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芒种保健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所不同。在中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量在增加,气温在上升。到了雨季,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潮湿,各种衣物、器皿都容易发霉。所以这种天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被称为“黄梅天”。另外,我国端午节多在芒种日前后,民间有“没吃过端午粽子就不能送”的说法。这告诉人们,端午节过后,不要脱下保暖的衣服,以免着凉。中国江西有句谚语:“夏天至日种芒时,要领着人走;拉的人需要被拉,拉的人需要被推。”短短的几句话反映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惰。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不能顺利散发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所接触和呼吸的一切都离不开湿热。所以,暑热使湿邪越胜越多,使人昏昏欲睡,情绪低落。因此,不仅要做好雨季的田间管理工作,还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籽的保健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点,使精神保持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使气得到提升,自由宣泄。
日常生活中,应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避免阳光直射,注意防暑),以符合阳气充盈,有利于气血运行,振奋精神。夏天,白天长,夜晚短。中午睡午觉有助于恢复疲劳,有益健康。芒籽种下后,中午天热,人容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为了避免中暑,种植后要经常洗澡,这样可以使皮肤松弛,“阳热”易于发泄。但是,要注意一点。出汗时不要马上洗澡。中国有句古话,“出汗看不到湿”。如果“出汗时见湿,就会长痘痘。”
这里给朋友们介绍几种药浴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洗澡水中加入药物的煎液或浸液,或者直接用煎好的煎液蒸浴或熏蒸全身或患病部位,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药浴的使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介绍,从周朝开始,就流行用香汤沐浴来保持清洁。宋明时期,这种香汤浴传入民间,出现了人们洗香汤浴的“香线”,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人们在不同的日子选择不同的药浴来保持清洁和预防疾病。比如春节用五香汤洗澡,清香爽口。农历二月初二,古人称之为“中和节”,民间称之为“龙抬头”。喝枸杞汤洗澡,可以使人的皮肤有光泽,年轻。夏天经常用五枝汤洗澡,是为了祛除气息,驱毒养血。在清代,药浴不仅被用作强身健体和延年益寿的方法,还被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药浴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物理化学作用(主要是温热),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作用。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作用。
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浸浴、熏蒸浴、热敷等,而浸浴是保健的主要方法。
以五酯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的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水,浸泡20分钟,再煎30分钟,然后将药液放入洗澡水中洗澡。有条件的可以一天一次,这种药浴方法可用于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泡。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子:绿豆、百合、冰片各10g,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g,研成粗粉,装入纱布袋中,汤煎泡澡,可使面部皮肤白嫩润泽,体香驱邪。
在饮食调理方面,历代养生专家都认为夏季和三月的饮食要补。“陆春秋?”《诸篇》指出:“无食浓而厚,无酒重而味浓。“唐代的孙思邈主张,人对甜淡之事,总是要从轻处理,大麦曲、粳米更好。他还说,“善于健身的人,往往需要少吃肉,多吃米饭。在元代医生朱丹溪的《乳谈谈》中,他说:“少吃肉,多吃五谷蔬菜,这是一种和谐的自然风味。”。“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清淡饮食在养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蔬菜和豆类可以提供人体新陈代谢中不可缺少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以及大量的维生素,可以预防疾病和衰老。果蔬中的维生素C也是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物质,能促进细胞对氧气的吸收,是细胞间某些激素形成不可缺少的成分。此外,维生素C还能抑制病变,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于老年朋友来说,多吃水果蔬菜可以修复和保养血管,还可以将沉积在血管壁的胆固醇转移到肝脏变成胆汁酸,对防治动脉硬化也有一定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保持人体大便通畅,减少毒素的吸收,防止过早衰老,预防便秘引起的直肠癌的发生非常重要。
此外,在强调膳食补充的同时,我们告诫人们不要吃太咸或太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多,老年人,活动量小,都会使血压升高,甚至引起脑血管功能障碍。吃太多甜食对人体健康没有好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逐渐下降,应导致蔗糖等中间产物的积累,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严重时甚至诱发糖尿病。可见,饮食是极其重要的养生防病手段。因此,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液易外泄,耗气伤津,宜多食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作用的饮食。由于身体机能下降,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硬化,老年人饮食应以进补为主,辅以清热解暑、护胃益脾、降压降脂的食物。月经期或产后,虽然天气渐热,但女性应避免食用寒凉之品,以防其他疾病。
一百,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