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为什么冥想有如此神奇的治疗效果。

冥想是一种保持健康的方法。闭着眼睛盘腿而坐,调整呼吸,双手放在某个位置,什么都不想。禅定又叫“盘坐”、“禅定”。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行方法。在佛教中称为“禅定”或“禅定”,是禅宗的必修。坐分自然盘、双盘、单盘。冥想不仅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还能增长智慧。在中国武术的练习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修心养性、增强意志的方法。冥想的特点是“静”,“静久了会让你定,动久了会让你累”。所以打坐后要锻炼筋骨,比如打拳、舞剑、踢毽子、自我按摩等。,从而达到“动静结合”

需要注意的事项

1,从安静开始,先绝食。裹着腥腥的肉,味道重浊,食物会很浓,难以制服。辣的东西,天性轻浮,食必散而不聚。要懂得讲道理,又快又辣,为了去掉原味而专做素食简餐。如果你不吃太多,会伤害你的精神。如果你不吃太多的饥饿,它会伤害你。这一节的吃法是少不了的。

2.坐着不动,心就抖,气就散。如果你培养一点精神,你不仅会从夫妻生活中错过,还会从六根中错过。眼睛太多是一种“漏”,耳朵太多是一种“漏”,嘴巴太多是一种“漏”!六个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的第一步是合六柱?六根合上,精神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回归中脉。

3.冥想时微笑。

4.当你静坐思考的时候,你可以专注地数一数你的呼吸,不是你的收入,而是你的承诺。当你计算你的成就时,你把一切,包括你自己的生活,你所有的麻烦和疾病,都和你的成就放在了一起。尤其是感冒生病了,或者体内有肿瘤、癌症,让它跟你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呼吸,身体马上就放松了。

在道教的《阴符经》中,有一个重要的口诀——“控鸟在气”。也就是说,修行者充满妄想,思想不能专一,因为你的气散了,你的气乱了。所以打坐提倡先练气,修行者用意念屏气,调整气息顺畅,心自然不会再散。社会上很多人练了很多年,身体却经常垮。原因是他们体内的气息没有调整好。道家也有一句至理名言:“天地为玄珠,诸气为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气的重要性。再强壮的身体,如果体内气息不和谐,就是大病。可以说,在身心的配合下,气息可以有一万种变化。

第一种:从一数到十,再从十倒数到一,以此类推,这样呼吸时只有数字,没有其他杂念。(1、2、3......10、9、8 ......2、1......)。

第二种:从一数到二...而且数到最后,中间没有杂念和妄想,数字也没有错误。头脑和呼吸是最初的成功。

(1、2、3、4......99、100......1、2、3、...99、100)。

有一点必须注意:心脏不应该跟随气息进入身体,也不应该跟随气息离开身体,而应该只意识到鼻子周围区域的气息。

数数的过程,呼吸,强风的感觉分为三个层次:风→呼吸→气息。开始时呼吸粗粗,叫风。平静下来后,呼吸变细,这叫气。再进一步,身心都是安静的,只有当你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呼吸,却听不到呼吸的声音。这是呼吸。到了剩下的,不要数,就是入。静坐几次呼吸时,自然呼吸,放松身体,转耳倾听自己的呼吸。如果在嘈杂的地方修的时候听不到呼吸声,那就要凭感觉去听。

5、一份日式中餐可以辅助冥想。午后,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吃食物会加重阴气。早上是天然食物,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中午以后吃东西,会在胃和大小肠里堆积垃圾。所以中午以后不吃东西是清肠的最好方法,因为小肠和心脏都是表里不分的,清肠清心。吃得太多或中午后吃东西会使经络不通。经络不通,身体就会疲惫,头脑就会闭塞,业障就会抛弃。如果5-7点吃晚饭,会使肾经不通,无法回头,升起命门之火,形成污秽的精气,助长爱情。然后7-9点,八识心包经不能清,心口周围邪气不能清。长期以来,住在里面的心控制不了精神,大脑思维被心包里的邪气控制。然后在9-11点,三焦、脉象受阻,凌晨11- 3点,肝胆负担沉重,解毒、换血功能降低,严重影响睡眠。第二天一大早,杨就不容易起来了。毛早晨,沉积在肠内的浊气难以排除,在体内形成毒素,进入血液和脏腑。在吸收营养的最佳阶段,不思吃喝,形成恶性循环。中午心情负担重,阴阳相交不利。

6.冥想会被附身吗?有的人打坐的时候怕走火入魔,呵呵,说实话,大部分人都没资格达到能让你走火入魔的程度。我们最多产生幻觉,让你看起来恍惚(像睡觉做梦一样)。这些都是小儿科,不要当真。

一般坐着不动的新手,往往会发现自己的思绪很乱,甚至比不坐着的时候更加烦躁不安;所以他们更加害怕,认为不应该“坐以待毙”,或者加上武侠小说、民间神话等传说,恐怕“坐以待毙”就会“走火入魔”。其实这都是未知数。我把头放在头上,犯错误,产生误解,构成心理阴影。说到坐着不动,真的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同时也恰恰暴露了人类智力的大弱点。人的一生需要休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不可否认的真理。

但是当一个人从坐姿开始练习休息的时候,就会引起很多的大惊小怪,所谓的“那就是修道!”冥想!失意厌世!我被附身了!”等等似是而非的概念。

其实睡眠休息的状态就是躺下的姿势;静坐和休息的练习只是坐姿,和入睡是不同的。之所以加这么多名词和概念,是因为人们的道听途说不真实,或者是用零碎的知识,无形中弥补了心理上的好奇或者心理上的恐惧。和冥想本身有什么关系?