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400年的艺术家李渔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家。

他是中国第一个建立系统戏剧理论的天才。他写了《偶然的爱》,这是世界戏剧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导演作品。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职业作家。他是中国第一部画谱《芥园列传》的出版人...

李渔,一个流传了400年的艺术家,正在穿越时空影响着我们。

搭建舞台在歌剧中演唱

当晚,在清新悠扬的笛声中,兰溪市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文艺晚会《东方之恋》的彩排大幕渐渐拉开——舞台中央,从天而降的光柱落在李渔的雕像上,他右手拿着扇子,左手拿着《随缘之恋》,如梦似幻地向我们走来...

秋风,拉开重叠时间的帷幕,带我们随剧情去探访这位400年前的艺术家。

这个世界上,谁会把舞台放在华山之巅唱歌?

“除了玩疯了!”蔡丽彪,李渔11代孙,兰溪市李渔研究会副会长。2011的夏天,在“寻找李煜足迹”的路上,他又一次探访了世界最高的舞台——华山黑龙脊,这是李煜家庭戏曲生涯的“首演舞台”。康熙六年(1667),57岁的李煜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办戏班。那一年,他在结束山西、陕西、甘肃之行返回南京的途中,和家人兴致勃勃地登上西岳华山,在黑龙岭唱“高歌”。

华山之巅的“唱”,可以说是李渔家族戏班的“首场演出”。在登上华山之前,李渔已经写了《香香伴》、《风筝错》、《玉抓头》、《塔中飞逝》、《比目鱼》、《凤凰》等九部剧作。成立一个家庭剧团,自己排演话剧,是李玉多年的夙愿。“华山为李煜的家班表演昆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也成为李煜戏曲生涯新时期的开始。”李彩标说,李玉一直是剧团的编剧和导演,一直在全国各地演出。"但是,剧团的成员,没有外人,都是他的家人."

在李玉人生的风风雨雨中,住在芥菜园的这几年,是李玉最繁华最幸福的时光。在南京芥子园,李宇经常以家庭课表演的形式,通过玩来结交朋友。

李的班级经常出去演出。有时候沿着京杭大运河,北上安徽、山东、河北等地,为达官贵人唱歌、祝寿。有时候,李渔一家人沿着长江一路西行,到湖北武汉、湖南长沙、江西九江等地边走边演出,足迹遍布10多个省市。演出的曲目主要是李翁的《乃合田》、《比目鱼》、《迷钟楼》等十种歌曲。这些作品贴近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剧中永远鲜活的灵魂,似乎就藏在戏箱里。8月5日,2011,在兰溪李霞村,我们找到了7号戏箱,它已经被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了。上面写着:,,,厅李,储物皮箱。

村主任自豪地说,除了他的家乡,苏州也是李剧团的重要巡演地。李渔曾多次在苏州百花巷定居,并购买了公寓,成为当时戏曲名家艺术交流的场所。

李渔一生写了无数的小说和剧本。然而,他的表演中最美最诡异的一幕,可能就是他自己,一个在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戏剧天才。现在他的人生经历也以戏剧的形式在舞台上重现。兰溪吴剧团演出《李渔传》,首次将李渔形象搬上舞台。北京人艺献上话剧《无边风月》,由著名演员濮存昕、徐帆主演,再现了李渔的戏剧生涯。由南京作家赵景阳编剧的歌剧《芥园》,将于今年5438年6月+10月上演。

其实,恐怕昆曲是李渔一生中最喜欢也是最动情的东西。一代才子,虽然失望,却留下了戴笠翁的十种传说,一句话集,一句不经意的话,小说连和十二楼...

