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有哪些习俗?

■潮汕人出门的习俗

着装——城乡人出门办事、做客都讲究着装整洁。如果你是一个新的客人或参加一个节日,你应该穿最漂亮,最及时,质量最好的衣服。农村人称之为“做皮衣皮裤”。20世纪60年代以前,农民去集市做生意,大多是光着脚。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带着鞋子和袜子去集市做生意。年轻的男女老少出去走亲戚时经常穿新衣服。

过去,人们去集市时总是带着菜篮子和篮子。带着亲戚送的花篮和藤篮。比如旅游,平民用包,有的用水布当包,有钱人用藤荚和行李箱。解放后,人们在时装上使用军用背包和钱包、女式花手袋和塑料皮包。80年代以后,各种手袋、背包、行李箱开始流行。

交通工具——解放前,人们出门都是步行,坐长途船。算算距离,以10里为一家店,一般走一个小时。轿车是富裕家庭的交通工具。在城镇里,有许多轿车商店供人们使用。官员贵族坐四人大轿子。一般有钱人坐两人抬竹轿子,新娘结婚坐轿子。解放后轿子就废弃了。这个地区很少有牛车,也没有马车。解放后,驻军一度有马车,后来被汽车取代。

20世纪以前,内河近海交通靠木帆船和篷船,去苏杭、去海南、出海靠双桅红头船。汕头开埠后,门户大开,外国船只纷至沓来。有许多外国、海外华人和国内航运公司,小型船只也用于内河。到了30年代,水运发达,人们出国南北方做生意,坐的船多了,红头船退位了。潮汕铁路于1904开工建设,1906建成通车,成为汕头与潮州的交通大动脉。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潮汕市县普遍修建了汽车和高速公路,1933修建了汕头机场。至此,海陆空交通完全畅通,有钱人和商人以此作为交通工具。黄包车(人力车)在清末民初成为城市道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但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短距离还是要靠步行。解放后,出现了大量的自行车,市区也出现了许多脚踏三轮车。到了六七十年代,汕头已经成为自行车密度最高的地区。80年代后,汕头陆海交通全面发展,摩托车也成为全国密度最高的地区。公路交通和城市公共汽车也逐渐发展起来。无论长途还是短途,坐车、坐船、坐飞机出门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平原地区过河以前靠渡船,解放后才开始建桥,农村的小渡船很少。

告别——所有亲友远行,必有告别。很多潮人出国谋生,远离故土,在将要归来的时候,往往多愁善感,或互赠纪念品,或寄钱路费,或送水煮蛋、甜丸风,提醒他们,要求他们一切,世俗人情,最好。以前有一种“父母在,不远行”的观念。现在交通方便,大家都以事业为重,观念也在逐渐转变。

避免它-在过去,旅行者有一个艰难而危险的旅程,他们中的许多人向上帝寻求建议,选择吉日。离开时要说吉祥话,避免掉、沉、转、落等字眼。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包括司机和乘客,也包括祈求上帝保佑的人和抑郁症患者。

■潮汕人待客送别的习俗

招待客人

欢迎客人。客人到达时,主人会上前迎接。如果客人是陌生人,主人应向客人的家人介绍客人的身份和头衔,并招呼客人坐在适当的位置。远道而来的客人,还有洗脸的毛巾。

敬岩茶。敬烟茶是潮人最常见的习俗,在家里招待客人也少不了。当客人到来时,不吸烟的人会急于买烟。潮人脸好看。献烟要用高档烟。如果没有高档烟,你经常对客人说“对不起”。过去,在农村,农民用烟囱抽烟。客人来了,他们就给他们装上烟,点上火。递烟筒时,常常用手掌擦烟筒口,递给客人。后来有了香烟,他们给客人卷纸烟。在清代,潮人也有敬槟榔的习俗。乾隆《潮州县志》载:“槟榔叶总放,亲友无酒无茶。不要以为设置槟榔太简单太慢。”后来槟榔叶稀少,旱烟盛行,尊槟榔的习俗被尊岩茶取代。

送客

农村送客更热情。每当客人带着礼物来,主人只收一部分,回赠礼物。他们很尊重那句老话:“来而不往非礼也。”福建也会被发配到巷子里和村外。在城市里,也有这种习俗,但没有农村那么讲究。

■从潮汕谚语看潮州人的饮食习俗

蜡笔

潮汕谚语是潮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形式,是潮人生活经历和经历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含着潮人的人生哲学和处事原则。饮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自然在潮汕谚语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涉及潮汕小吃、特色美食、潮州人的饮食喜好、饮食禁忌、烹饪讲究等等。潮州人的饮食习俗在幽默的潮汕谚语中更加具体、生动、有趣。可以说,潮汕谚语也是探究潮人饮食习俗和文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重要途径。以下将潮汕谚语中关于潮人饮食习惯的部分总结如下,以供方家参考。

