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

音乐中时间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节奏的变化上。人们常把它比作音乐的呼吸和脉搏,使音乐更具生命力,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但大多数人往往只重视旋律的训练而忽视节奏的训练,忽视了节奏在音乐演奏中的重要性,缺乏对节奏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了音乐的演奏。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音乐中节奏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

音乐节奏的训练方法

1.节奏概述

节奏是音乐中最早的形式元素,也是音乐中最具活力的表现元素。与其他音乐元素相比,节奏“与音乐中‘时间’的所有因素有关,这不同于音乐中音高的方面”。

节奏是人们在音乐领域对时间元素的表达和感知,对节奏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狭义上只是发音点的长短和组合,是关于具体形式的问题。但在实际音乐中,性质相同、发音点数相同的节奏单元可能因作品不同而不同,它与音乐中的许多因素密切相关,如速度、持续时间、节拍、重音、小节等。,特别是在音型组合过程中,具有相同性质和相同发音点数的节奏单元可能是由于。广义的节奏还会涉及到音乐作品的时期,即“句法”或“音乐结构”的划分,比例与平衡的问题。

2.节奏听力和记忆的训练方法

对于一些基本的节奏划分,正如李重光所说,“再复杂的节奏,经过细分之后,都是由2: 1的最简单关系组成的”。也就是说前半拍和后半拍是同等接受的,每半拍拍一个音符。这个节奏看起来很简单,似乎每个人都能做到,但要准确、真实地掌握它并不容易。很多人不认真训练是因为觉得简单。

所以如果没有打好扎实准确的基础,进入复杂节奏训练就无法掌握。只要掌握了“2: 1”的基本关系,所有属于基本划分的节奏练习,都可以通过类比绕过。

比如切分音节奏就是一种普通学生觉得很难的节奏。其实他们只要能准确唱出每两个八分音符,切分音节奏不过是把中间的两个八分音符连接起来。掌握大切分音(也就是两拍以内的切分音节奏),其中八分音符变成两个十六分音符,然后就可以掌握更复杂的切分音节奏了。如2/4 xx | xx | xx | xx | x-‖。

再比如:点状音符。通常,一些学生对虚线音符的认识不够准确。后记或长或短,后记后面出现的音符或早或晚。训练的时候要把附点训练成音符,分成2: 1的比例。举个例子,可以把附带的四分音符写成2/4拍的X X,然后把两个音符连起来。如果不能正确发音,可以把第二拍的第一个音读成A,也就是xx,然后把A读轻了就成了xx。

另外,无论基础分拍子的节奏有多复杂,分拍子的训练方法都可以通过增加单位拍子值变成非常简单的节奏。

要反复训练和模仿我们学过的‘基本节奏’。基本节奏及其变体多种多样,但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它们的一些最基本的节奏,那么让它们反转、拆分,加上词缀、休止符或延音线,衍生出来的复杂节奏就迎刃而解了。

培养节奏感

节奏训练,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准确表达音乐情感。这种音乐情感的表达,恰恰是在节奏的实际训练中对节奏的感受,也就是所谓的“节奏感”。我们通常说某人节奏感很好,主要是指这个人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很强,能准确快速地把握节奏,并能在整首歌中保持这种符合音乐节奏规律的速度。

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音值的正确组合。在构成音乐的时间因素中,节奏、节拍、速度是三个最基本的要素。所以也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靠节拍实现的,速度感就是节拍感。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均匀跳动的能力。保持稳定很重要,就是不能越来越快,不能越来越慢,不能越来越慢。这是最基本的节拍感。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摆动拍子(国外训练中也有打腿、跺脚、捻指等拍子方法),让学生以正确的拍子感觉为标准来衡量节奏。

