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主要遗产

太和殿:位于天柱峰南侧,占地8万平方米。古建筑20多处,建筑面积l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金典:明代青铜铸造的仿木宫殿建筑,位于天柱峰顶部石台中间,面积约65,438+0.6平方米,方位为南偏东8度。大殿宽深三间,宽4.4m,深3.15m,高5.54m..周围有65,438+02根柱子,有重叠的框架,额头,柱子上有双斜和单斜的双拱形拱门,分别支撑上下檐,形成双檐的底厅屋顶。铸造在主脊两端的龙相互面对。

四贴满灰泥的门,四面墙安装在柱子之间。厅顶采用平棋吊顶,线条柔和流畅。地面铺满紫石纹,水洗抛光。屋顶的特点是“推山”。殿内后墙屏风前设坛,雕真武大帝像,左边金童捧书,右边玉女捧宝,水火二将持旗执剑守护两厢。

坛下有一尊玄武像,是金与万的结合体。在神坛前,有一个香案和一个供品。祭坛上方悬挂着一个金匠的额头,上面铸有清圣父艾辛乔罗·叶璇亲笔书写的“金光妙相”字样。殿檐上挂龙桶蒸馏金牌,上面竖铸“金殿”二字。寺庙的所有部分都是用失蜡法铸造的,所有部分都是用黄金蒸馏的。无论是瓷砖还是木头,都有着严谨的结构和精密的接缝。虽然历经500多年的冷热变迁,但依然辉煌如初,显示了中国铸造业发展的高度,堪称现存古建筑和铸造技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武当山金典,1961 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当山金殿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之巅。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是中国名山之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它距离方圆400多公里,有72座山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山中有三潭印月、酒泉、石池、九井、石室、九台等24洞,也是著名的道教胜地。山中宫殿楼阁众多,素有“五里一寺,十里一宫”之称,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武当山金典,俗称“金顶”,位于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之巅。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金殿宽三间,深三间,高5.54m,宽4.40m,深3.15m。它是一座青铜铸的烫金、仿木建筑,重檐脊,双翼飞起。山脊上装饰着神仙和动物,栩栩如生。其下有十二柱,莲花柱基础,斗拱檐椽,结构巧妙精巧。额头和天花板上雕刻着流云、漩涡等装饰图案,线条柔和流畅。寺庙的地基是花岗岩砌成的石台,四周是石栏杆,更显庄重威严。殿内的塑像、几案、供品均为铜制,里面供奉着真武大帝,身着龙袍铁甲,披发覆足。一旁站着金童玉女,刚柔并济,雍容华贵,“火与水”两位将军并肩而立,威武雄壮,这才是整座山铜像的艺术精髓。

金殿是单件铸造,用榫头和铆钉焊接,精密无缝连接,没有铸造凿痕。虽然历经500多年的风霜雨雪雷电侵袭,但依然金碧辉煌,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技术中的一颗明珠。

殿下山峰环抱石城,名曰紫金城,长1.5公里。它面临险峻的悬崖,悬在空中,四座石塔傲然而立,极其险峻。

登上金顶,远眺峰峦,青翠如屏,丹江水库平如镜,远眺太和、南燕、五龙宫殿,层次感十足,美不胜收。早上看日出,晚上看云海,这里的游客就像是到了一个仙境。

在武当山冯小怜,有一座铸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的青铜殿,是明永乐十四年(1416)从主峰天柱峰迁来的。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建筑。

青铜庙:位于天柱峰前的小莲峰上。它铸造于元代十一年(公元1307年),高3m,宽2.8m,深2.4m的悬挑梁顶,所有构件均为单件铸造,用榫眼和榫头组装,所有铸件均标有标明安装位置的文字。扇裙上铸有“此堂铸于武昌万作坊”字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