1.潮汕谚语里能找到的潮汕小吃和特产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中精彩的一部分。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罗各地特产,精心制作,逐渐积累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食品艺术品,也以品种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鲜美而闻名。其中,著名的品牌都表现在潮汕谚语中:

1.马劳宫的宗丘——美食必知。

马劳宫的汤圆,指的是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马劳宫)附近的顺德汤圆。因为粽子是用竹叶包裹的,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所以有这个说法。比喻早已看透人心。因为潮人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南方端午节过后,气候开始转热。所以也有“五月不吃粽子,不敢放”的谚语。

2.苏南煎饼——嘴甜舌滑

苏南煎饼是汕头市澄海区的著名小吃,入口即化,香脆可口。这意味着某人能言善道,善于自夸。

3.京海豆——好嗓子坏牙齿

静海拔都是揭阳市惠来县的著名小吃。又甜又好吃,但是因为质地柔韧,牙齿不好的人容易粘在牙缝里。俗话说,好的都会失去。

4.意大利蛋糕-又大又厚

艺兮糕是潮州市艺兮镇的一种著名产品,是一种松脆的潮州式月饼,比其他地方生产的月饼更大更厚。这是一个更好的机会或更丰富的收入的隐喻。

5.棉湖酥糖——无饭

绵胡酥糖现在是揭阳市揭西县绵胡名品,入口即化,不留残渣。这是比喻没有根据的谈话。

6.老君堂又香又烂——平淡。

老君堂的香气是腐烂的。潮州下东平路老君堂,姑苏的香气在腐烂。质地坚硬坚韧,需要细嚼慢咽,细细咀嚼。余态度强硬。

7.海山的虾-大插页

产自揭阳市饶平县三百门的海山虾干大虾。这样就有了很大的收入来源。

8.狮子头鹅-大而优雅

狮鹅在汕头市澄海区很有名,个头大,体态优雅,肉质鲜美。俗话说,这是比喻高大强壮的人。

9.潮州撞橙桶

潮州橘在潮汕很有名,个头大,多汁,肉质鲜美。以前出口很久了。

10.琵琶和柿子与红色鸭背

赤坭和崖柏地隶属潮州市潮安县桂湖镇。都是有名的水果之乡,一个盛产琵琶,一个盛产柿子。

11.陈乔的奶奶很惊讶瓜溪老人怕麦子。

陈桥和董熙同属潮州话,一个盛产黄瓜,一个盛产小麦,吃久了让人腻。

12.南盘洲菜头-疼痛洞

汕头市澄海区盛产的良种萝卜南盘洲菜头,个头大。传说有一个农民,一天早上去地里,发现萝卜被偷了,地里只剩下大洞。面对这样的场景,老农只能为洞里被偷的萝卜感到惋惜。这意味着重大损失。

13.糯米肥肠胀

肥肠胀满糯米,即糯米肠,潮汕名小吃。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塞进猪肠做成,皮薄馅足,鼓鼓的。俗话说,以貌取人,意思是某人穿得太紧,绑不了四肢。

14.棉湖豆干-热单面

棉湖豆干是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的名产。吃的时候把豆干放油锅里煎,只煎一面,这样一半焦黄酥脆,另一半还是乳白色鲜嫩,味道独特。谚语用谐音相关的手法来形容单恋。

15.什么都做不了。

甜,潮人用糯米和红糖蒸的糯米年糕。因为不容易变质,方便存放,同时耐消化,能填饱肚子。是以前坐红头船去海外的打工者必备的食物。因为漂洋过海出去打工是无奈之举,所以有此感叹。

二,潮汕谚语反映的潮州人的饮食偏好

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身体特征、所处时代的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还取决于他们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标准和消费模式。地处海边的潮汕人对食物有自己的看法和喜好。

1.大尖冬节黑

尖尖的:河与海交汇处的一条鱼。吴:乌鱼,淡水鱼的一种。冬季节:冬季至日。从冬节到年底,这两种鱼最肥。乌鱼是潮汕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淡水鱼,也很有价值,这在潮汕谚语中有广泛的体现。相关谚语有“冷黑热鲈鱼”(冬天的乌鱼和夏天的黑鲈最丰满)和“乌鱼腮不舍得分享”(乌鱼好吃,连不能吃的腮都不和别人分享)。六月乌鱼坏了,但苦瓜和乌鱼开始新鲜上市,于是又有了“六月乌鱼留个口”。

