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酒去杏花村。怎么才能做对联?
在杏花村唱民歌
几千年前一个牧童指出的杏花村,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岁月变迁,古村变化很大。所幸的是,清代康熙年间彝族人编撰的《杏花村志》得以保存,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根据文字重温当年的情景。
杏花村年谱
杏花村位于江南名城安徽省池州市秀山门外。它靠近城市,靠近河边。唐朝会昌年间,刺史杜慕星遇春雨,写下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对不起,餐馆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它以通俗自然的语言,优美含蓄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在雨中春游中徘徊,想借酒消愁的心情。诗是一村一村传下来的,诗也是一村一村传下来的,让杏花村名垂千古。村庄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相传“全盛时期杏花万余株,连村十里,眩惑观众,诚胜风景。”古往今来的名人、诗人竞相去幽僻之地参观、求胜,连樵夫也唱着唱着。
郎遂雕像
清康熙十三年,20岁的杏花村人郎遂(1654—1739)苦读十一年,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并在乾隆年间作为中国唯一的村志,收入《四库全书总目》。郎燧作为杰出的地方志作家,详细记录了杏花村的历史、名胜、建制、古迹、人物、诗词等各个方面,还详细描述了杏花村的十二景:平天张春、白蒲鹤峰、西乡禹岩、茶场郎迈、三台夕阳红、住云松月、黄公九更、铁佛禅林、昭明书院等。
杏花村地图
杏花村被誉为“天下第一诗村”,全国各地文人墨客的诗词如泉涌。据《杏花村志》记载,《清明》诗一出,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循着诗人杜牧的足迹,歌颂杏花村的风光和人事,写了近千首诗词歌赋,占全书三分之二的份量。诗歌的形式分为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律、七律、五言排比等。,充分体现了池州“千年诗人之乡”的文化特色,来这里的人几乎遍布全国。
鸟瞰花园
“许久不见春约,今日刚出郭行。杏花飞为雨,烟笛远闻。旧迹寻处,东风暖骤。酒窖还醉,倚月。”元代贵池人有,写下了这首描写当时杏花村繁荣景象的诗。“当节日被中和,李东锋燕再续前缘。在山上和春天的树上尽情玩耍是件好事,而且天色已晚,令人神清气爽。”明代浙江殷珊人戴逸的这首诗,描写了中和节期间,在杏花村寻访古景的兴致。
朱元杏花村
“风霜来古道,是马杏花村。请问牧童,餐厅还能存在吗?”这是清代陕西周浦人杨红旗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初冬,诗人从远方来。虽然杏树枝头的花已经凋谢,他还是想下马问牧童村里有没有饭馆。杏花村就是这样牵连着诗人的心;“千年诗人,此村无花。茂林还在酒店,草是柴门的。”江西布依族杨森的诗概括了池州这个千年诗人之乡的特色,也描述了清代杏花村的萧条...民国四年,贵池著名学者胡子正编辑出版了《杏花村续录》三卷,是郎遂《杏花村志》的补遗,收录了大量歌颂杏花村的诗歌和一些有关杏花村的散文作品。
兴花村徐志
杏花村的编年史里不仅有许多记载的诗词,还有亭台楼阁的美景,餐馆、别墅、诗人的遗迹,还有美酒:“眼前红树留黄鹂,帘外香落。”那日樊川指处,年年人醉。"
皇宫广润玉泉
杏花村之所以出产美酒,是因为一口古井——香泉井,又名黄公广润玉泉,就在今天的黄公酒铺景区内。相传春香如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旁边是明代李因祁阳的“杜刺史行淳初”题词。
香泉井西侧,白洋河自南而来,从桥上流向大江...“香泉井是传播黄河的信息,但我爱神社和小姐杜公”。现在香泉井还在,诗人杜牧却只能在远处缅怀。
秋浦河
俯瞰杏花村,郁郁葱葱,村北有杜武,沙滩绿树成荫,秋浦河偶尔有渔船经过。发源于石台县的秋浦河是池州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80公里,流经杏花村16公里。诗人李白曾在秋浦居住,留下了十七首秋浦之歌,因此秋浦河也被称为“有诗之河”。“秋浦看似秋,此意长存。秋湖清,四山幽。”郎遂的诗概括了秋浦河畔古老杏花村的宁静。
白蒲和风
沿着杏花村北门进村,“白蒲和风”牌坊映入眼帘。白蒲鹤峰是杏花村十二景之二。牌楼上的碑文是明代大画家唐伯虎的书法集。书法清秀飘逸,洒脱洒脱,符合眼前的风景。
白蒲码头
白蒲,即白蒲圩,村前湖名,原沿平田湖岸而建。水里种荷花,垄上种芦苇。每到夏天,荷花送香;秋天,河岸上片片芦苇弱弱的随风飘动。俗话说“秋风骤白,岸上芦苇散。”
秋风骤起,溪水白茫茫。