青铜殿,元代置于天柱峰顶,又称金殿。明朝永乐大典练武之时,明太祖朱迪因规模不大,又铸了一座金殿,并下令将元代铜殿移至冯小怜保存。

这座青铜大殿完成于元大德十一年,铸造于武昌。造型古朴端庄,有瓦棱、檐、柱、门隔断、窗台、门槛等造型。寺身刻有碑文,记载了道士的姓名和捐资建寺的信众的姓名和住址。

这座元代的古铜色大厅,因为是从天柱峰运过来的,所以被称为转运厅。从字面上看,转运的意思是“时来运转”。有意无意间,武当金顶又增添了一道神秘的风景。人们沿着青铜庙转圈,据说可以缓解厄运,带来好运、官运、财运等等。所以很多来武当金顶的人都愿意来这里一游。

故宫: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四周为炎天柱峰,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城墙厚1.8米,城墙最高点为10米。它是用石条砌成的,每条重500多公斤,按照中国天堂的模式建造。石雕建在崖壁上,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它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紫”来自“紫气东来”,寓意吉祥,“禁”指皇家禁地,可见故宫除了保护金殿之外,还有政治含义。再者,金顶位于天竺之巅,无屏障,无靠山,无左右沙山。风水先生为了聚气,沿着山峰修建了这道城墙,以“藏风聚气”。故宫有四个门,只有南门是真正的门,其他都是名义上的。南门一侧有一座神门和一座鬼门,以警示人们“人鬼”各行其道。

故宫又称皇城,因金殿而得名。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高数十尺,周长344余米。它环绕着天柱峰,由每块重达1000公斤的石头组成。故宫有个奇妙之处,就是从里到外,墙向外倾斜,从外到里,墙向内倒。从远处看,这种美就像金殿周围灿烂的光,非常神秘和壮观。故宫有四座石刻石门,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进了南天门就是灵官殿的走廊,阴暗阴森,石头冰冷。爬上一段石阶,是一个小广场,有一个锡铸的灵官殿,精致古朴,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大殿右侧有几座明代御碑,大殿前有几条粗大的钢鞭。根据传说,任何不虔诚进山的人都会在来到这里时受到灵官的严厉惩罚,所以他不能去金殿。这个传说把一些人吓得半死,腿发软,甚至昏厥。出了灵官殿的走廊,手拿铁索,爬上“九步踏板”,再拐上有数百级台阶的石梯,便是金碧辉煌、古今中外闻名的金殿。紫霄宫位于武当山东南的战旗峰脚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公元119-1125),重建于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和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2003年)

紫霄宫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元代重建,建于明朝永乐十年(1412),赐名“太宣紫霄宫”。嘉靖三十一年(1552),寺庙806座。建筑的布局充分利用了地形。在纵向陡峭宽敞的地形上,建造中轴线建筑,层层递进,逐层上升,形成三向院落。龙虎殿、碑亭、唐世芳、紫霄殿、父母殿自下而上依次修建,两侧有附属大殿、东西宫、东西道园,主次分明,庄严肃穆,极具皇家道场风格。

紫霄宫是武当山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其主体建筑延续了590多年。进宫的第一个大殿是龙虎殿。大殿两侧供奉的青龙、白虎造像高达十余尺,造型精美,技艺高超,有元代遗风。当你离开龙虎殿,你可以爬上楼梯,这是崇拜大厅,也被称为唐世芳。大殿后面是一个有青石墩的院落,中间是宫殿的正殿——紫霄殿。

紫霄殿是全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坐落在三层装饰柱丹涌冲台之上,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落差,使其更加雄伟壮观。正殿为九脊双檐山顶,琉璃瓦顶,在空阙兰。全堂重檐,雕梁画栋。它宏伟壮观,家具齐全。供奉道教神仙和各种器皿、器具。它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紫霄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好的观光地,也是武当山道教活动的中心。每逢道教传统节日,都建在这里祈福消灾。

紫霄宫共有29座建筑,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五个梯田。龙虎堂、碑亭、唐世芳、紫霄堂、盛文穆堂自上而下修建,两侧被房屋等建筑分隔成三个院落,形成一组主次分明的厅堂和建筑群。宫殿的中间两翼是四合院式的道教住宅。宫内的主体建筑紫霄殿是武当山最具代表性的木质建筑。它建在一个三层的石台上,台前中央和左右两侧都有通往正殿的平台。宽度和深度有五个大厅,高度为18.3米,宽度为29.9米,深度为12米,面积为358.8米..* * *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

