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的典故是什么?

“韦朔”名称的由来——观音的释梦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瑶洋严嵩村有一位老茶农印伟(1703-1775),勤于种茶,笃信佛教,拜观音。每天早晚都要在观音菩萨面前奉上一杯绿茶。几十年来,从未停止过。一天晚上,他睡着了,梦见自己扛着锄头出了家门。他来到一条小溪边,突然发现石缝里有一棵茶树,它长得又壮又多叶,和他见过的茶树不一样...第二天早上,他昨晚在梦里沿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做了一个石坑。仔细一看,只见茶叶呈椭圆形,叶肉肥厚,嫩芽紫红色,绿叶欲滴:印伟很高兴,就把这棵茶树挖出来,种在家里的小铁锅里,精心栽培。因此茶为观音所得,故名“铁观音”。

二、“王朔”——甘龙赐名

相传,王土郎,安溪西平南岩人,清雍正十年任副贡品,在湖广黄州府金州任判官,曾在南山脚下建书房,名“南轩”。清乾隆元年(1736)春,王和他的朋友们在《南轩》中写道。每当夕阳西下,都在南轩旁流连。有一天,他偶然发现一个荒芜的园子里有一棵茶树,于是把它移植到南轩的茶园里,日夜管理,精心栽培,年复一年地繁殖。茶树枝叶繁茂,叶圆心红,制成成品,润泽肥美。泡过之后,又香又醇。乾隆六年后,王世让被召进京面见礼部侍郎方苞,把这种茶送给了方苞。方苞以非凡的品味品尝了它,然后把它送到了朝廷。皇帝喝了之后,称赞了一番,并询问了瑶阳茶的历史。因此,茶叶湿润坚实,重如铁,味道鲜美,像“观音”,并命名为“铁观音”。

也有一些传说类似于以上两个传说。这些传说的相似之处在于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所以茶名中有“观音”二字。“铁”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茶树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铁色”的光,另一种是茶叶发酵后“褐如铁”。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内安溪”,海拔1.045米——安溪县蓝田乡。四面环山,山峦连绵,云雾缭绕,土壤多为土层深厚的酸性红壤,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县西平。“内安溪”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间谚语说:“四季有花,严冬无雪无雷”,可谓得天独厚,四面环山,土壤多为弱酸性的红壤,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可谓是大地的灵气。安溪铁观音索肥、卷曲、紧实,汤色金黄明亮,清香浓郁,回味悠长,口感丰富,醇厚鲜爽,入口留香,回味甘甜有蜜香,有“七泡带香”之美誉。

安溪铁观音“沐浴日月之精,集高山之气,得阴霾之辉,食之可治百病。”经常喝铁观音茶有益健康长寿,就像观音菩萨的加持一样。此外,安溪铁观音茶冲泡后,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