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几种中国舞蹈?
舞狮运动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舞狮包含了希望好运和繁荣的意愿。2000多年前,汉朝经过西域后,月氏(今克什米尔、阿富汗)、安息(今伊朗)等国都派使者向汉朝供奉狮子等动物。汉代开始出现石狮等雕塑,同时人们也逐渐进行类似狮子的表演。
2.中国鼓励
中华民族对具有英雄气势和感染力的灵感情有独钟。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敲锣打鼓“戏舞”的记载。
后来又有了汉画像石中的鼓舞,南北朝石窟中的花鼓季乐,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鼓舞图,宋明时期的鼓舞记载。时至今日,中国各地流传着不同风格的灵感,主要是气势磅礴的灵感,也有能歌善舞的小帅灵感。
3.公众鼓励
山西洪洞等地的威风锣鼓,据说起源于尧舜时代,流传至今。表演者从30到400人不等;庞大的锣鼓队摆出一个方阵,一个圆圈,一个梅花阵,锣鼓钹齐鸣,震天动地。
开封的“大鼓舞”也是波澜壮阔。流行于福建、台湾省等地的鼓伞,据说起源于明朝戚继光战胜倭寇,百姓欢庆起舞;男女共舞,舞姿轻盈活泼,一对老夫妻穿插掌掴;富有战争的热烈气氛。
4、钹舞
钹是一种响亮的乐器,也是一种闪耀着金光的舞蹈工具。蛤蜊舞从古至今,从中原流传到少数民族地区。边打边舞、飞钹是其绝技,既是民间节日的表演技艺,也是佛教、道教、巫术祭祀等宗教活动中的舞蹈门类。
在古代中国,有用各种乐器跳舞的悠久传统。甲骨文中已经有“戏舞”的痕迹。“蚌舞”的形象在古代文物中保存完好:霍锡良先生在安溪玉林第四窟绘制了一组元代乐舞壁画,其中一幅堪称“蚌舞”古画。
一个半裸着支持艺妓音乐,头戴皇冠,长长的飘带轻飘飘地绕在肩膀和手臂上,两腿张开,双臂张开,斜靠着站立。左上方,两根带飘带的铙钹似乎正从手中甩出,悬在空中,舞者在想抓与没抓之间游走。这分明就是一个边打边扔钹跳舞的手势。
5.凌星舞
西汉王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面。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国家,恢复生产,在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下令在人间建立凌星庙,祭祀农神后稷。
这种舞蹈融入了锄、犁、播、锄、松土、打谷、赶麻雀、收割、砻谷、扬场等农业劳动动作,蕴含着赞美农业劳动、祈求丰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