主殿为重檐歇山顶的大型木结构,由三层祭台衬托,比例适中,外观协调。保持明初以前的上下檐。柱头和斗显示了明代斗杆的特点。梁结构为九檀木,高宽比5: 2.5,保持宋辽以来的材料比例。殿内金柱作顶棚,明室内槽有八个沉箱。明朝背面有一座精雕细刻的石制须弥山神龛,里面的玉帝和左右侍从的塑像都出自明朝之手。

紫霄殿屋顶全为孔雀兰琉璃瓦覆盖,主脊、竖脊、脊以黄绿雕刻为主,装饰丰富多彩,为其他宗教建筑所罕见。南燕宫始建于元二十二年至元三年(公元1285-1310),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扩建。位于都阳岩脚下,山峰如悬于天际的翅膀般展翅飞翔,以群峰秀丽著称。现有建筑2l座,建筑面积3505平方米,面积9万平方米。有一项议案说,天一真清宫石室,两个仪器大厅,皇家经典大厅,冯跋馆,龙虎厅,大碑亭和南天门建筑。主体建筑天一真清宫石堂,建于元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宽11米,深6.6米,高6.8米。梁、柱、门、窗都是用蓝色的石头雕成的。顶部前坡为单檐倚山式,后坡为悬岩式,檐下两跃,是辽金建筑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o.33米,从天而降,面向深谷,龙头上放一个小香炉,危险性极大,艺术性和科学性都很高。

南岩宫位于武当山南岩(又名紫霄岩、独阳岩)的绝壁上,上有碧霄仙子,下有绝鹤。周围山峰陡峭,树木葱茏,是武当山36岩中最美的地方。南燕宫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宋元时期有大规模建筑。建于明朝永乐十年(1412),授予大圣南燕宫。嘉靖三十一年,殿宇六百四十余间。南燕宫建筑群整体布局巧妙,巧借地形,依山傍石;在技术上,它打破了传统汉族建筑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格局。宫殿虽嵌于山崖之中,但人工自然,使其与环境高度和谐统一,创造出“天人合一”的至高意境。

南燕宫现存建筑90余处,有山门、龙虎殿、正殿、东西配殿、两仪殿、御堂、石殿、八卦亭、御碑亭等。南燕宫主体建筑于民国十五年毁于大火,湖北省人民政府于2006年拨款修缮。修复后,宣帝大厅坐落在一个重檐上,墙上有蓝色的瓷砖和高高的平台。它像天宫一样雄伟。正殿丹丘下有一座青石丘庭院。里面有一口古井,叫甘露井。井台由青石雕刻而成,饰有六角柱。水质清澈甘甜,宛如甘露。从御经堂到两仪堂的走廊上布满了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明代嘉靖初年第一位内阁官员夏衍及其弟子王雍题写的“寿福康宁”二字。两仪殿前有一石雕龙头,长2.9米,宽仅0.3米。它从悬崖上冒出来,面对着金顶,面对着深涧,顶端放着一个香炉。这就是龙头香,号称“天下第一香”。穿过藏经楼,是元代建造的“天一真清宫”石殿,整体为仿石木结构。南岩西侧有一突兀的山峰,名为梳妆岩,其上建有“梳妆台”。相传是真武大帝成功登基的地方。

南岩宫周围还有滴水岩、吕西安岩、黑虎岩、洪君洞、雷神洞,变幻无穷,令无数中外游客沉醉其中,来回流连。莫镇井,又名春阳宫,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它是一座布局精巧、结构紧凑的四合院式道观。现存山门、正殿、附殿、老庙亭、北道观等建筑52处。正殿壁画《真武修真图》生动地讲述了修真成仙的故事,画风朴实。院子里有一口古井,旁边立着一把铁杵。相传真武大帝在此受到子袁俊化身的启发,以“铁杵磨成绣花针,功成自然来”的哲理,最终成仙。