但是节拍感的训练是和节奏的变化交织在一起的。节奏越复杂,越难稳定节拍感。因此,节拍感的训练需要贯穿于节奏训练的始终,让学生在内心听觉中有一个稳定、确定的节拍感,从而在复杂、多声部的关系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其中,节奏重音和节奏重音的把握非常重要。不管是什么节拍,小节都是用强拍来划分的,也就是节奏重音。这就是节奏重音的感觉。如果节奏重音和节奏重音弄错了,小节就会划错,无法辨认。

音乐节奏的训练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学习再到感性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和理论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不懈的训练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4.节奏练习

有节奏的休息练习会造成内心的紧张。训练中要克服内心的紧张,以平常心面对,不要一遇到这种节奏就打乱原有的速度。要注意稳定内心的速度感,加强内心的节奏感。在练习的时候,可以在心里默念休息的持续时间,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把握休息的持续时间。

切分音的出现会改变节拍强弱的规律。练切分音的时候要注意,切分音所在的拍子里,第一个音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第二个音,所以第二个音的出现比拍子里其他音强。

音乐中经常出现点状节奏型,比如××。, ××.诸如此类。我们往往忽略了依恋的持续时间,往往在依恋的持续时间不够延长的时候就停止了。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持续时间还没有足够延长就停下来的坏习惯。还会影响音乐中后点的节奏类型的特点和音乐的表现力,所以一定要把后点的持续时间延长的足够长。

在连奏的练习中,连奏的节奏会在固有的节拍中表现出它的特殊性。练习时注意节拍的时长,在固定时长内均匀分配音长,更注意其与其他节奏的衔接。

5.练习节奏感

节奏运动具有强烈的情感效应和独特的表现功能,往往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对应。良好的节奏感是对节奏各种因素的敏锐感知和准确表达。节奏感是音乐感知和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奏感开始。比如用节拍器练习数节拍。先用节拍器打一个音,两个音,三个音,四个音,然后自己数平衡密码练习走路或跑步。这样容易让平衡的节拍在你心里感觉很牢固,可以有一种内在的速度和节拍的平衡感,这是发展节奏训练的基础,可以为学习节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节奏的训练也可以加入背诵。我们生活在语言环境中,语言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生动的节奏。从语言节奏上掌握音乐节奏相对容易,要从节奏型阅读入手。比如有节奏的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赋,或者即兴编一些有节奏的词,边读边用手敲打节奏。

如有节奏地读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 × ×— | × ×.× × ×|

更上一层楼,看得更远

这样,我们既练习了节奏,又培养了自己的文字创作能力,还体验了节奏感。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基本的指挥手势,对节奏的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用嘴读节奏,同时用手打拍子,并保证每个拍子的速度一致,则应从慢速练习开始,慢慢加速练习,使强拍的动作比弱拍的动作更明显。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正确读出每个节奏所要求的标准速度,同时有助于培养音乐表现力。

音乐听觉的训练方法

首先,听钢琴。

大多数音乐教师使用键盘乐器如风琴、钢琴、手风琴和电子琴来组织教学。所以,听音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可以提高适时听琴声的能力。

1.分辨钢琴语言。辨别钢琴语言是一种常规的听力训练。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有必要定期进行辨别钢琴语言的训练。才能形成相应的技能。

2.说出声音名称。每次教唱歌之前,都要训练发音名称。老师在钢琴上弹奏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名字,以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

3.唱音符。老师用钢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记忆和表达能力。

第二,听音乐

让学生经常听相关的器乐,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听力训练,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别针乐器。音乐,当然是乐器演奏的音乐。听完一段音乐后,让学生品尝由哪个或哪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比如:(1)二泉印月;(2)我是军人(长笛);(3)山流水(古筝);(4)雨打芭蕉(琵琶);(5)喜气洋洋(唢呐、笛子、弦乐、打击乐等。).

