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注意这八个方面的保健。

专家简介:张旭辉,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甘肃急救医疗队治疗组组长。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擅长治疗慢性咳嗽、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肺癌等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和康复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黄帝内经四齐调灵》说:“秋、三月谓之榕平。天气紧急,大气清朗,你早卧早起,与鸡同乐,让你平静心态,减缓秋天的惩罚,收敛精神,让秋天的空气平静,让你的肺清朗。这个秋气应该是养和收的方式。反过来的话会伤肺,冬天会拉稀,服务西藏的人少。”

事实上,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了立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此外,今年三伏天的最后几天仍然在立秋之后。根据“平均气温”,只有当地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22℃才算真正的秋天。立秋节气的到来,一般预示着天气会逐渐由热转冷,但暑热并没有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失,同时暑湿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暑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南方,这个节气,依然是酷暑,台风雨季渐行渐远,气温更加炎热。从立秋到秋分这段时间被称为“长夏”。

立秋后如何养生?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张旭辉认为,立秋养生的关键是养心壮阳防中暑防湿,调理脾胃祛湿,养肺益气防燥,饮食养阴生津。“夏季和长夏是一年中最繁华的季节。天气炎热,生机勃勃,也就是人体新陈代谢处于高峰期。生活中,人们总是用空调和冷饮降温消暑。过度依赖空调和冷饮会伤害体内的阳气。”中医强调“春夏养阳”,意思是即使烈日炎炎,也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要注意不要用寒凉,适当滋补,既能消暑、生津止渴,又能预防秋燥。立秋讲究养生八大方面。

1.健脾祛湿:

立秋虽已开始,但三伏天还没过,暑湿还在。此时天气渐冷,适合健脾和胃祛湿。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运化水湿之功,所以调理脾胃也是“坚持秋”的根本养生法则。这时候要喝山药、芡实等粥,健脾和胃。

2.补肺防燥:

立秋后,气候干燥。虽然晚上很凉爽,但是白天温度仍然很高。所以根据“燥则润泽”的原则,要多吃滋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如莲子、百合、银耳、南瓜、枇杷等。如果有脾胃功能较弱,容易消化不良的朋友,可以多吃茯苓、芡实、山药、小米、白扁豆等。

3.防暑除湿:

今年三伏天持续了很长时间。即使到了立秋,天气依然炎热,“秋老虎”依然韵味十足,预防中暑、养心健脾祛湿依然是必须的。平时可以多吃丝瓜、莲藕、冬瓜、荷叶等。,而且还可以选择三豆饮(薏米30g,绿豆30g,赤小豆30g加适量水煎服)。

4.辛少酸:

根据苏文脏气法理论记载:“肺主秋,肺敛,酸急食以收之,以酸补之,以辛泄之。”可见酸能敛肺气,辛味能散泻肺,宜秋收而不散。因此,建议立秋应少吃姜、辣椒等辛辣之品,多吃酸味果蔬,如西红柿、乌梅、葡萄等,有助于养肺。

5.预防感冒:

立秋后,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日常生活饮食要注意,尤其是晚上要防止感冒。在凉爽的早晨可以经常开窗通风。冷暖适当穿衣,遮春寒冻秋。可以适量喝点姜茶,可以温暖身体。夏天空调多,冷食多,人体冷。姜茶有散寒温,振奋精神的功能。

6.适度运动:

秋天秋高气爽的时候,适合各种运动,比如爬山,可以提高肺活量,爬山的时候可以体验山中温度的变化,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抵抗力。骨关节炎患者不适合爬山。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量力而行。一般来说,老人、小孩、体虚者不宜过度运动,应选择放松、温和的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防止出汗过多,阳气流失。

7.早睡早起:

秋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早睡早起。因为立秋后,夜间气温逐渐变凉,不再是夏天闷热潮湿的感觉,人们可以相对容易入睡,睡前梳理头发,听听舒缓的音乐,就可以早早入睡,睡眠质量也可以相应提高。建议可以晚上9点到10睡觉,早上5点到6点起床。早睡可以调理阳气,早起可以舒展肺气。

8.调节情绪:

立秋后的情绪调适也很重要。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秋对应五脏中的肺,肺在志中悲。秋天,你要尽量做到心平气和,心平气和,舒舒服服,避免感到悲伤。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也要主动调整自己,防止肺气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