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医健康指数是如何获得的?
本报告的调查对象涵盖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规模的城镇和不同人群。结果显示,2016中医健康指数为60.9分。健康状态的居民比例为51.0%,中间状态的比例为31.7%,疾病状态的比例为17.2%。报告根据这一数据,从中医角度对城市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和群体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也是提升人民健康福祉的内在需要。《全国中医药健康与福祉报告》融合了传统与创新,既是发挥中医药健康与福祉服务人民的独特优势的良好尝试,也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社会资本,突出了中医药健康与福祉中师法自然、天人合一、顺应三要素的核心,符合“健康中国”的国策。
首先,健康问题:
从人体部位来看,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肝、肾、胃、脾、肺,占比超过4%。报告建议,养肝要符合肝的导泻特点,不能经常抑郁;不要经常喝酒熬夜,会损伤肝阴血。补肾要注意不要随意服用补品,以免肾阴过度消耗,注意节制,避免肾精过度消耗。注意滋养脾胃,饮食要适度,适度饥饿,少吃苦寒的食物和药物,以免损伤脾阳。注意养肺,肺“娇贵而脏”,注意寒温适中,避免外邪入侵,肺喜湿恶燥,注意避免环境过于干燥。注意养心,不要想太多,白费力气,也不要太累,失去信心。
从性质上看,肾阳虚排名最高,其次是肝阴虚、肝火亢盛、肝血不足、肾阴虚。肝和肾是密切相关的。中医有肝肾同源的说法,提示我们在正常的健康养生过程中,要注意肝肾的保养。在六腑中,胃有两个证,说明各种因素对胃的影响很大,消化系统问题更为常见。
二、影响因素:
情绪
中医的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惧、惊,这些情绪与人体脏腑功能密切相关。结果显示,经常感到焦虑的人有41.4%处于患病状态,而没有焦虑的人只有4.1%处于患病状态。焦虑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肝功能异常。所以,你不要一提到养生就想到“我该吃什么”,心理减压也很重要。
其中,“高收入、高学历”的双高人群、一二线城市、女性和年轻居民更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建议这类人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太远的事情,先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精神压力就不会那么大。
规定饮食
从饮食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来看,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饮食口味都会对健康状况产生影响。从饮食习惯来看,有吃夜宵习惯的人有42.4%患病,有不吃早餐习惯的人有36.2%患病,有规律进餐的人只有14%患病。从饮食结构来看,以肉类为主的人25.4%,以素食为主的人18.3%,荤素混合的人14.9%有病。可见,合理的饮食结构,三餐规律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从饮食口味来看,偏味不利于健康,其中喜欢油炸食品的人群疾病状态最高。建议大家日常饮食不要太偏食,尽量清淡饮食,低盐低脂更有利于健康。
从保健品的使用情况来看,疾病状态的人使用保健品的比例为28.8%,健康状态的人使用保健品的比例为70.6%,健康状态的人使用保健品的比例为9%,做运动保健的比例为57.1%。人们往往是身体出现问题才开始保健,保健意识有待提高。所以,人在“无病”的状态下,要懂得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疾病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预防永远比治疗重要。
日常生活
按时生活的居民比例为12.3%。疾病状态下日常生活不规律的居民比例分别为33.4%和29.3%。《黄帝内经》认为:午时为23: 00至早晨1,午时为11至13,午时为阴阳之会。此时睡眠有利于滋阴壮阳,可以缓解阴虚,保存气血,使皮肤更有光泽,减少色素沉着,防止早衰,午睡还可以滋养杨灿,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午休三次的人,心脏性猝死的风险降低37%。
晚上可以用温水泡脚,按摩头皮,喝牛奶或蜂蜜促进睡眠。睡前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和刺激性饮料。
运动
从运动频率来看,每天坚持运动的人数比例为41.5%,处于生病状态的人数比例为20.5%。这说明合理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保持健康状态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和喜好,选择每天可以坚持的运动方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运动也要保持“适度”的原则。过多是不够的,但是过度劳累会损害身体。因此,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要,坚持“适度”运动的原则,才能有效地保持身体健康。其次,晚上日落时最好不要运动。夜晚,外界的阳气已经很弱,人体的阳气也在收藏中。如果此时剧烈运动,很容易伤阳气,损伤身体。
第三,群体差异
不同的年龄差异
20岁至44岁,比例最高为23%;45至59岁,比例为11.7%;从60到80,比例为12.1%。也就是说,年轻人的疾病状态高于老年人。
本来20岁到40岁是身体强壮、气血充盈的时候,但近年来很多疾病的发病年龄都在降低。20岁到44岁是人生学习和奋斗的阶段。经常出现透支精力和体力的情况,对健康危害极大。而且人们往往认为年轻人身体好,不注重养生和保养。所以这个结果给年轻人敲响了警钟。工作、学习、为事业奋斗,不应该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不同家庭结构的差异
调查结果显示,“三口之家”(小两口+孩子)的疾病状态比为25.1%。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胃、肝和脾。而复杂家庭(小两口+孩子+老人)得过病的比例为13.8%。
建议年轻人工作后没有孩子的话,和老人分开住,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有了孩子后和老人住在一起更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这也反映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对家庭成员的健康影响更大,老人分担孩子的照顾有利于整个家庭的健康。
性别差异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处于疾病状态的比例为18.4%,明显高于男性(16.1%)。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种社会事务中,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而女性在精力和体力上弱于男性,所以在同样的影响因素下,女性患病的比例更高。
女性需要面对的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并且更容易产生焦虑。建议遇到烦恼时,尽量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做有氧运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断调整自己...这些都是释放内心压力的好方法。
不同居住地的差异
城镇居民患过病的比例比农村居民高18.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复杂。总的来说,农村的空气质量比城市干净,农村生活压力小,食材更新鲜,等等。农村比城市有更多有利于健康的因素。
收入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从收入来看,调查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6000元以下的居民比例为13.5%,个人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居民比例为24.3%。
从学历上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居民疾病状态比例为10.2%,硕士及以上学历居民疾病状态比例为33.1%。高收入、高学历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是胃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阴虚。
高收入高学历人群比例高于低学历低收入人群。结合之前的研究结果,高收入、高学历的人更容易产生精神压力。这说明“能力越高,责任越大”。责任往往意味着精神压力,生活节奏越快,生活成本越高,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都会转化为精神压力,可能是造成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建议从放松心情、少吃生冷食物、做温和运动、饮食饱腹等方面来滋养和保护肠胃。
不同的区域差异
中医健康状况具有地域特征,华南地区居民中医健康状况最差。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主要部位是肾、肝、胃,主要疾病是阳虚、阴虚、痰和血虚。华中最好。
此外,如果将华南地区居民与西北地区居民进行比较,华南地区肾功能不全的比例为11.7%,西北地区为5.3%。华南地区居民阳虚比例为9.8%,西北地区为5.8%。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然而,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项数据调查提醒我们,只有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饮食、运动、情绪、日常生活规律化,注意气血阴阳、脏腑的调理,才能使身体保持中医所说的正气充盈、阴阳平衡、脏腑和谐的健康状态,起到“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