2.鲤鱼的喉咙打草鱼的头

潮人说鲤鱼头和胃之间的部分最好吃,比草鱼头好吃。鲤鱼是六月最肥的鱼,有货就是佳品。所以也有“六月谷雨”的说法。

3.冬季甘蔗食病的开始

初冬的甘蔗熟了,吃了不会上火。

4.夜昏东方,眠北方,红鬃鱼,鲜薄壳

东风吹得晚,北风吹得早,正是红鬃鱼和短齿蚌的季节。薄壳是潮汕特产,生长在河口。6月份生长最充分,所以有“6月薄壳——假大头”的说法。

5.蚕蚌幼虫-吃酸者

金钱螺和贻贝是两种贝类,肉少,吃起来不方便,同时也没什么可吃的。

6.三四个卖李子的,五六个刮草的

每年三四月份,杨梅上市,人们开始在市场上卖杨梅。但“一个杨梅,三把火”,杨梅有热气,容易上火,不能多吃。因为杨梅不好保存,端午节过后,市面上就没有杨梅了。即“水梅不过四八,杨梅不过五月”。

每年五六月天热,人们开始在街上卖草(冷食)。草是三伏天潮汕民间商贩卖的清热小吃。一般都是装在大罐子里。有人买了,就用勺子一个一个地从罐子里刮出来,放进碗里。同时,他们在碗里切了几次,撒上糖吃。类似的夏季食物是豆腐。这些都是小企业。所以叫“草豆花,割人参割”(此为小而利)。相关谚语有“别人的草,别人的糖”(别人的东西可以随意挥霍)、“草熟了,天气变了”(夏天的天气多变)、“云飘南来,草卖了”(下着雨,草卖不出去)等等。

7.三四个桃李,七八个甜柿

3、4月桃、李、柿子成熟,7、8月尤甘、柿子上市。

8.第一次霜冻,橄榄落入瓮中

在第一次霜冻时,橄榄可以在成熟时收获。橄榄之所以要装在骨灰盒里,是因为它们见风就皱,需要长时间密封在骨灰盒里。

9.吃鱼的爱吃竹荚鱼和鲳鱼,看戏的爱看苏六娘。

都说鲭鱼鲳鱼好,潮剧《苏六娘》好戏。潮人特别喜欢好吃的鲳鱼头。他们喜欢吃到什么程度?有“卖田卖地买鲳鱼鼻”的说法,夸大了鲳鱼头的美味。

10.食物病菌测试的身份

章鱼,螃蟹的一种,两端有圆锥形的壳,脚很长。潮人喜欢用生章鱼腌制生食,虽然好吃,但是对肠胃不好,容易拉肚子。

第三,从潮汕谚语看潮人的烹饪讲究。

潮州人的烹饪技艺讲究色、香、味,其悠久的烹饪文化通过散落在海内外的大大小小的潮州酒楼早已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潮州菜,以海鲜闻名,五颜六色的烹饪材料,鱼翅,燕窝,牲畜的内脏和一些蔬菜,在世界上很少使用。

1.潮州菜的制作方法

潮州菜的三大炒法。炒菜讲究“大火浓香鱼酱”。潮州菜四种清汤的制作。就是用生鱼菜泡在热汤里,就像现在吃火锅一样。潮州菜中,汤和泡最有特色。特点是香甜可口,并能保持原有风味。

2.潮州菜的“色板”艺术

潮州菜上菜时,厨师用竹笋、萝卜、土豆等。雕刻各种花鸟或将蔬菜放在盘子上作装饰。所以有“万姐人头攒动”的说法。鲁管,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香菜,被用作菜头。“姐”字纯粹是拟人化的尊称,不代表是女的。这个谚语比喻前进的人和事物。

3.注意潮州菜的烹饪配料

有“嫩姜陈醋”“生葱熟蒜”之说。调味用的姜要嫩,醋要陈酿。用洋葱的时候只需要切碎不用炒,用大蒜的时候需要炒。这些都是潮汕厨师高度总结的经验。潮州菜也很重视调料。每一道大菜上桌时,都要配一道“酱菜”,有时是甜酱,有时是梅子酱,有时是橙汁等等。这完全取决于供应什么菜。蘸各种“酱料”,味道更独特。

4.注意潮州宴的菜肴

潮州宴席菜讲究饮食的多样化,荤素搭配。所以有“吃鱼吃肉,也要吃菜”的谚语。

参考书目:

中国烹饪精髓王红作品选

蔡主编潮汕成语集锦。

林伦伦主编的《潮汕方言成语词典》

蔡《潮汕俗语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