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顶桐柏山怀远景区

桐柏山怀远景区位于太白峰北麓,具体坐标为北纬112° 47′-113° 11′,北纬32° 17′-32° 29。

桐柏山怀远景区有多种特色资源。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融为一体,集豪迈、奇异、幽僻、秀丽、险峻、深邃于一体,集怀远、佛教、道教、盘古、红色、西游记于一体。景区资源在全国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研考察、养生保健为一体的场所。

怀远景区于1982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6被批准为河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被评为河南省十大文明景区,2001被评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3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评为盘古故里。2010国务院发布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桐柏山怀远景区名列其中。桐柏山怀远景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南阳市唯一“国字号”景区,是河南省九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桐柏县志》载:“淮,起于大富,于潜流,见于洋口”。李倩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北麓的“小淮井”。淮河又称淮水,是古代“四渎”之一,是中国的风水河。《尔雅》载:“淮河与澧河同源,东流淮河,西流澧河”,说是“江淮同源”。主峰北麓山下古庙村西岭至桐柏县大河镇土门村新坡岭一线为江淮分水岭,东属淮河水系,西属长江流域唐白河水系。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北麓,是一个大峡谷。大峡谷长8公里,呈“V”字形,谷深约80-160米。《杜悦经》载:“于之水,三至桐柏山”,水的活动范围从江、淮、河、冀四大河流,古称“四渡”,历代帝王都向淮河祭“渡”。秦汉时期,怀都寺建在淮河源头。《龚宇》记载:“淮河从桐柏引出,东至伊司,东至东海”。古代淮河发源于桐柏,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至淮安以东,进入黄海。仅仅因为源头河流的长度和数量,怀远无法在桐柏京别争得一席之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淮河发源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东沟,史书记载“怀出胎于茅山前”。《大明一统志》载:“桐柏山,淮河出之”。淮河源头由桐柏山58条支流组成。江河源头的认定,一般应遵循“位高为源,位远为源”的原则。六盘古是淮河的主要源头,原因有三:一是在淮河58条支流中水位最高(1140m),是距离东海最远的支流;第二,秦始皇二十六条在这里建立了怀寺。是历代帝王祭祀淮河的地方。三、记载:清朝乾隆皇帝曾两次派官员到此探源,政治使节姜澜和河南巡抚毕元都曾在此探察淮河的真正源头。因此,这里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怀远文化。从古庙寺的源头看,河水又宽又窄,小桥流水,怪石危墙,密竹园,深潭。走过六盘谷后,源头深谷的一处悬崖,当地称之为“牛草沟”,直上直下,就像一条长方形的牛草沟矗立在前方,无法攀登。绕过“牛槽”,河水更加崎岖,河水从石壁上绕流而过,再“于地下,于羊口见之”。在中国寻找大江大河的源头并不容易,交通不方便或者耗时太多。只有怀远地处中原,交通便利,风景秀丽,非常有利于人们去探险。云台寺

云台寺位于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是豫南名寺。寺庙有五殿四院,占地22000平方米,有39座寺庙,108尊佛像。清初以前,桐柏山道教兴盛,太白顶和桃花洞是桐柏山道教的主要道场。清乾隆四十九年,四川宁远府西昌县魏紫山蔺宗寺一僧人,四十年末从五台山归来,夜宿桃花洞,动道士弃道,以佛皈依佛。出家前,阳县令袁明(公元1737-1819)在太白峰之巅创建云台寺,史称“太平寺”。光绪三十二年,改名为“云台寺”,他人创办普化寺。从此形成了以云台寺和普化寺为主体的桐柏山佛教林佶教白山体系。河南、湖北等省许多县(市)的香客成群结队进香登顶,香火颇盛,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鼎盛时期有600多名僧人,曾有“南普陀,北云台”的美誉。清同治年间,云台寺僧人摩诃乃曾被作为主僧派往宫中做佛事。后赐佛祖法衣一千件,金钩玉环一枚,现藏云台寺为镇山之宝。20世纪30年代,两位大师易发和法达分别在安国寺和无量寺讲法。他们分南北,有时还说“法南北达”。1954期间,云台寺高僧访印,获玉佛一尊。1958期间,印度总理赫鲁提出对云台寺进行专访,但因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成行。这座寺庙可谓高僧辈出,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影响。而且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横跨河南、湖北两省,前堂服佛,后堂服佛。如今,大殿雄伟,圣像庄严,大门恢弘,规模宏大,僧人云集,游人如织。佛教林佶派第四十八代传人、白云山系第十二代高僧尹公生前曾深情作诗,赞道:云起雾登云台,奇花遍地开。危庙近星月,险峰遇风雨。云台寺位于海拔1140米的山顶。它是佛教和道教林佶教派白云山的祠堂,许多人称它为“中原的布达拉宫”。

水莲神庙

水莲寺位于桐柏县西南约6公里的峡谷中。大殿后面,一座百米陡崖旁,一股山泉从崖顶倾泻而下,宛如悬在空中的水晶幕布,在幕后的陡崖顶端隐藏着一个天然石窟,名为水帘洞,寺院因此而得名。水莲庙占地7300平方米,建造时间很长。据历代碑刻记载,重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清乾隆八年(1743)。几千年来,水莲寺不断遭到士兵和土匪的袭击,几经沉浮。1983年,在徐川和尚、阴功大师和妙夏大师的主持下,水莲寺开始了大规模的重建和修复工作。现已成为南阳佛教会、桐柏佛教会会址,河南省四大名刹之一。目前有玉佛楼180余座,毗卢殿、山门、竹林精舍、华藏图书馆、素食馆及各种房屋,塔园1座,石拱桥5座,石栏杆300余米,拦河坝1座,河堤防护800余立方米。殿内各种佛像128尊,器物2000件。一口大钟重1.2吨,一口大鼓直径1.3米,一座保定楼高3.6米。有各类石碑16块,历代还保存有《八藏》一份。香港佛教青年会赠送了两本日文版《大正藏》,一本《乾隆大藏经》,一本《洪武大藏经》。寺内多座寺庙的名称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中国书协副主席等著名艺术家题写。现任方丈妙夏法师是河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南洋佛教协会会长、桐柏CPPCC会员。自1986年以来,水莲寺的对外友好关系日益发展,交流日益增多,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现已与美国、伊斯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台湾省、香港、澳门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二十多个省市的相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建立了友好关系。桐柏山是党中央领导下较早开展革命活动的地方。桐柏县是河南省九个革命老区(苏区)之一,也是全国百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从(1)1925到1947的22年间,桐柏县先后建立了3个中央、6个省级、9个地市级和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

(2)刘少奇、李先念、贺龙、王镇、彭雪枫、郑位三、王守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红三军团、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此驻扎战斗,先后建立了20多支地方革命武装。

(3)革命活动场所主要有: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行政公署、豫鄂边区省委、七七工作组、桐柏军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