“磨针井”这个名字来源于真武大帝刻苦修炼,最后成功的故事。故事说的是静乐国王子受玉清圣祖子袁俊的启发,到武当山学道,但意志不强,想下山返俗。当我来到这里,我遇到了一个紫袁俊变成的祖母,在井边磨铁杵。王子大吃一惊,问道:“铁杵是怎么回事?”老穆答:“磨针。”王子惊讶地问:“那不是太难了吗?”老穆歪着头,慈祥地对王子笑了笑。“只要努力,铁杵磨成绣花针。”太子听了,恍然大悟,于是转回山上修行,最后升天了。后来人们称之为磨针井,建了磨针井和回心庵。

又称“磨针井”。从武当山镇(老营)驱车南行7.5公里,在登山步道旁,有一座布局紧凑、纤巧精致的道观,就是磨针井。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嶂,绿林环绕,翠竹缭绕,梅香阵阵,被誉为“竹、月、梅”的胜景。

现存磨针井于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重修,1984年恢复如初。这座宫殿占地5000平方米,包括52座寺庙。它的主体建筑,祠堂,是一个三开间的大厅,里面有一尊真武青年的雕像。四壁绘有壁画《真吴秀珍图》,线条古朴典雅,色彩浓淡,山水树木如画,人物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汉族民间绘画风格,生动地反映了真武在山上耕作的曲折故事。庙前埋着两根粗大的铁针,乌黑发亮,象征着老穆当年磨的铁杵。殿旁栏杆高举,井亭拱起,重檐雕脊,飞在空中,婷婷站立,轻盈飘逸。

亭中有井,亭中有惊泉一瞥。水质清澈甘甜,据说尝过之后可以增长智慧和智慧。据说这座雕像是一尊紫气元君的雕像,手持铁杵,头微仰,对过往游客微笑,以相当高的艺术造型渲染了这个道教故事。关帝庙就建在离磨针井不远的山顶上。它曾被用来供奉关公的雕像,但现在只有一把铜制的青龙偃月刀,重达30多公斤。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也是历史文物。据记载,明朝永乐十年,明太祖朱迪修建了29座宣帝的大殿、城门和走廊。明嘉靖三十二年,寺庙扩大到200多座。清朝康熙年间,三次修缮。清乾隆二十至二十六年,重修正殿、山门等殿宇。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元1982年,在国家的投入下,对“真理复兴”概念进行了全面翻新,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被列为全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子坡的古建筑基本都是根据真武修炼的故事精心设计的。古代建筑师利用狮子峰的特殊地形,沿山体旋转修筑了波浪式的隧道墙,称为九曲黄河墙。进了二道山门,突然看到一个宽阔的院子。漫步进去,只见院落重叠,幽静雅致。在他们面前,有一座建于岩石上的“五云楼”,包括御经堂和藏经阁,后面是高台之上的“太子堂”。整体布局参差不齐,高低错落,和谐完美,充分体现了道家“清静”的思想内涵。处于真理概念的最高点,俯瞰深谷、蜿蜒的溪流和流动的碧水;遥望群山,千峰美景;夕阳西下,还能看到武当“太和剪影”的奇观。数百年来,人文景观这一现实主义的概念一直被世人广为称道。

太子坡景区包括回龙观、磨针井(春阳宫)、老君堂、八仙寺等景点。这个景点虽然路线长,但大多靠近上山旅游的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该景区主要景点有磨针井精美亭阁、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直角石”和“真武修真”壁画;太子坡有天池瀑布,有泪珠池,有乌云楼十二梁柱,有桂花树,有九曲黄河墙。就像有彩带上下飞舞的18条老路,九渡河有各种奇石,有险峻奇幻的玉虚岩等等。

走进复观的大门,只见古道上依山势起伏而建,长71米的红墙,就是九曲黄河墙。九曲黄河墙的布局和立意十分巧妙,流畅的曲壁如波浪,气势非凡;将高大的红墙压弯,对于刚来的虔诚朝圣者来说,无疑是一次“诚信”的考验。

