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个教职工居住区的景观设计?

随着建设生态住宅和绿色住宅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在建设住宅小区的同时进行园林绿化,试图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以充分发挥最佳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是以居住生活的舒适、惬意、悦目和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在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和创作思维在不断更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居住区景观居住环境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营造环境。前者包括地形、地貌、矿产、水源、植被等。后者是指城市建筑等人工环境,不仅是声、光、暖的物质环境,还包括历史传承、社会生活、视觉体验等精神文化。

环境

居住区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绿化设计,它包括绿化、铺装、标识系统、景观照明、景观水景和景观小品。这六个方面的设计最终要达到整个景观系统的生态、功能和动态效果。居住环境不仅包括绿化率,还包括绿化、围栏、大门、活动设施、各种指示标志、水景、浮雕、雕塑、照明设施、音响设施等。,而这些内容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有机结合。就绿化而言,不是简单的绿化,必须考虑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适当搭配,果树、药材、观赏植物的搭配,平面绿化、立体绿化各种手段的应用。居住区内的景观不仅仅是供居民观赏的,还必须与居民的休闲活动相匹配,也就是说,居民可以徜徉其中,实际使用这些景观设施。比如居住区集中开放空间中的分散构筑物,要形成或大或小、公共或私密的活动空间,以满足不同活动的使用需求,开放空间可用于居民晨练或集体抱群众。

日本人总结了舒适环境的八个要素:

1)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异味;2)安静,无噪音;3)多彩绿化;

4)靠近水景;5)街道美观整洁;(六)有历史文化遗址;7)有适合人行走的场所和空间;

8)有娱乐设施。

其中就有。人们最关心的是安静、空气、绿化三要素,被列为舒适的基本要素。

目前中国主要用五个指标来衡量舒适度:

1)居住密度;2)绿地面积;3)室外场地和设施标准;

4)室外环境噪声标准;5)阳光。

现代居住区的标准:生态环境优美的居住区;风景优美的住宅区;功能品质优良的居住区;一个人民文化优秀的居住区,即物质和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能满足人们在生理、健康、安全、文化、心理、舒适、交往、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吗?6?8 。

居住区景观设计包括基地自然条件的研究与利用,空间关系的处理与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整合与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规模要适合居住者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有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简约的、朴素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构建应坚持愉悦、便利、服务于人的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现在很多小区的环境设计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比如雕塑、喷泉、亭台楼阁、大理石铺装等,其实是在误导。居住区景观的核心应该是生态和自然。

1)在选择居住区的位置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按照生态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保证居住区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日照充足、通风良好,并与大环境相结合,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居住区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正如钱学森所说,“有学校,有商场,有餐厅,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中可以四处走动,还有绿色的花园可以休息。这是古代帝王享受的建筑和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也能享受。”居住区以居住为主,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园林绿化等功能区。应围绕居住中心,根据人们的需求合理布局。

2)居住区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上以人为本,即行人优先,汽车不能干扰生活环境。有条件的话可以分流人车。居住区的交通道路应本着方便居民出入和搬迁,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减少对生活的干扰,保障生活安宁的原则进行布置,以满足可达性、安全性、便利性、整合性和多层次性的要求。居住区道路系统应等级分明,结构清晰,平整光滑,不磨损。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布局生动曲折。人们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景观的主题通过道路表达出来。

_ _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要功能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吸引人,引导居民进入场景。这就要求景观道路“想不到,人人都想要”。在恰当的时间,通过巧妙的安排,让人感觉到“山河无涯疑无路,黑暗中又有一村”,给人一种感叹和美好的感觉,让道路充满了人情味和欢迎。此外,美观易认的道路线形、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破碎组织和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关键点。

3)居住区停车场的停车位数量要适当,设置要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土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停车位的布局不应影响环境的美观。应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和噪音干扰,并节约土地。在居住区设置地下和半地下停车场比较合适,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A.半地下停车场与绿化结合——在停车场顶部进行同面种植。

灌木、花卉、草坪、花架、花坛一举两得。

B.全地下车库——其顶面覆土应为绿色,并与周围地面花园相连。

合二为一。

E.高架平台下的停车库——在几栋房屋的封闭空间内设置一个高架层。

台,下面进行停车,上面有绿化和交流空间。但是因为车库离房子很近,所以有必要

尽量避免对居民造成十大干扰。

D.在绿化带停车要搭脚手架——尽量少用。不在大楼附近,噪音

少,屋顶有绿树。

4)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对保证可持续的居住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区没有园林化,有明确的景观主轴。沿着这条主轴线,没有步行街的绿化。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引入水,开辟人工小河,节约用水泊位。居住区景观和植物花卉应层次分明,色彩丰富。从小屋顶绿化,路边绿化,组团绿化,小花园,中央花园,空间要分明。在居住环境建设中,要注意创造人际交往空间。群体绿化空间是一种理想、便捷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宅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兼具观赏性景观和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的绿地。)且方便居民就近享用。居民楼一楼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增加人际交往的好方法。货架层上可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和儿童活动的设施,可种植喜阴的矮化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处处营造绿色生活空间。

5)建筑外观、色彩及组合居住区的建筑是各种物质元素的主体,数量多、种类多,对人的视觉识别刺激大,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色彩的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和谐,与环境适当协调。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可以是多模态的,根据具体环境精心设计,要注意协调、和谐、抗重。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要流畅、大方、简洁明了,有度有实有柔,有节奏感和旋律感及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墙面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建筑物美化。在居住建筑的组合中,需要营造充满生活气息的外部空间环境:一种方式是用居住建筑群体围合出一个公共建筑空间,并在公共空间周围形成若干个子空间;另一种组合方式是将楼群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小空间。住宅建筑的组合形式多样,空间的内部形态变化层出不穷。一个好的单体建筑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功能设计的成功和外观的美观,而且是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创造出生动优美的居住空间景观。

6)建筑小品不仅有功能上的要求,还有点缀、装饰、美化的作用。它们是属于某一建筑空间环境的小型建筑、娱乐性花饰和指示性标志的统称。建筑小品往往是建筑群体构成的延伸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建筑主体美化环境、烘托气氛、隔断空间、装饰衬托,供人们休息和欣赏。如亭、池、廊、桥、漏茶墙、棚、华表、路边墙、花坛、喷泉及各种建筑雕塑。运用得当可以丰富文化艺术氛围,体现居住区特色,装点景观。环境景观小品能在居住区景观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形象属于城市景观点、线、面构成中的“景观面”,其景观环境建设对城市整体景观环境质量至关重要。住宅空间环境形象设计的核心是引导“家”的形象形成。

首先要营造一种亲切祥和的空间感觉。与其他城市空间相比,居住空间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安静祥和。因此,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应着重研究和确定合理的建筑空间尺度。另外,社区要有合适的规模,有利于配套设施和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

其次,要塑造人与自然亲密和谐的环境形象。在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中,应该少一些人为的痕迹,多一些自然的元素。正如明代著名园艺师季承所主张的,“景宜,构图宜。虽是人做的,却是自然的。”

第三,要营造一个简单温馨的视觉形象。当人们回家时,他们总是希望感受一下春风。因此,居住区的建筑形象要令人愉悦,居住区的色彩整体上要明亮、温暖。建筑形式及其细节要突出,简洁,清新。

第四,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打造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标准。

池特色,形成充满生活情趣、个性鲜明的空间环境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