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如何健康发展?

大健康消费集中在华东地区,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增长比例和收入较低。

健康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目前中国大健康产业在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消费较高。相比之下,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大健康服务消费占比不足10%。区域差异主要是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机构属地化管理、医生单点执业等原因造成的。

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而我国仅占GDP的5%,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中国健康产业年收入约900亿美元,而美国健康产业产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指出产业引擎,中国大健康企业面临发展问题。

从2016到10,《健康中国2030》明确提出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别突破8万亿元和16万亿元,“健康中国”战略必将成为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但目前健康中国概念股有83只,数量相对较少。即使在生物医药赴港上市的大潮中,中国大健康产业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三大问题。

医疗卫生领域优秀人才的缺乏制约了上市企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提出“健康中国2030”后,R&D人才的缺乏成为上市公司发展的短板。另一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医疗卫生人才技术密集度高,这些人才的培养周期长,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和创造性的高端R&D人才,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医疗卫生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首先,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需投入大量精力。其次,医疗健康行业的产品研发是多学科、多领域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投入。相关产品开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依赖程度高于其他行业,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上市公司国际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侵权现象频发。企业必须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尽快与国际接轨。

市场变幻莫测,企业无法快速适应。一方面,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深水区,产业处于大规模整合升级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大多结构庞大,短时间内无法快速适应。另一方面,近两年来,一系列医疗相关政策不断实施,互联网医疗的兴起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对这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如何快速适应这种更高的要求,成为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以上数据及分析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战略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