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复出后为何选择鲜为人知的搭档?

我个人认为,在现在还健在的演奏家中,李国胜先生的综合实力应该是第一位的,与石富宽、王佩元、李增瑞都不一样。这四个还健在的“大量工作”远比于谦老师进入养生状态,安心割韭菜要好。

李国胜是一个相对多才多艺的相声演员。他师从罗荣寿,但也跟刘宝瑞学了三年的三部相声。他的传统基础相当扎实。虽然李老师后来以拍手为主,其实是能逗能抱,但也有创作能力,技术上几乎没有死角。

李国胜相声生涯的前半段相对不为人知,和杨少华有点像。虽然在圈内小有名气,但一直没有机会登上大舞台。他总是在工厂、部队等地方讲相声,曼儿一直上不去。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终于见到了他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后大师,他重新回到了相声舞台。侯大师把列为他的客人,他们一起连续工作了两年。侯师傅对评价很高,说他甚至可以用眼睛来做客。

事实上,这是李国胜最大的优势。他天生一副栩栩如生的样子,表情丰富,特别擅长用搞笑的话来改变表情。遗憾的是,他与侯师傅的合作未能留下视听资料,但从他与在《剪洗澡》中的合作就能看出这一优势。李国胜始终配合王世臣的故事,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情。即使观众一直盯着李国胜,他们也知道这是在搞笑。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李国胜版本的《砍掉浴缸》比赵世忠先生的版本好得多。

侯师傅对相声的要求这么高。他曾与郭启儒、郭全宝、刘宝瑞等巨头合作,但后来他换成了新人李国胜。侯师傅还是赞不绝口,他们第一次连话都没说对,也勉强应付。后来,还有一次,侯爷上台前突然改变主意,让拿他开玩笑,结果没把汤泼出去。

可惜侯老爷当时临时回来支持新人。其实他很早就有退出舞台的意愿,想去幕后做相声理论建设的工作,所以在解除了的蔓之后,侯师傅也没有继续和他合作。

1979年,李国胜调入北京曲艺团,第二年正式与笑林合作,开启了他艺术生涯最红的时期。

不得不说,小林的风格相当古怪,学唱歌的比例太多,或者说,以学唱歌为主,讲笑话的比例降到最低。但是,也无能为力。毕竟笑林是歌手出身,相声半路出家。他想改行说也做不到。

唱的比例太多,负担堆积在歌词里,导致李国胜在笑林身边没有存在感,但也可以说只有李国胜的能力才能托起笑林,让笑林的表演看起来像相声,换人可能真的会变成无声版的电线杆。

两人这一合作就是25年。退休后,黎晓林·郭盛不再合作,李国胜先生去丈量北京曲艺团青年的工作,继续做绿叶。李国胜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仍然朝气蓬勃,他们这一代人需要做很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