2.说出歌名。让学生每次欣赏完音乐后准确说出歌名,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丰富音乐知识。比如:(1)江南(广东)音乐(紫竹调、步步高、十面埋伏>;;(2)民族音乐(西游记,牛郎,有一个金色的太阳);(3)西方音乐(天鹅湖,月光,斗牛士)。

3.记住乐谱。当读谱教学达到一定水平后,学生可以尝试录制乐谱,进行更高层次的听力训练,提高边听边录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我们要由浅入深,由少入多,逐步做到量力而行,尽可能多的记住,哪怕是象征性的。教师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指导。激发感知、记忆,再现乐谱兴趣,加强听音能力训练。

第三,听歌

在音乐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录音机的作用,让学生欣赏录音磁带上的歌曲,进而进行相应的听力训练。

1.听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录音机播放著名或流行的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和体裁的歌曲的同时,训练对歌曲的感知。比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调,绣金碑,二月来);(2)美声歌曲(我爱你的祖国,北京颂,海的故乡);(3)流行歌曲《999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转水转》。

2.点评歌手。在听完录音或学生自己听歌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对一些歌手的演唱风格和技巧进行点评,如李谷一、董文华、郭颂、李双江、蒋大为、毛宁、杨钰莹等,以增强他们的欣赏能力。

3.谈谈感受。每次听力训练后,都要进行谈体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感受和体验的能力,激发学好音乐的兴趣;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不断完善自己,让听力训练得到发展和升华。

如前所述,在音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可以抓住时机,有计划地进行听力训练,逐步增强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为学好音乐插上理想的翅膀。

音乐养生方法有哪些?

肝脏喜欢听有棱角的音乐。

如果长期被一些麻烦的事情困扰,肝脏会让体内本该流动的气体停滞不前。久而久之,会逐渐消耗肝脏的能量,产生抑郁、烦躁、乳房胀痛、口苦、痛经、舌边溃疡、眼睛干涩、胆怯、易受惊吓等症状。

适合的音乐:棱角分明的音乐,亲切爽朗,有“木”的特点,能入肝。代表歌曲《胡佳十八拍》。

建议:不妨泡一杯绿茶,晚上7: 00 ~11: 00听歌,有利于克服肝气旺盛,防止肝气过盛化为火。并利用殷琦养肝,起到梳理肝气的作用。

心喜欢听调性音乐。

心脏控制精神状态和血液循环。如果生活工作压力大、睡眠减少、运动少等不良因素持续伤害心脏,容易引起心慌、胸闷、胸痛、烦躁、舌尖溃疡等症状。

适合的音乐:调音音乐,活泼轻松,有“火”的特点,能入心。代表歌曲《紫竹调》。

建议:中医最讲究中午睡觉,所以晚上9: 00 ~11: 00之前尽量平复心情,泡一杯红茶,听一段紫竹调,对滋养心脏,使心脏功能正常工作有很好的作用。

脾喜欢听宫廷音乐。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暴饮暴食、过度思考会使脾胃超负荷,出现腹胀、便溏、口腔溃疡、肥胖、面色发黄、月经稀少、乏力、胃部或子宫下垂等不适。

适合的音乐:宫调音乐,风格悠扬恬静,如“土”般宽厚坚定,能入脾。代表作歌曲《十面埋伏》。

建议:欣赏这种音乐适合在进餐时或饭后一小时内,在音乐的刺激下,有节奏地消化吸收事物。而且配上一杯黄茶,有助于温和调理脾胃功能。

龙喜欢听尚式音乐。

肺负责外部气体交换,然后将气体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由于肺部与外界的频繁接触,污染的空气和各种致病菌很容易在人体免疫力下降的瞬间侵袭肺部,出现咽痛、咳嗽、鼻塞、哮喘、感冒等症状。

