”、“藏神于内”,道家的“内视”,佛教的“驻腹”、“禅定”。能使气血旺盛,强壮祛病,抗衰老延年益寿。这样才能“呼吸精气,保持精神独立,肌肉一致,所以能长时间无止境地覆盖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历代养生世家都不声不响养生,活得太久,动个不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