沿路向西,是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和一望无际的唐风茶韵。唐代的茶庄,依山傍湖。有几个茅草棚,茶亭,土房。茶艺师正在为游客表演唐代茶道。茶渡口,一叶老舟,渡口旁古色古香的院落,镌刻着“茶佛一味”茶之道随缘,佛之法随缘,茶佛一味随缘,既指饮食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交融发展,又体现了“拔愚杂草,盼佛玄风”的思想。
唐岔村
庭院左侧茶山上有一座文选楼。文轩楼,又称文轩阁,原在肖文庙后面。肖文寺位于池州西部,所以当地人也称它为西寺。它原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的行宫和寝殿。岁月流逝,风侵雨蚀。据《关村志》记载,古时候,肖文寺后有青山、参天古树、竹林、林箐鸟、旅人、僧人,其间享受游乐。可惜都倒下了。杏花村文轩楼的重建,是重新标记一个符号,重写一段记忆。文选主楼是存放文选的地方。如今文轩楼里装饰着太子雕像,却不见文轩。“秋浦楼郭文选楼,随梁胜基在池州。细看万物皆空,不如离姓”,这是对文本承载道的最好诠释。
文轩大厦
村里的十里桥和西乡桥横跨兴化河。河里有很多水车,没有什么实用功能,却是村里的一道风景。转着转着,吱吱作响,仿佛在讲述一个曾经发生在村子里的古老故事。其中,偷窥花园的故事让人深思。
杏花村鸟瞰图
偷窥花园的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后人。《汉书》记载董仲舒年轻时专心读书,三年都没时间在园中赏景。而董默则“有效,曰‘我以目窥之,学我祖之愚’。”“董师法先人,勤学苦读,却不忘欣赏窗外的风景。不仅要“窥园”,还要建这个园,还邀请徽州吕协亚写了一篇《湖光山色上窥园》,说他在这里“仰头看山,低头看湖,听竹声听弹珠...唱高读深,学尖叫”,“凭信念探幽,望远眼...并且带着一种清晰的味道去接受所有的东西”这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模式。
俯瞰濯湖草堂
“濯湖草堂”原是董子秀的书房,因《窥园》中有一句“仰望高山,俯瞰湖光”,面向西乡湖而得名。卓湖草堂,唐建筑风格,现为杏花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馆,主要展示杏花村民俗文化和与杏花村相关的历史典籍。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杏花村珍贵的文物收藏,还可以交换茶水、泼墨。在历史经典展区,最珍贵的是南宋惜春八年尤茂在贵池出版的《文选》。
酉卯《昭明文选》后记,池阳县斋本。
昭明太子萧统与贵池关系密切,贵池是太子的封地,贵池之名是萧统赐的。唐朝以后,文人在科举考试中做官,《文选》是必考科目。民间曾有“文选虽差,唯秀才半”的谚语。欣赏这些珍贵的藏品,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古老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村寨风情,更能惊叹于杏花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牧之大厦内部
唐诗流传千年,星村名扬天下!杏花村的人们为了纪念杜牧,在村里修建了“牧之楼”,其名称来源于“杜牧,字,号樊川居士”。主要展示杜牧与池州、杏花村的渊源、诗文。楼里,杜牧铜像皱着眉头,抬头挺胸。那些忧国忧民、郁郁寡欢的人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雕像背景是杜牧唯一的书法真迹张诗集的放大本,苍劲有力,又因为是诗稿,更显得朴实无华。这里络绎不绝的游客成为了杏花村的一个重要景点。
袁环
村里还有两个花园:袁环和憩园。
袁环是宋朝任命的医生郎文韶的住所,他在进入元朝时隐居在杏花村。郎渐渐成了杏花村的名门望族。后来,郎在废弃的旧址上建了几栋房子来继承过去。在这座古宅里,郎历经十一年编撰了《杏花村志》。郎燧的父亲郎必光在此修建了“浣圃堂”,此后一直做学问,浣圃堂撰书12种,代代相传。他对郎遂修志影响很大。
鸟瞰休息花园
憩园原名憩园,《杏花村志》载有“前乡领导陈读书处”。“半村半郭,雨后新晴意正舒。烟淡树明,园菜长得慢。”如今,休息园不再种植蔬菜,但它是游客喝茶和休息的好地方...
清凉井
《杏花村志》记载,当年村里有不少古迹,但至今仅存几处:香泉井、清凉井、结儿泉、原孝祠前高耸的独竹坊、石嫂等。这些遗迹向人们展示了当年杏花村的胜利。杏花村之所以流传,是因为郎燧的《杏花村记》。岁月变迁,沧桑巨变。池州人要永远记住这个“杏花村老人”。
唐茶庄依山傍湖。
临近黄昏,杏花村厨房炊烟袅袅,秋浦河沿岸渔火通明。一年又一年,时间雕琢着村庄,古人的生活不在了,烟雨蒙蒙,草木葱郁,杏花飘香,柳风暖。
樱花园
绿水绕村流,花枝满枝,漫步在花香弥漫的石板路上,仍能感受到诗的芬芳。酒的醇香在漫长的岁月中绵延。秋浦河畔,“天下第一诗村”历经千年。
滨湖村中老寨
原文/饶毅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