适合的音乐:尚调式音乐,高亢悲壮,有“金”的特点,能入肺。代表歌曲《春雪》。

建议:下午3点到7点,体内肺气比较旺盛。随着歌曲的旋律,吸气呼气有利于通过音乐由内而外梳理肺部。准备一杯白茶,可以起到补肺气,清除肺中杂质的作用。

肾喜欢听羽毛音乐。

肾脏是身体的储蓄机构。当体内其他器官能量不足时,一般都是从肾脏调过来的。久而久之,肾脏的能量就会处于匮乏状态,出现面色晦暗、尿频、腰酸背痛、性欲低下、黎明腹泻等现象。

适合的音乐:羽毛式的音乐,风格清纯,哀婉悲凉,像一面水晶幕布从天而降,行云流水,具有“水”的特性,能入肾。代表作歌曲《梅花三弄》

建议:早上7点到11点是气温持续上升的时间。这段时间,体内的肾气也会受到外界的诱惑,在音乐的刺激下,肾中的精气得以提升。如果能加一杯红茶,可以有五行的效果。

音乐解压方法

一、音乐解压法

音乐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还可以治疗不同的疾病。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医生都不再怀疑这一点。人们把这种利用音乐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新治疗方法称为“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在国外已经相当普遍。外科是用音乐安抚神经进行手术,但更多的是用来治疗人的心理疾病。一位英国音乐治疗师曾经说过:“音乐具有唤醒、连接和整合人格的力量。”

不同的音乐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由于音乐的旋律、速度、音调不同,可以产生镇静、放松、兴奋等不同的效果。,从而调节情绪,稳定内环境,达到镇痛、降压、催眠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适合不同心情的著名歌曲:

先说西方古典音乐。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莫扎特的《B小调第四十交响曲》、西贝柳斯的《悲伤圆舞曲》、巴赫的《A大调意大利协奏曲》、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比才的《卡门组曲》。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你可以听听海顿的《皇家焰火音乐》,罗西尼的《威廉·泰尔》,鲍罗廷的《鞑靼人之舞》。失眠的时候可以听莫扎特的摇篮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

如果你喜欢中国古典音乐,可以选择舒缓、低调、温柔、委婉、优雅等特点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月夜》、《南渡江》、《疾病》、《催眠术》、《钓鱼宋光明》等。中国古典音乐中也有许多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色优美的旋律,能振奋精神,使人心情愉悦,如流水、欢聚、赛马、光明行、生日快乐、百鸟在凤、八哥洗澡等。另外,可以选择一些体现天地之间生命力的音乐,比如《生日快乐》。

应该注意的是,不同的音乐疗法适用于不同的时间。一般来说,晚上睡觉前听听安神的音乐,有助于睡眠和休息;激动人心的音乐应该在早晨或早晨听,使人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缓解抑郁的音乐限制较少,可以随时听。但是,音乐的本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兼容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此外,还可以采取积极的音乐疗法,比如参加卡拉ok、演唱会等自娱自乐,效果也很好。

二,心理音乐减压的注意事项

音乐减压作为一种放松人身心的保健方式,适用于亚健康人群和成年人。音乐解压使用的音乐大多是描写山脉、草原、溪流、海洋、森林、田野等自然风光的音乐。这些音乐很容易使人感到放松和美丽。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心理减压时,不同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身体放松方式,采用自己喜欢的音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严重抑郁、焦虑、恐惧症等心理疾病的患者,无法正常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因此这种方法不适合自我心理减压。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认知障碍患者,以及自我人格结构不完善、情绪过于脆弱的人,也禁止使用这种心理减压方法。

三、日常减压小技巧

给植物浇水

心烦的时候给植物浇水。研究表明,在植物世界呆上10秒可以产生极大的心理放松。

2.上下班选择绿色道路。

优美的道路绿化景观有利于行人平复情绪,减轻压力。

3.多喝点橙汁

最新研究发现,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压力荷尔蒙水平。研究人员建议,每天喝两杯250毫升左右的橙汁,不仅能满足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还能减轻压力。

4.玩橡皮泥

用橡皮泥做一个“失败”的符号,然后扔得远远的。这个行动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过去失败的阴影,把握现在,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