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没精力?记住这个“七养配方”,养生先“养气”。

天气热时,许多人都失去了精神。如何唤醒生机和活力?不妨学习一下元代邹璇所著的《救世养老新书》中的“养生配方”。

少说话滋养真气

话少就是要快,要快,要健谈。如果人们经常喋喋不休或大喊大叫,势必会消耗肺气,导致体内正气不足。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有时候他们不怎么运动,但是说多了就觉得累或者说多了就觉得声音嘶哑喉咙痛。这可能只是伤害!

人虽然说话、发声都是从喉咙发出的,但呼吸时都是靠气的鼓励,肺主气的呼吸。所以,轻度的长期的话,往往是最容易伤肺气的。喉咙轻微疼痛、声音嘶哑、咽喉肿胀是肺气损伤的初期表现,肺气长期损伤更容易引起感冒、咳喘,甚至肺气肿。长期从事教师、播音员等职业。声音过大,容易耗气伤津,口干咽燥等症状频繁出现。

伤气就是伤身。话多的人要学会养气补气。养气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长时间说话并不是说不说话,而是避免不停地说话,语气尽量平和,语速尽量平缓,说话时间不要太长。

戒淫养精。

戒淫是指在性交中节欲。精是养生之本。精气的流失动摇了生命的根基,健康长寿难以保证。

北京同仁医院中法医学副主任医师陈鲁泉: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袁茵和元阳都来源于此,是人体生命力的源泉。所以人们说,一个人的虚,往往与肾虚有关。

要补肾气,你不妨经常做抬脚的动作。脚中心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属于肾经。气血像泉水一样从这个穴位涌出,然后顺着经络滋养全身。提起脚跟不仅可以按摩到这个穴位,还可以伸到脚底肾经,从而刺激肾经。

老年人肾气不足时,容易精神不振,总是醒不过来,无论睡多长时间,精神状态还是很差。他们一动就会心慌,心跳也不好。简单提足跟,每天练习几次,每次几分钟,然后提肾气。你可以在等车的时候或者任何闲暇的时候做这个动作。如果长期坚持,还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

味淡,养血益气

瘦就是清淡,顾名思义,薄味就是饮食要清淡。少吃肥肉、烈酒和高脂肪产品。贪图奶油和口味,沉溺于美酒佳肴,对身体有害。

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法医副主任医师陈禄权在《千金方》中说:“饮食当季要节俭,贪多伤味,老年人脾胃就薄,多了就没必要了。”所以人老了,吃再多的鱼和肉也没用。以少吃或适度吃为好。适当吃点米饭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百饭源于大文豪苏东坡,即“一撮盐,一碟白萝卜,一碗饭”。大米有补中、益精、强志的功效。白萝卜生吃能促进消化,熟吃也能止咳。盐是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咸入肾,激发肾气,而肾中的元气是维持生命的动力,所以人吃了盐就会精力充沛。

古人说:天上有三宝:日月星辰;地球上有三宝:水、火、风;而人有三宝:精、气、神。而这碗简单的米饭,可以充分的补充精气和精神。凡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精神状态差、体质差、爬楼梯气喘、整天吃东西打瞌睡的人都可以试试。

咽液养脏气。

津液指的是唾液。古人认为津液是人体的精华。经常用舌头在嘴里搅动,通过唾液腺改变唾液(体液),然后慢慢咽下去滋养脏气。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吴:夏天我们身体内部的水分消耗是增加的,所以这段时间一定要滋阴润燥,补充身体内部的水分。练习“吞津液”会有很好的生津止渴的效果。当然,你也可以参考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吞天津饭时加的这个动作。

方法很简单。早上起床睡觉前,可以做闭着嘴咬牙齿的动作,让上下牙齿碰撞发出声音。一般我们以36次为一个周期。36次叩门后,我们的口腔中会分泌出一些唾液,我们会像漱口一样鼓洗口腔中的唾液。在洗鼓的过程中,我们还会分泌大量的唾液,然后把自己嘴里分泌的唾液分成三口慢慢咽下去,想象它会进入我们的腹部。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抽出十分钟做这个动作,有助于缓解阴虚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少想多养心。

意思是当你有空的时候,不要去想。人对任何事情都要思考和担忧,但思考太多会导致悲伤和失去生命。不要担心个人得失,名声和地位。

北京同仁医院中医法医学副主任医师陈禄权:中医情志理论认为“思则气滞”,思多则伤脾。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长期从事脑力劳动,使大脑高度紧张的人,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道溃疡,这与中医“思维损伤心脾”的理论是一致的。

所以,无论你的生活和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想清楚”,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放松身体和心情,避免情绪对个人基础的侵害。另外,要注意多一些冷静,不要太高兴太难过,也不要太担心没有发生的事情。与其被虚幻的烦恼所困扰,不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当下。

美容饮食滋养胃气。

良好的饮食意味着合理的饮食。在古代,人们意识到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只有全面合理的饮食才能满足各种生理机能的需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博士彭鑫:在我们的传统饮食中,早就有“五谷滋养五脏”的说法。广义来说,五谷杂粮提醒大家吃各种五谷杂粮。当然五谷(大米、小米、高粱、小麦、大豆)的健康价值也不低。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所谓“五谷杂粮”,就是植物的种子,浓缩了植物的所有精华,有完整的四季气息,最能补精。

小麦、粳米、大米、小米等。,味甘,性平,谷气足,元气最好,有“养脾胃、益气血、长肌肉、安五脏”的功效。平时食疗可以补养气血,调理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