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十八卷,其中《苏文》九卷,《灵枢》九卷。秦汉时没有灵枢之名,人们称之为九卷。因《九针十二缘起》第一卷有“先立针经”一句,故又称“针经”。后来又有“九不足”、“九灵”之名,都是道家注解。“灵枢”之名最晚出现,是中唐时期医家王冰定下的,与“年少好学,养生”有关。因为他也是道士,所以取名灵枢。

我国早在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年)就没有完整版的《灵枢》。所以,当林逋等人奉命整理医书时,发现中国的《灵枢》是残本,无法整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本书是南宋(公元1155年)绍医松石的家传,这本书是朝鲜在宋哲宗北部(公元1093年)赠送的校对出版书。这本书在北宋哲宗出版时,只做了简单的校对;南宋绍兴史家松石捐赠家传,虽也作了注音校勘,但远低于北宋嘉佑林逋等人校勘《苏文》的水平。尽管如此,我们今天能看到灵枢的全貌,多亏了朝鲜的奉献和松石的无私奉献,否则,灵枢早就失传了,成为永远的遗憾!

《灵枢》和《苏文》合为《黄帝内经》。从内容上看,古人先写《灵枢》,后写苏文,因为苏文引用了《灵枢》的许多篇章。灵枢多讲治病之法,苏文多讲根本之源,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解释。最早的《灵枢》注释在宋元以前是无法考证的,直到明末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注释,即《黄帝内经·灵枢证马注》,这是《灵枢》的第一部注释,之后代人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