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是怎么行医的?
华佗行医无师传。主要学习前代医经,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当时,中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相继问世,望、听、问、切脉原则以及导、针、药等诊断方法基本确立并广泛应用。同时,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时的臧宫、东汉时的傅翁、高程等,留下了一生不求荣华富贵、以药济世的感人事迹,这些不仅使华佗潜心学医成为可能,也陶冶了他的情操。关于华佗行医的记载很多,如《三国志》:华佗曾漫游徐州求学,熟读几部经典。他光明刚强,名利双收。他拒绝了秋黄丸要他做官的要求和裴归要他做孝子的要求。他只想做一名普通的民间医生,用自己的医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本来就是一个书生,有着书生的性格。他几次婉拒作为官员的推荐,宁愿手里拿个金箍棒敲钟,也愿意贴近群众。他跑遍了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奔跑在苦难的百姓中间。在行医的旅途中,无数人起死回生。经过几十年的行医,华佗的医术已经炉火纯青。熟练掌握保健、处方、针灸、手术等治疗方法,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治疗诊断准确、方法简便、疗效迅速,被誉为“神医”。华佗在行医过程中创造的麻沸散,在其众多医术中独树一帜。他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继承了先秦时期用酒作麻醉剂的经验,创造了用酒服麻沸散的方法。在华佗之前,有人用酒精做麻醉剂,但并不是真正用于手术。华佗总结了他在这方面的经验,观察人喝醉时的睡眠状态。他发明了用酒服麻沸散的麻醉,正式用于医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扩大了外科治疗的范围。“曾经”?《华佗传》记载,当疾病聚集在人体内,无法用针灸和药物治愈时,病人必须先用酒将麻药服下,喝下,待病人像喝醉了酒一样失去痛苦后,才能开始手术。首先要切开患者的腹腔或背部,切除肿瘤。如果病在肠胃,就要把肠胃切开,把里面的肿瘤切除,然后清洗干净,把切开的肠胃缝上,缝上一块膏药。这种在当时被认为很危险的治疗方法,能够在四五天内痊愈,一个月内恢复正常。“曾经”?《华佗传》中的这段生动详细的描述,让我们知道,中国人早在近2000年前的三国时期,就已经能够进行腹部胃肠肿瘤的切除手术,而且伤口可以在一个月内完全恢复。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腹部大手术。华佗能够非常顺利地进行如此高明而有效的外科手术,显然与他通过多年积累创造的麻醉密不可分。华佗用麻沸散做手术的时候,西医还在用木棍击昏病人做手术。据记载,麻沸散的比例是1805。
2006年日本冈清州发明的麻醉剂,要早1600多年。可见麻沸散的意义重大。可惜马飞散的成分已经完全丢失了。后人推测可能有曼陀罗花等药物。根据现代科学家的研究,马飞粉可能类似于安眠圣散、草乌粉和摇头丸。扁鹊舒心,一本古书,记录水笙粉末作为一种麻醉剂,其主要药物是曼陀罗花。研究证明曼陀罗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实践证明,这种天然麻醉剂不仅效果好,使用安全,而且具有抗休克、抗感染等优点,是其他现代西方麻醉剂无法比拟的。华佗不仅精通方剂学,而且在针灸方面也令人钦佩。他每次用艾灸,只要取一两个穴位,灸上七八堆,病就好了。用针灸治疗时,只用一两个穴位来告诉患者针刺感会达到哪里。然后针摸到他说的地方后,病人说“到了”,他把针拔出来,病马上就好了。如果致病因素停滞在体内,针灸和药物不能直接实现,他会用手术的方法来摆脱病人。他使用的“马飞散”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麻醉剂。总之,华佗使用“马飞散”进行腹部手术,开创了全身麻醉手术的先河。这种全身麻醉手术在我国医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