九曲黄河城墙城墙厚1.5米,高2.5米,圆而平,弧线流畅悦目。绿色琉璃瓦屋顶,犹如两条巨龙盘旋翱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给人以美感,体现了皇家建筑的风格和豪华。

关于九曲黄河墙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道教思想认为,给予道观道袍、经书、造像、建筑物、器皿、灯具蜡烛、编钟灯笼、快餐香火者,可得神灵护佑,称为“九种功德”。应该说,九曲黄河墙也是体现道家思想的一种建筑。

辅真寺正殿又称“祠堂”,是辅真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建筑群的高潮。通过九曲黄河墙、照壁、龙虎堂等建筑的铺砌和渲染,在二院突出一个高台,高台就是复观堂。金碧辉煌的大厅让人感觉威武、庄严、肃穆,顿时感觉虔诚。

辅真馆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年,嘉靖年间扩建,明末损毁严重,清康熙二十五年重建。因为清代的维护是当地官员和民间信众捐款,虽然很难维持原有建筑的皇家等级,但还是加入了很多民间建筑的做法。因此,通过正殿,我们可以同时看到明清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遗迹。

大厅里供奉着真武和随行的金婚夫妇的雕像。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组巨大的雕像是武当山最大的彩绘木雕雕像。600年过去了,依然美丽如新。

五云塔又称五层楼,高15.8米,是武当山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在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完全是根据山势的变化而不开山而建,达到了整体布局和实用性的最佳效果。

五云楼采用汉族传统建筑技术。墙壁、隔间、门窗均为木质,各层内部厅堂、房间因地制宜。五云楼最出名的地方就是它的顶楼“一柱十二梁”,也就是说在一根主柱上,有十二根横梁贯穿楼板,交叉叠放,精心计算。这种纯粹的建筑框架是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也因此成为现实中的一大景观。

在建筑群的顶部,矗立着建于明代的太子殿,小巧精致而又不失皇家建筑的精神。在王子的阅读大厅里,有壁画、石案、笔墨、古书等。,这些装饰独特的建筑营造了一种努力学习的氛围,使人们想起了年轻王子生活和学习的艰辛、信心和毅力。寺内有太子读书铜像,是武当山唯一的读书祈福之地。此时,游客会仔细观察王子读书画像的神态,认真了解王子读书时的专注程度,或许会给他们新的启发和对学习的理解。

修建太子读书馆的目的是为了突出真武童年苦读经学的故事。据说很多学生来这里拜年,可以让学业有成。古往今来,无数年轻的学生亲自到这里参观,以建立他们对学习的毅力和信心,许多希望孩子成功的父母经常来这里使他们的孩子成功。“治天下·玄月”牌坊: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552年)。位于武当山东4000米处,是武当山第一门户,又称玄岳门。石凿仿大木建筑结构,有三座牌楼,四柱五层,高11.9米,宽14.5米。明和萧的比例是5: 3。方柱高6.4米,柱身用铁箍加固。柱顶有龙门坊,下光室是大小浮雕坊。方上部卷草花,撑赈请愿,下方方,堂花板嵌于方之间,形成高开光室,两侧略低的三个门道。主建筑安装在一个龙门架上,柱子竖立在开间的左右两侧,长方形的水平匾额嵌入其中。侧楼、云板、副楼分两层竖立,形成宽阔高耸的主楼和侧楼,为上下延伸、层层叠叠的三落倚山式方形建筑,横匾上刻有“治天下玄月”字样。此作坊结构简洁,构件品种齐全,组装均衡严谨,坊身装饰豪华,雕刻精美,以线雕、圆雕、浮雕等手法雕刻人物、动物、花卉。它是南方石牌坊的杰作,是明代石雕艺术的瑰宝。

整个牌楼非常壮观。在牌楼的额头,屋檐和柱子上,雕刻着如鹤在云中游泳和八仙的生日等图案。牌楼下,鱼对面,尾撑。在牌楼的顶部,有一个吻吞脊的装饰。屋檐下有各种花鸟图案,做工精细,堪称中国石雕艺术精品。1988年,国务院公布玄岳门什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