万伟人寿

清初顺治年间,李煜曾一度退隐故乡。在李霞村人的眼里,生活专家李玉仍然是一个非常注重生活质量的人。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创办戏班后写的《随感》中,对饮食养生有很多研究。李霞村仍然使用他曾经发明的鲤鱼坝来灌溉超过65,438+0,800亩肥沃的土地。用他研制的土著自来水,用挖空的竹子吸引山泉,装上开关,就可以用了;他用自己设计制造的冬天取暖的书桌,晚上看书。可想而知,李渔当时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难怪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把他当做生活的榜样。

现代人读李渔的名言,学做小资:“饭煮的香气真喜人;芙蓉早上开花,晚上枯萎。人生这么短,真的够难过的。相传,一个女人心里爱着一个人,眼泪洒了一地,长出了断肠花秋海棠;你一辈子爱的人都可以入药。”

“李玉这家伙好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病态的热爱。”例如,李彩标喜欢水仙花。有一年,他家过年的钱快用完了,但他还让妻子买了很多水仙花。他老婆说吃不饱,所以没有花。他大怒,说,水仙是我的命,我的胃和我的命哪个更重要!我老婆吓得不得不买了。他还非常注重享受的细节,从如何布置房子的结构到睡觉时如何在床前放一盆花。

李玉写了一本书《随笔》,讲的是他对生活情趣的学习,包括女性眼妆的小技巧,如何做菜做出小资情调,写剧本时如何设计高潮等等。李彩标透露,李玉也是一位杰出的对联大师。在南京夫子庙,我们见到了谢先生,这位学者家里有近200副李渔对联。“李煜一生著述多达500万字,但传世的手迹还不多见。”谢说李煜擅长隶书,字写得很平,似乎在隐喻社会、人生的沉重,想把人压垮。他从容洒脱,尊严坦荡。

回首往事,当我们在李渔为家乡兰溪李霞村修建的“停亭”前驻足时,读到“著名的是道路繁忙,来往的人安静而停——且停亭!”但村民们心里都清楚,李玉的生命永远是维持生计的必需品,他却总能掉以轻心。这个有着独特个性的天才,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一种不一样的人生意义——所谓幸福,就是即使身处逆境,你也能活得开心。

靠出书赚钱。

你见过八九岁就能背诗的人,但你没见过把自己早期的诗都发表在后院一棵梧桐树上的李渔。“他用刀从梧桐树的树干上刮下一块皮,然后小心翼翼地刻上自己写好的一首诗,再用毛笔蘸上墨汁,重描刻线,一年刻一首。”李彩标说,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李渔的诗《续刻吴彤树》,这也是李渔现存最早的作品。李渔在树上刻诗的行为看似不成熟,但可以看出李渔有强烈的出版作品的愿望。

他刻在梧桐树上的诗,是对李渔年少轻狂的隐喻,也是他崇高理想的寄托。

据李彩标介绍,李玉在南京的行程一般是这样的。天气好的时候,他进出剧院。如果天气不符合,他就呆在家里写书,这充分显示了他对出版业强烈的商业直觉,炮制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畅销书。比如古今名人书信集, 第一辑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书信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一封信,写了一封信,写了一封信,写了一封信,写了一封信。 比如《资治新书》,全国古怪刑事案件集锦,创意和策划都是前所未有的。

写书能卖得好,做生意有奇招。1651,李渔又遇到了一个对他人生至关重要的坎。他和邻居发生了争执,邻居威胁要杀了他。李渔很快逃离家乡,举家迁往杭州。看到杭州繁华,文化气息浓厚,他对戏剧和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士绅贵族、文人学士,到普通市民、小卒,决定靠自己的写作特长谋生。短短几年间,李渔写了《香伴》《风筝的错误》等6部戏曲剧本,以及《默剧》《十二楼》等两本小说集,都是脍炙人口的爱情故事和街头传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畅销书作家”的创作生涯就这样开始了。在那个交通极其不便的年代,他的新作几天之内就能在3000英里之外看到。50岁时,李玉索性举家迁往南京,建造了自己的公寓“芥茉园”,并在花园里开了自己的书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后世流传下来的《芥园图传》和《脚印》系列。《芥子园》将成为未来中国出版业的先锋。

前些天,当我们推开兰溪芥菜园的木门时,在市文联雅致的办公楼里,静静地放着20卷《李渔全集》,是400年后的弟子和孙辈们精心出版的——清新诱人,墨迹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