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练太极有什么好处?
儿童练习太极的好处
五德教育家
有些孩子特别调皮,总是做出很多不恰当的行为。父母朋友想让他们调整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太极拳是一项历史悠久,内涵深刻的体育项目,不仅讲究武术,更讲究武艺!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懂得平和谦让。
锻炼意志力
太极拳需要长期练习。如果孩子能长期坚持每天练习,会提高他的自控能力和意志力。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坎坷和挫折时,他能更加坦然地面对,不会轻易被现实的困难击倒。
可以强身健体
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让你的孩子比别人更健康更强壮,尤其是身体协调能力会比同龄人好很多。另外,太极拳也是武术的一种,也可以达到练武防身的作用。
增强体质,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力。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黄金阶段,肌肉骨骼韧带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完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需要锻炼。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肌肉和韧带的韧性,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身体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
增强体质,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力。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黄金阶段,肌肉骨骼韧带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完善,身体素质各方面都需要锻炼。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肌肉和韧带的韧性,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反应能力,使身体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很好的提高,身体更健康,更不容易生病。
陶冶情操,稳定情绪
孩子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孩子的性格很有帮助。太极拳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练习太极拳讲究冥想、沉着和内省。孩子本身就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所以学习太极拳,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另一方面可以稳定孩子的气质,对于改善孩子任性、急躁等不良习惯很有好处。
缓解学习压力,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学习升学压力大。练习太极拳可以帮助孩子在课余时间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孩子勤奋、谦虚、钻研、细心、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使孩子自觉热爱学习。孩子正处于智力和身体发育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因此,学习太极拳不仅能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自律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培养传统文化,自己学习实践。
太极拳是一种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武术,它融合了道教的阴阳理论、中医的经络理论和引导呼吸。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亲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尤其是“中庸之道”、“阴阳转化”、“性善如水”。这些仅仅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的内容。
纠正不良体态,全面提高素质水平
太极拳的身体姿势要求正直,不偏不倚。这对孩子脊柱的成长有帮助。武术的基本练习对发展儿童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帮助孩子从小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太极拳讲究禅定、冷静、自省。让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中更加从容,不急躁,不粗心。不断的练习也能磨练一个孩子的心智。克服胆怯和懒惰,培养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永不自满的品质。
儿童练习太极的注意事项
环境要求
玩太极拳最好带孩子去有花有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空气清新,噪音小,有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身体姿势要求
太极拳的姿势要求很多,但就幼儿而言,要注意五点。
1,头部需要自然挺拔,不能歪斜,需要放松灵活,这样才清爽。不要愤怒地睁开眼睛,不要皱起眉头,直视前方。闭上你的嘴,不要张开。不要使劲磨牙。把舌头放在上颚上,用鼻子自然呼吸。
2、双手不能僵硬紧绷,手指要自然伸展,握拳时不能用力。你需要柔软,只要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曲使指尖接触手掌,拇指尖压在食指、中指中段即可。所谓太极拳的拳法就是空心拳,就是这个意思。
3、要包括胸后拉。胸部含有一点,就像猫抓老鼠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卷曲身体一样。在我们跳跃之前,髋、膝和脚这三个关节必须弯曲。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能存和跳。向后拉的正确姿势是有意识地缓解肩背部肌肉的紧张。精神上,大锥周围有一个手掌大小的面板,可以贴在贴身的衣服上。孩子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大人要给他指出来。
4、练拳时要顶腰。歌里有句话“怎么能有腰上衣呢?”。比如云手,膝跳,斜飞势,海底针,高马探方程,都要腰直,就像指南针,针动了但针轴不离开原来的位置。不能猫腰,猫腰就是低头耸臀,腰不挺,失去重心。这样容易造成呼吸不畅。
5、太极拳对腿的要求,首先要分清虚实;其次,动作要轻巧灵活;第三,我们必须实现平衡和稳定。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动作不别扭,时间久了自然就水一样流了。
呼吸需求
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打太极拳有两种呼吸方式,一种是自然呼吸,一种是拳法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不要太注重呼吸和拳法、动作的协调。在打好拳的基础上,以自然舒适的呼吸为宜,孩子也要用这种方法呼吸。
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宝库中的一种拳种,有着独特的锻炼方法,可以概括为“脑练、气练、体练”。三者紧密结合,从大脑做什么开始,然后往里动,再往外动。其实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锻炼方法。一般来说,太极拳的健身是为了提高体质,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健身、防身的目的。
练脑子
太极拳对大脑功能的调节和训练有积极的作用。太极传要求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遵从意志。内外三位一体是指意、气、力的结合,即意与气、气与力的结合;外三合指的是手足、肘膝、肩髋。连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的、复杂的、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入到太极拳的练习中,对大脑是很好的锻炼。然后调整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使之正常,各器官强壮,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目的。
太极拳是一种“静制动,虽动犹静”的锻炼方法,动静结合。这有利于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对大脑皮层过度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有明显疗效。如果长期坚持,可以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进行锻炼。不仅需要身体的放松,也需要大脑的放松。在大脑的控制下,放松神经和肌肉可以反射性地放松全身小动脉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小动脉的集合,同时减轻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血压下降,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有利。脑力和体力劳动后全身放松,可以使兴奋的神经和疲劳的肌肉更快恢复,这也是为什么练拳击比原地不动更能消除疲劳。
做呼吸练习
中医说:“气则行血,气滞则瘀。”血的实施主要是由气推动的,气血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称为“气帅为血”;同时,气能控制血液在经络中运行,故又称为“气能吸血”;气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称为“气能生血”;大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两虚,这就是所谓的“气随血逃”。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气、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和先天之气。这与道家修炼的精神是相通的。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神经系统的控制下,使全身处于放松状态。随着深呼吸,促使内脏和外肌有节奏地放松和收缩,丹田腹部积聚的气通过腰部、脊柱和四肢的螺旋缠绕输送到全身。此时,周围神经会感到酸、麻、胀、热,也就是俗称的“气感”。有这种气血执行感的人,脸色红润,体温可以升高1度左右。
通过气的执行,每平方毫米肌肉约有200根毛细血管被打开使用,平时只有约5根毛细血管有血流。毛细血管按照一定的周期打开和关闭。因此,它们的脉动似乎给身体增加了数百万颗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周小心脏的大规模发展,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
通过四肢的正反向缠绕运动,既锻炼了肌肉的弹性,又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从而预防和治疗因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练太极拳可以逐渐加深呼吸,所以横膈膜下降较多。通过横膈膜上下运动,加强胸腹部动作,对内脏起到“* * *”的作用。这是药物达不到的效果。这样胸腔和腹腔内的脏器血流旺盛,吸收功能增强,对各种脏器引起的疾病,如胃肠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禁等,都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太极拳深长的呼吸使心脏排出大量的污染空气,吸入更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通气效率,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样可以降低肋软骨的骨化率,增强胸部活动,对防治肺部疾病和肺气肿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胯是指轻轻收缩肌肉,就像吊会阴一样,会阴有意图地轻轻抬起,吸气时放松。这样会阴是放松的,练久了会觉得会随着呼吸起伏。这就是括约肌的运动,可以防治痔疮、脱肛、子宫脱垂以及一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