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应从教育和实践两方面入手,一言以蔽之,“知行合一”,
吸收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精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孔子主张关爱万物,“时不我食”。《孟子·尽心上》说:“君子之于物,爱之以仁;对人民,要善良,要善良。亲而善民,善民而爱物。”并提出了“关心人,热爱物”的方式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庸》说“能善用人性,则能善用事物;如果你能做到最好,你就能赞美天地的教育,你就能参与天地。”《庄子》万物论中的“天地与我共存,而万物为一”。张载在《正梦》中首次使用了“天人合一”一词,提出“民与我同胞,物是我也”。
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我觉得纸上谈兵,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做。”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大学生对自然生态的感情。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坚持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环境公益活动,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1)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尤其是绿色消费理念。树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如果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一次性塑料薄膜袋的使用,自觉节水节电,垃圾分类,控制污染。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节俭、经济、循环、适度的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倡导适度消费、循环消费和替代消费。
(2)支持相关机构组织活动。公众参与是大学生提高生态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而大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要求,以共同的理想和积极的利益为动力而参与的团体,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载体。在校园内,大学生充分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世界纪念日,开展以社区为核心的生态道德宣传活动,如创建绿色校园活动、举办环境宣传月和环境文化节、举办环境知识竞赛和环境征文比赛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引领大学生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下去。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我们相信未来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