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人生瑰宝《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是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后人曾称他为“千古完人”。
他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戴军工厂”,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型多功能工业基地,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享有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
曾国藩兄弟五人,作为家中的大哥,对弟弟们的学习、修养、生活全面负责。
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到,祖父曾玉萍的治家遗志,通过在生活、政治、保持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的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风范。
曾国藩小时候不太聪明,甚至有点笨。有一个关于他读书的故事,可以说明他的愚蠢程度。
上学的时候,老师让他回来背。这是非常简单的一课。他从晚上到凌晨都不能复习和背诵。
那天晚上,小偷正好潜伏在他家的屋顶上,想等主人背完书睡觉后再偷。但因为曾国藩太笨,把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忘了前面忘了后面,直到凌晨才背出来。
爬上房梁的小偷听了这么多遍都会背出来。天一亮就生气,直接从房梁上跳下来,对着曾国藩把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他恶狠狠的骂了我一句,然后就走了。
曾国藩是晚清颇有争议的人物,但无论是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曾国藩家书赞赏有加。
时至今日,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为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世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事、为人父母的人生智慧之书。
也是曾国藩一生主要活动的记录,反映了他对政治、生活、治家、治学、治军的重要思想,足以成为国学经典和人生瑰宝。
曾国藩的书信涵盖了他一生中从31到57岁的重要时期。
经历了嘉庆(10岁)、道光(40岁)、咸丰(51岁)、同治(62岁)四个皇帝。大致可以概括为:童年在嘉庆,成熟在道光,波澜在咸丰,收获在同治。
曾国藩家书330余封,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封。全书分为管理家庭、修身养性、鼓励学生学习、理财、济贫、交友、用人、行军、旅游、杂务六大类。
家人的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曾国藩对家人的关心和情感表达。相隔百年的时空,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亲切真实,就像看他家人写的信一样。
曾国藩,作为儿子,孝顺父母,作为兄长,教导体贴兄弟,作为父亲,为子女树立榜样。
曾家一向很严,很守规矩。曾国藩受家风影响,对弟弟们要求很严,谆谆教导。
他对弟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有很多可取之处,如教弟弟读书、学习、勤俭、自立、执着、修身、为官等。同时,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他的家书强调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亲情越来越淡漠,邻里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它们真的具有劝服世人移风易俗的价值,值得大家去阅读。
曾国藩的书信主要有以下几点。
养生之道:
曾国藩非常重视养生延寿之道。他在多封信中提到“遵父训强身”和“省工节欲饮食”,以养生为先。
当官之道:
曾国藩熟悉中国历史,深谙官场之道。他积累了一套官场独门绝技,运用到中国的官场,所向披靡。
在与哥哥曾国荃的频繁通信中,他经常教育和告诫哥哥如何做官。自古官场险恶,伴君如伴虎。
大部分的官员都愿意相处,投机倒把,渔利。老实人很少失败,但曾国藩做到了。
治军之道:
曾国藩和他的弟弟在信中多次提到,治军之道是以制度为基础的,不允许任何人违反制度。制度先行,奖惩分明,同时还要爱民。为了得到人民的支持,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来赢得这场战斗。
做人之道:
他在信中也给弟弟们讲了读书修身的方法,很有感染力。他认为读书需要行业的精髓,别无他法。
曾国藩不仅这样说,而且自己也这样做了。在他的一生中,也做到了勤俭、谦让、狂傲、宽容、节俭、坚忍、自强,这些在他的家书中屡见不鲜。
经营家庭的方法:
曾国藩十六字名言,家俭则昌,人勤俭则康,能勤俭则俭,绝不会穷。
在家书中,他还教儿子如何学习,孜孜不倦地教他家规家训,教儿子说话慢条斯理,走路稳稳当当,显示了他严父的形象和深沉的父爱。
修身篇: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曾国藩认为,人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而且,他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他每天写日记,反思、感悟、改正自己的错误,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他自己这样做,也希望弟弟和孩子能效仿。他的观点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观点对后世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曾国藩家书值得每一个有志之士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自己,塑造自己,审视自己的内心。
《曾国藩家书》不仅是一部记录家族生活的书信集,更是一部蕴含着为人处事、教育子女之道的人生智慧之书。当代家庭教育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个深渊里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